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都市圈与洛阳都市圈经济联动研究
2022-11-18郑浩宇
郑浩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 问题的提出
自十八大以来,区域合作模式逐步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方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中部地区经济方面以及社会层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更是进一步实现了一直提倡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中部省份较为典型的就有河南省,2019 年至2021年河南省的经济稳定发展,疫情期间也实现了1.3%的GDP 增长率,2021 年地区生产总值恢复58887.41亿元,较上年增长6.3%。
根据文件《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1],河南省、山西省的南部,河北省的南部都属于中原城市群,还包括山东省以西及安徽省以北等约30 座地级市,郑州和洛阳这两个城市在这30 座地级市中分别扮演了主角和配角的角色。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 年11 月份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主要提出了以郑州为核心、洛阳为副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建议,为打造一个主都市圈、一个副都市圈做充足准备。 其中,郑州都市圈以郑州市为主,是主都市圈;辐射周围的开封城区及尉氏县,新乡城区及原阳县、新乡县、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及焦作城区和武陟县,许昌城区和长葛市。 2021 年12 月27日,郑州都市圈新纳入洛阳、平顶山、漯河、济源这四个城市,郑州都市圈也由原来的“1+4”拓展为“1+8”。 洛阳都市圈包括洛阳市、济源示范区、焦作的孟州市、平顶山的汝州市和鲁山县、三门峡的义马市、渑池县和卢氏县。 都市圈的地区联动是指社会、政治、经济三大资源的有机强化整合,最终形成都市圈内部的复杂共生关系;郑州与洛阳的重叠与发展,必然需要两大都市圈的联动、协同和融合发展,从而实现“双圈联动”。
国外的学者关于城市圈的研究是弗佩鲁的增长极理论[2]。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经过研究后,在1957 年发表了《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城市化》[3]这一论文,第一次提出“大都市带”概念。 P.R.Krugman 认为,核心区域的辐射能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实力、产业结构、企业规模和效益的提高[4]。
20 世纪80 年代末,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出现了与国外相似的城镇聚落,这一现象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 姚士谋在《中国都市圈》 提出了“大都会”这一概念[5]。 代合治按照城市面积、人口、城市人口、城市数量、城市等级结构等四个等级划分了17 个大都市圈。 顾朝林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对中国城市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关于全球城市化新趋势、国际大都市和大都市带的研究[6]。 在研究都市圈一体化的内容、机理和路径等方面,王圣军认为,大都市圈的整合机制包括政府、市场、社会三大机制[7];戴宾认为,大都市圈的基本特点是区域经济、区域、集约性、中心性和关联性[8];靳景玉认为,城市群是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但目前仍处于盲目发展的阶段。 城市联盟是一种新兴的都市组织形式。 城市联盟通过合同的方式,不断丰富合作基础,丰富合作基础,确立合作的远景目标,从而形成其主要的组织形态[9]。 刘梅和赵曦指出,随着各大城市群之间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其正向的空间外溢作用也越来越显著。 加强各城市之间的网络联系,形成紧密联系、功能互补的城市群网络,有利于充分利用正向的空间外溢,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10]。
总的来看,目前国内的城市群研究仍处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地理这一范畴,因而其研究的重点是产业系统的调整与转型。 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城市群研究多以对比研究和经验研究为主,缺少与其他方法和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城市群分工合理化不仅要靠市场机制调控,还要靠政策调控。 如何通过制度和政策的创新,使各区域的政府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实现理想的协作和跨越,从而进行区域的调整,并建立和支持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以实现跨行政区的组织、建设和管理,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其目的是探讨在横向资料与面板资料的回归模式下,如何处理空间交互(空间自相关)与空间结构(空间异质性)。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科学尤其是应用经济学的研究中,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权重矩阵是运用空间性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前提,能够表达出不同地区属性值之间的相互相关关系。 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两大都市圈9 个市级区域,每个区域之间基本都有相邻的边界,为了客观分析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和经济社会各自的空间相关性,本研究构建广义的二进制的,基于Queen 邻接的空间权重矩阵。
首先,在GeoDa 软件中导入格式为.shp 的两大都市圈的市域地图。 将9 个市级区域采用邻接的方式创建空间权重矩阵,生成的空间权重矩阵为一个9×9 的0-1 矩阵,在空间计量的分析过程中,需要将空间权重矩阵进行标准化变换,使行的和为1。
