可再生能源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2022-11-18陈向国
文-本刊记者 陈向国
9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8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简称“形势分析视频会”)指出,“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但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来看,虽然国家一直在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有些新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影响整个产业发展。
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推动能源转型纵深推进
9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今年1~8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4.7亿千瓦,同比增长8.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27.2%。1~8月份,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209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1025亿元,同比增长323.8%。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667亿元,同比增长10.7%。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自2012年以来整体可以用快速甚至迅猛来形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转型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9月17日~18日于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举行的2022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上表示,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进展显著,生态环境友好性明显增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较2012年增长4.8亿吨标准煤,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的增长贡献度超过4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党的十八大以来年均下降1.4%,是历史上结构优化最快的时期。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有力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其中,北方清洁取暖对降低PM2.5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30%。
“在全球能源供需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1亿千瓦。”据章建华介绍,过去十年里,我国风光发电装机规模增长了12倍左右,装机总量占全球的38%,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产业链全球领先,7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位列全球前十,光伏产业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产量。
章建华表示,我国新能源技术加快迭代,推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产业链,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低风速、抗台风、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风电技术居世界前列,大规模储能、氢能等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推动能源发展变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此外,我国能源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变革,随着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等一大批标志性国际合作项目相继建成落地,“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伙伴关系成员国达到33个,绿色发展合作不断深化。
为可再生能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全部开工,第二批基地项目部分已开工建设,第三批基地项目正在抓紧组织开展有关工作。”形势分析视频会上相关负责人说。会议要求,要进一步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并网。第一批基地项目尽快完成所有项目核准(备案),尽快提交接网申请,加快项目主体建设,按期完成2022年承诺并网目标,加快配套储能调峰设施建设,确保同步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项目尽快完成业主遴选,尽快开工建设。要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和行业服务,加强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利用研究,加强新能源发电预测预警,加大区域可再生能源协同规划、协同开发和联合调度,进一步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可再生能源发展要素保障,推动解决新能源开发建设面临的用地用海问题,对符合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项目,力争能纳尽纳;着力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政策落地,尽快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进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长期政策供给。要进一步抓好有关问题整改落实,对配套建设制造产业增加新能源企业负担问题、未做好部门协调情况下项目抢建问题要抓紧组织整改,并举一反三;对农村户用光伏开发建设中一些企业和机构损害农民利益问题,要认真组织排查,对发现问题要严查重处,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形式分析视频会强调,要进一步梳理2021年11月份以来历次形势分析会各单位所提意见建议的落实情况,对还没有解决或者还没有落实到位的问题,专题研究解决;进一步梳理“项目等审批”和“电网等项目”等问题,督促推动落实,为可再生能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需要重视新问题
在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可再生能源行业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前景。但在快速发展的大势下,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在光伏电站投资建设上,就出现了组件价格上涨、土地成本大幅增加等问题。
价格上涨。根据PVinfolink提供的产业链数据,2022年以来182毫米与210毫米组件均价未曾低于1.8元/瓦,且仍旧呈现持续爬坡走势,2元/瓦以上的组件中标价格也是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大唐5.553吉瓦、华润第五批3吉瓦组件集采中均有2元/瓦以上的报价出现。这样的价格,使得电站投资收益减少甚至亏损。面对涨势汹涌的组件价格,三峡新能源总工程师王忠亮在近日举行的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上坦言压力很大,“目前分布式和普通地面电站,投资商能够采取的措施就是调整建设节奏,通过控制建设节奏的方式来应对价格上涨。而对于三峡来说按照一个正常的项目计算,青海地区能接受的最高的组件价格为1.65元/瓦,不超过1.7元/瓦;内蒙古稍高一些,但也不超过1.85元/瓦。”三峡新能源的情况具有代表性。
土地租金上涨,土地使用政策收紧。土地成本在电站投资成本中占比举足轻重,约占6%~8%,有的甚至高达10%。土地成本成为挤压投资者利润的一座大山。据悉,目前部分东部省份的光伏用地每亩每年的租金飙升超过2000元;租金上涨的同时,山东、河北、陕西、山西、广东、安徽等多个中东部省份还面临着光伏项目用地收紧的问题。
强制配储也是新问题之一。虽然可再生能源配储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市场、价格、运行机制,目前强制配置储能只会增加初始投资成本,影响项目经济性。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副主任邹鹏辉指出,很多省份现在要求配储,甚至高比例配储,但是储能的成本、运行模式、商业模式、收益模式并不明朗。
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交易也一直备受挑战。虽然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但在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无法继续之后,新能源参与市场竞争的量、价风险明显增大。
除上述外,电站开发还存在电网配套建设、电网接入等数多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压缩了电站投资收益率,光伏电站投资风险也在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