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A职业学院为例

2022-11-18王红军陈若冰

辽宁高职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信度有效性评价

李 琪,王红军,陈若冰

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1

一、混合式教学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公认的、比较宽泛的定义是“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的混合”[1],即“在有意结合了在线干预和基于课堂干预以进一步支持学习的教学环境中发生的教学行为,不包括在纯在线或纯基于课堂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教学。”[2]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空间与时间、教学方式与绩效评价等进行全面混合和融通[3],具体包括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混合式教学、移动学习、O2O 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即Online To Offline) 等教学方式。2013 年以来,随着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由原来的“混合”演变为“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4]。并且,在教学维度上,向一种真正高度参与性的个性化学习体验转变,更加强调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下教学与辅导方式的混合[5]。

二、混合式教学评价的特点

首先,混合式教学评价是在传统课堂和互联网在线混合情境下,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添加基于网络技术的评价手段,形成的一种混合式的评价方式。一方面,网络技术手段能通过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工具(如计算机) 和灵活的交互方式来帮助促进评估,支持同伴交互和社会性发展;另一方面,它是提供给教师观察和监控在线学生群组交互行为的工具[6]。混合评估驱动混合学习。当混合式教学、计算机辅助评估和学习组件实现紧密耦合和交互时,会鼓励学生更有效地学习[7]。

其次,混合式教学评价在原有传统线下教学更侧重的总结性评价的基础上,采取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强调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行为痕迹记录,并以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视角重构传统的教学评价,即“通过收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资料、信息和数据,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和价值判断。”[8]同时,评价标准更加多维,更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责任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等多方面能力和参数的评估和考察[9]。

再次,比起传统线下教学的作业评价方式,混合式教学更强调对作品评价。通过学生上交的最终作品,具体包括论文、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项目报告、实践测试展示和其他学习证据等[10],来检视学习者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的情况。

三、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评价

20 世纪70 年代,西方学者对于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从关注教师品质向关注教学实践中的教师课堂行为转变。弗兰德斯(Flanders) 的研究成果认为,通过在课堂上观察教师直接和间接教学的行为,以效果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70 年代后期,他又在研究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上补充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通过观察有效教学所引起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来揭示教学与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观察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种衡量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11]。

有关教学有效性的衡量标准,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多样的解读,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1987 年亚瑟·奇克林和塞尔达·盖姆森在《Seven 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本科有效教学实践的七项原则》) 一文中提出的本科教育的七大原则——鼓励师生交流、创建学生之间的和谐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及时反馈、强调任务完成时间、促进学生达到较高期望、尊重学生多种多样的才能和学习方法[12]。

我国在2001 年新一轮教学改革之后逐渐对有效教学开展了深入地研究,针对“怎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这一基本问题,提出了基础性维度和发展性维度两种评价标准。基础性维度强调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注重个别差异、表述是否清晰、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程度等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和技能;发展性维度更多强调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发展性能力,具体包括是否能运用启发式方法、体现互动和开放的要求、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发展、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等[13]。

另外,根据学者陈纯槿[14]的研究,学习方式因素对混合式教学效果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采用协作学习和直接指导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者王佳利[15]的研究则肯定了师生交互行为以及教学反馈行为在混合式教学评价中的重要性。因此,小组或团队形式的协作学习行为、教师的指导行为、师生交互行为以及教学反馈行为也是构成混合式教学课堂观察的重要观测点。

四、评价过程

(一)评价对象

以2021—2022 学年度第6—16 教学周内活跃的282 门课程为观测对象,课程覆盖A 职业学院9 个院系(部),包含必修课和任选课两种课程类型(见图 1)。

图1 参评课程的院系分布和课程类型

(二)在线教学环境

在线教学环境采用的是超星泛雅教学平台。该平台具有教学互动、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成果展示、教学管理评估等功能,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满足教师、学生及学校的多方需求。

(三)评价实施过程

2022 年 4 月 3 日至 2022 年 6 月 18 日,在 11 个教学周内,我们完成了随机网络观课和听评课。听评课教师事先熟悉线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解读”,针对教师授课情况做好课堂记录,活动结束后回收记录。

五、课堂观察记录整理与分析

共回收课堂观察记录892 条。分析课堂观察记录以及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师生课堂行为数据,分别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见图2)、学生行为(见图3)、课堂活动中的关键事件(见图4),共归纳出30 个关键词(见表1)。考虑到每一部分的活动都有可能超出以上所描述的范围,因此,每一部分另有一项分析是“其他”。教师行为的“其他”包括激励、赞扬等;学生行为中的“其他”包括笔记、图画等;课堂活动中的“其他”包括课前自学、自测等。

表1 课堂师生行为汇总

图2 教师行为统计

图3 学生行为统计

图4 课堂活动统计

六、评价量表的构建

(一)确定有效性评价因素

教学活动是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教学过程和教学论研究者对教学过程要素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现代教学论学科体系开创者李秉德[16]先生的“七要素说”。“七要素”具体包括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教师。为了进一步对混合式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把以上课堂师生行为及教学活动作为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按照李秉德先生提出的教学七要素进行归类(见表2)。

表2 课堂观察视角下的影响因素与教学要素对应表

对表1 进行进一步归类汇总,得到以下有效性评价因素(见表3)。

表3 课堂观察视角下教学有效性评价因素频数分布表

将表3 中课堂观察因素设为一级指标,并对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进行内容扩充,设计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表(见表4)。

表4 优序图权重计算结果

(二)评价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通过在线平台向学生发放问卷4 880 份,共回收4 543 份有效样本,并进行以下整理分析。

1.信度分析

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 α 系数法,使用SPSS工具进行分析,得到总Cronbach α 系数0.75,高于0.7,说明量表信度较高。Spearman-Brown 折半信度系数值为0.773,大于0.7,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好。综上所述,研究数据信度质量较高,可用于进一步分析。

2.效度分析

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以5 个公因子进行计算,所有研究项对应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5 个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值分别是17.278%、16.908%、12.126%、8.476%、8.297%,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3.085%,大于50%,说明效度较高,可以有效提取信息。另外,使用KMO 检验进行效度验证可得KMO 值为0.878,大于0.8,也能从侧面证明数据效度高。

3.指标权重分配

本文采用优序图法计算权重,以各分析项平均值两两对比,构建优序图权重表,针对每行数据求和得到TTL 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项权重值(见表4)。权重分配后的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见表5。

综上,本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是基于高职院校当前混合式教学现状,以课堂观察结果为切入点构建,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数据来源较为单一,时间范围相对狭窄,且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对于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涉猎不足,有待进一步的补充、完善和检验。

猜你喜欢

信度有效性评价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两水平共同效应的信度模型
净保费在平衡损失函数下的回归信度估计∗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