(二)空间自相关检验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衡量一个元素的属性值与其邻近空间的属性值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元素的空间相关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整体上具有空间的自相关性,以及局部的自相关性。 整体空间自相关可以检测出各地区人口老化与经济效应之间的空间相关性。 为了研究两大都市圈9 个市域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运用GeoDa 软件对各个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做了分析。 本文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两大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集聚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检验,对一个研究区的经济空间观测与相邻的空间上的各地区的经济观测结果之间有无明显的关系,可以从全局和局部的空间自相关两个角度来进行。
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采用全局Moran 指数对河南省各个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表达式如下:
式中,Moran'Ⅰ的取值范围一般在[-1,1]之间,当I=0 时表示空间单元间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空间相关性特征,I>0 时表示个空间单元间存在正相关,I<0时表示负相关;n为城市数量,xi、xj分别指区域i和j的属性观测值,即人均GDP 增长率;x—是观测值的平均值;s2是属性值的方差;wij为空间权重矩阵。
全局空间自相关只能从整体角度说明研究区域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空间关联性,无法具体地反映出地区的聚集和差异性,而地方自相关可以反映邻近地区的关联作用,常用莫兰散点图来描述。莫兰散点图分为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代表着四种不同的空间聚集,一是高-高聚集,二是低-高聚集,三是低-低聚集,四是高-低聚集。 高-高聚集、低-低聚集表现出强烈的正相关关系,而高-低聚集、低-高聚集具有强烈的负相关关系。
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进一步可测算空间关联局域指标,并根据局部Moran 指数统计量绘制局部Moran 散点图来分析两大都市圈之间经济增长水平集聚程度的空间差异程度。
Moran 散点图是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主要方法。 空间联系局域指标是衡量观测单元属性和其周边单元的相近(正相关)或差异(负相关)程度的指标。 Moran 散点图将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组织和聚集度分为四大象限:一是高-高聚集(HH),代表着它与相邻区域的经济发展结构和聚集度都很高;二是低-高聚集(LH),代表了中部区域的经济结构或聚集度低,而相邻区域的价值更高;第三象限,低-低聚集(LL)代表了中部和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结构或聚集度都比较低;四是高-低聚集(HL),表明中部区域的经济增长结构或聚集度高,而相邻区域的价值相对低。 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和集中度在一、三象限中具有很大的空间正向关系,也就是均质性。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各年份的《河南统计年鉴》以及各个河南地级市的统计年鉴,样本选取为郑州都市圈与洛阳都市圈共9 个市域地区2011 ~2020 年间的面板数据。 观测值为90。
三、 郑州都市圈与洛阳都市圈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程度实证分析
(一)两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
本研究借助GeoDa 软件来检验两大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 两大都市圈中9 个市域地区的全局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见表1。 由于研究区域的限制性问题以及样本数量过少的原因导致p值过大,但是依旧可以从中获取一定的参考性的数据。从表 1 可以看出,从 2011 ~2020 年人均 GDP 的Moran'Ⅰ从 2011 年的-0.1075 一直降到 2020 年的-0.2671,且可以看到基本是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这就说明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所涵盖的这9 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呈现为空间负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故可初步得出郑州都市圈与洛阳都市圈经济影响有明显空间相关关系,集聚态势较强,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表1 两大都市圈空间自相关的Moran'Ⅰ
(二)两大都市圈经济发展局部空间自相关检验结果
通过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来检验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9 个不同市域地区进行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以及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的差异性。 本文将分别运用莫兰散点图和LISA 聚类地图来对两大都市圈的空间差异性进行研究。 限于篇幅本文将每三年划为一个阶段来进行画图,研究年份为2011 年、2014 年、2017 年和 2020 年。
利用 GeoDa 得到 2011、2014、2017 和 2020 年这四年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共9 个城市人均GDP 的Moran 散点图,如图1 所示,并由此汇总得到各象限城市分布表2。
图1 郑州都市圈与洛阳都市圈城市人均GDP 的Moran 散点图
表2 Moran 散点图各象限城市分布表
从图1 可以看出,两个主要的大都市群均处于莫兰散点图的第一和第二象限,2011、2014、2017、2020 年的第一和第二象限城市数量分别为7、7、7和5,这两个象限的总量在两个主要大都市群中的9个中所占据的比重为78%、78%、78%、56%,这四年Moran'Ⅰ值均为负值,且是通过局部空间自相关的HH 型集聚和LH 型集聚所表现出来的。 另外,大部分城市落入第三和第四象限,也就是LL 型集聚和HL 型集聚,这说明:第一,两大都市圈中不再存有成片的贫困城市,取而代之的是“先富带动后富”,但代价却是较多的发展资源被都市圈中心城市所吸收利用;第二,都市圈中存在首位度占比较高的中心城市在吸食周边城市的“营养”来供自身成长,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带动效应,但这些经济带动效益似乎没有使得周边城市得到较大的经济发展红利,从而产生HL 型集聚城市。
