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睦邻里情 凝聚街坊心
——北京“社区邻里节”促邻里关系更和谐

2022-11-18樊文通讯员尹长生

中国民政 2022年19期
关键词:邻里居民社区

☉ 本刊记者 樊文 通讯员 尹长生

老人和孩子共同组成模特队,表演环保时装秀;大鼓、京剧、太极等传统节目轮番上演;居民一起动手吹糖人、剪纸,用黏土制作人偶……这热闹温馨的一幕幕发生在北京市刚刚举办的第四届“社区邻里节”现场。

北京市“社区邻里节”是以社区为单元、以居民活动为主体的年度主题活动,从2019年举办首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了4届,在前3届活动中,全市16个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65个街道3421个社区累计组织开展活动3万余场,参与居民近600万人次。今年9月17日—23日,第4届“社区邻里节”围绕“邻里乐”“邻里颂”“邻里情”等内容,因地制宜开展歌舞联欢、赶集、义卖、讲邻里故事等系列活动,鼓励居民走出家门,说起来、唱起来、跳起来。“社区邻里节”让社区居民亲近起来,让楼宇热闹起来,营造了邻里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共同构建和谐、平安、宜居的幸福家园。

多方联动 吸引居民群众乐于融入

“街坊邻里们,我们一起过节啦!”金秋时节,天高气爽。9月17日一大早,丰台区宛平城西门外卢沟桥桥头广场上热闹非凡。随着开场曲《欢聚一堂》的音乐响起,邻里节活动正式启动。舞台上,舞蹈、合唱、情景剧等节目接替上演,舞台下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共同联欢,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邻里情”的生动内涵。

“给您推荐这本《中华成语大全》,里面讲述了好多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在旧物置换区内,几名八九岁的少年像模像样地当起了“掌柜”,向过往的居民介绍着自己的图书、玩具等。在怀旧运动区,几位中年人则在工作人员的配合下,玩起小时候的跳皮筋游戏。81岁的赵大妈和同行的邻居选择了盲人按摩服务,盲人师傅用专业而娴熟的手法一边有条不紊地为老人提供服务,一边还不时和大妈聊聊家常,场面其乐融融。全民参与、老少皆宜,是北京市“社区邻里节”设立的初衷。为了增强居民群众的参与率,北京市特地将“社区邻里节”活动安排在双休日开展,广泛覆盖老、中、青、少等各个年龄段人群。

社区,承载着居民的大事小情,连接着千家万户。为讲好社区邻里故事,推进“社区邻里节”活动常态化开展,让更多的社区居民互动起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出台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持续开展“北京邻里节”等品牌活动;《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也明确要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活动,举办“社区邻里节”等主题活动。“社区邻里节”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组织统筹,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等15个部门大力支持,从2019年—2022年每年联合出台《关于印发<北京市“社区邻里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级部门联动,各街镇、社区发挥主体作用,精心策划,主动对接部门资源,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形成了全市“一盘棋”合力推进的生动局面。

2022年第四届“社区邻里节”丰台主会场上表演的京东大鼓《党的光辉》。(摄影/任晓宇)

形式多样 营造有真情、有温度的生活空间

“姑娘,吃到我做的炸酱就吃到正宗的老北京味了。”在西城区新街口街道的一处社区大院内,一股浓浓的酱香味扑鼻而来。宋家的老北京炸肉酱、刘家的猪肉黄酱、申家的鸡肉炸酱、郭家的花生芝麻辣素酱……有的放在陶瓷碗里、有的装在了密封罐内。十几位大爷大妈笑容满面地站在几个长桌旁,热情地招呼着居民们品尝自己制作的酱料。这场以“美食文化”为主题的“社区邻里节”在这里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序幕。

像这样满溢着“京味儿”的邻里节,在北京市3000多个社区同步开展。“社区邻里节”采取“1+15+N”的模式,1个市级主会场、15个区级分会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市其他的社区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凸显特色,开展各类居民喜爱、互动性强的活动,提升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社区邻里节”是社区居民共同的节日,是融洽关系、和谐邻里的大舞台。画脸谱、绘文化衫、玩冰蹴球、小丑泡泡秀、慈善公益大集、红色歌曲联唱……在“社区邻里节”活动中,除了有社区跳蚤市场、趣味运动会、包饺子擂台、社区电影节、公益“绿跑”等以邻里“乐”为主题的文体休闲活动,还有歌舞联欢、书画摄影展、心理教育课堂进社区、垃圾分类宣传等以邻里“颂”为主题的精神文明活动,更有慈善大集、义工在行动、结对帮扶、走访困难群众、关爱独居老人等以邻里“情”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老少皆宜、共享同乐、形式多样的邻里活动,通过引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助力,动员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物业企业及社区党员、团员、居民代表、楼门院长等参与,既弘扬社区公益慈善正能量,打造有真情、有温度的生活空间,也让社区充满了亲情、友情和温情。