由表2 可知,2011 年,经济发展的HH 型城市有洛阳、三门峡、济源、焦作,说明这些城市本身和其邻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从而形成HH 型高集聚区。 经济发展的HL 型城市只有郑州,郑州为中部地区交通枢纽,是国家中心城市,公路、铁路、航空等客运以及货运业务十分发达,尤其是铁路,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编组站,为郑州的经济腾飞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郑州也因此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其次郑州航空港的发展也受中央高度重视,近两年每年GDP 增长率都在10%以上,为郑州经济发展加码。 但郑州经济的飞速发展似乎并没有给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利好,周边的新乡、开封、平顶山、许昌的经济发展在Moran 散点图上均位于y轴左侧,速度较为缓慢。 因此,新乡、开封、平顶山落入了第二象限,也就是LH 型集聚区;许昌则因除郑州外,周边城市发展速度也均不容乐观,落入了第三象限,也就是LL 型集聚区。
2014 年和2017 年,较2011 年而言,各个城市所处的Moran 散点图象限均没有改变,但是我们观察这三年(2011、2014、2017)的 Moran 散点图可以发现,在y轴左侧的城市分布均向零点发生不同程度的靠拢,说明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均在不同程度地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从表中可以看出,2020 年有许多城市所处的象限发生了改变。 第一象限HH 型城市只剩下了洛阳和三门峡;焦作替换了原先新乡的位置,新乡则去到了第三象限,变成了LL 型城市;第四象限HL 型城市由原先的郑州增加到了郑州、济源、许昌三座城市。 其中,可圈可点的是许昌这座城市,从2011 年开始逐步向y轴靠拢,直至2020 年一跃成为HL 型城市,其中少不了郑州的带动作用。 济源也从第一象限到了第四象限,说明其经济发展速度已经快于周边城市。 济源是河南省直辖县级市,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近年来工业发展极其迅速,2020 年,济源市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618.2 亿元,比2019 年增长6.8%,这也正是济源从第一象限到第四象限的原因之一。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收集了2011 ~2020 年郑州都市圈与洛阳都市圈 9 座城市的人均 GDP 面板数据,运用GeoDa 软件分别研究了其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来对两大都市圈的经济发展空间管理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①根据全局空间自相关的结果来看,人均GDP 的Moran'Ⅰ从2011 年的-0.1075 一直降到 2020 年的-0.2671,且基本呈现逐年递减的态势。 说明郑州都市圈和洛阳都市圈所涵盖的这9 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呈现为空间负相关性,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得出郑州都市圈与洛阳都市圈经济影响有明显空间相关关系,集聚态势较强,区域经济差异较大。 ②根据局部空间自相关通过Moran 散点图的结果来看,郑州与洛阳对周围城市的带动作用虽逐年提升,但还远无法达到共同富裕的标准,经济资源分布依然存在不均衡不平等的态势。 双圈联动发展仍需在顶层设计、政策制定与执行、监管反馈等方面做得更好。 由此,可以为推动郑州都市圈与洛阳都市圈双圈高效联动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二)建议
第一,构建交通物流互联互通。 在运输等方面开展的交流和协作,不仅是促进地区间相互协作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地区间相互协作发展的催化剂。 所以,郑州城市圈和洛阳城市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应以交通资源为基础,加强交通规划,加强对接,协调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现代交通手段,使郑州城市圈和洛阳城市圈之间形成一个有效、快捷的交通网络。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两环以下的主要城市应强化与世界的联系与合作,以政府为主体、以市场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在交通、铁路等交通要道、以货运信息为纽带的基础上,健全货运站网络体系,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从传统的交通方式向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转变。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的区域间的迁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而,落后的区域可以通过工业的转移快速聚集较少的生产资料,为区域的经济腾飞提供有利的环境。 中原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之一,今后的发展重心应放在发展经济结构上,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为主,为郑州和洛阳大都市圈提供一个有利的发展机会。 就两大都市圈来说,要把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发展趋势联系起来,从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综合考量,在郑州、洛阳等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布局,以巩固工业的根基,提高工业水平,促进地区的经济腾飞。
第三,调整河南省空间发展结构,在落实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都市圈为副中心战略的同时,推动两大都市圈高效联动发展,并强调区域协同治理,在经济方面,以点带面地发展经济,形成“中心开花”的态势,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在社会方面,推动两大大都市圈及其周边城市多领域互联互通,如构建高校联盟发展教育,推出一卡通政策促进居民合理流动,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