创新路径 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

对口相声《幸福昌平乐在其中》、川剧《变脸》、独唱《我爱你中国》……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登台,这是昌平区第四届“社区邻里节”举办的丰富多彩社区邻里嘉年华活动。受疫情影响,昌平区第四届“社区邻里节”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主会场活动采取录播的形式进行,节目录制完成后,在全区18个镇(街)、273个社区户外大屏幕播出,居民可在家门口过节“打卡”。

小小的邻里节,为居民搭建了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今年,很多社区利用新媒体,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云端活动,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参与和展示平台。西城区通过开展“感谢有你,相约西城”“我在西城等你来”居民视频征集活动,从48份居民视频投稿中选出了15个优秀视频作品,以百姓的视角反映了社区治理工作的点点滴滴。海淀区开展“邻里云徒步”活动,参与居民通过线下健步走、线上步数排名、答题闯关等形式,增进互动交流。在门头沟区,很多居民通过云端方式参与了在滨河世纪广场公园举办的“社区邻里节”活动。直播主持人穿梭在各个板块,带领观众认识邻里节、参与邻里节,让大家在线上感受邻里节的浓厚氛围。在线上会场,听着社区的歌舞表演,看着屏幕里一张张街坊邻居熟悉的笑脸,透过小小的屏幕,居民与身边的邻居们开展更多的交流。有的居民还在直播间里留言:“看着精彩表演,让出差在外的我十分想家,也想念社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为营造浓厚氛围,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制作活动纪念封,设计“社区邻里节”统一标识,创作主题歌《街坊邻里》等形式,形成“社区邻里节”品牌效应。在“社区邻里节”举办前,印制宣传海报张贴在社区办公场所、楼门院口、单元门洞、宣传栏等醒目位置。各街道、社区也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横幅、展板、彩旗等形式,宣传本社区的具体活动安排,增强“社区邻里节”活动的影响力,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现如今,“社区邻里节”不仅仅成为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有效方式,更成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2021年第三届“社区邻里节”居民参与社区大集活动。(摄影/任晓宇)

擦亮品牌 打造社区治理新名片

社区是家的港湾,邻里是情的纽带。北京市紧紧围绕居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想,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扩大活动覆盖的人群,吸引居民互动起来,共同融入各项社区活动当中。

顺义区双丰街道组织的溜冰,延庆区儒林街道组织的旱地冰壶、轮滑和冰球射门等项目,让居民体验了冰雪运动的快乐,激发了“我家门口办奥运”的自豪感。朝阳区建外街道“国际家庭日”、大兴区清源街道“大兴与欧洲”国际象棋友好交流活动,促进了外籍居民与本地居民的和谐共融。海淀区永定路街道组织辖区470名居民自编自演文艺汇演,演的是社区的小事,看的是邻里的故事。平谷区兴谷园社区开展“巧手包饺子、温情暖邻里”活动,居民们自带擀面杖、砧板等厨具,和面、拌馅、擀皮、包饺子,场面热闹而温馨。丰台区卢沟桥第一小学的小学生们一曲《卢沟谣》,述说不尽卢沟桥的风雨沉浮和历史变迁,充分体现了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有希望,祖国有未来。大兴区以社区治理品牌“家里人”为引领,通过打造“家里人”品牌,全面塑造以“大兴社区复兴计划”为统领的新型邻里关系,带动、引导居民群众投身社区治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同一个邻里节,“打开”方式却各不相同。四年来,“社区邻里节”紧贴时代特征,先后以“以邻为伴,幸福社区”“邻里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同心向党,和睦邻里;喜迎冬奥,和谐社区”“共建和谐美好家园,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题,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活动。北京市注重对“社区邻里节”的品牌塑造,除了统一标识和宣传海报,还推出了吉祥物和主题曲《街坊邻里》,向邻里传递着温暖和力量。“目前,‘社区邻里节’已经成为首都社区治理的亮丽名片,我们将持续巩固树立活动品牌,将其打造成北京社区居民自己的节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处负责人说。

猜你喜欢

邻里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影像社区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影像社区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