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产业工人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调查及分析
——以武汉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例

2022-11-18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工人武汉流动

邓 超

(湖北省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00)

武汉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先行者,吸引了大批新产业工人,遍布各行各业。武汉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根据新产业工人的实际工作和文化服务需求,开展了技能培训、文娱体育及延伸服务等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了新产业工人面临的实际问题,满足了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武汉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成立了阅读服务联盟,搭建了阅读服务平台,创办了读书俱乐部,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服务,送书进企业、进社区,为新产业工人足不出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便利;举办市民大课堂及职业技能培训讲座,为新产业工人讲授职场礼仪,宣讲企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帮助他们树立法律维权意识;扩大服务范围,建设流动分馆,联合多方力量共建职工书屋和社区流动服务点,开展图书车进企业活动,为新产业工人子女提供文化资源;开发“文旅e家”应用程序,推出文化地图功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精准服务,为新产业工人提供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的阅读、娱乐体验。

1 关于新产业工人的文化需求与服务利用调查

为了准确把握新产业工人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和他们对公共图书馆的利用情况,笔者于2021年9月对武汉地区公共图书馆流动图书服务点的新产业工人读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0份,收回有效问卷368份,问卷有效率约为97%。

调查内容包括:①新产业工人的文化信息需求。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娱乐、就业和医疗是新产业工人的主要文化信息需求,详见表1。②新产业工人对流动书车服务的利用情况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较多新产业工人对流动书车服务的利用频次为2~5次,利用频次超过10次的人数较少,详见下页表2;新产业工人对流动书车服务的满意度较高,27.7%的人表示非常满意,48.9%的人表示满意,详见下页表3。③新产业工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意见建议。在被调查者中,希望公共图书馆提供免费服务的有170人,希望创设阅览室的有105人,希望提供送书上门服务的有100人。此外,新产业工人还希望公共图书馆提供技能培训、求职信息、维权知识讲座、上网培训等服务,详见下页表4。

表1 新产业工人的文化信息需求

表2 新产业工人对流动书车服务的利用情况

表3 新产业工人对流动书车服务的满意度

表4 新产业工人希望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多选)

2 公共图书馆在为新产业工人提供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服务政策不够细化

完善的服务政策有利于公共图书馆保持文化服务的长效性。在读者证办理方面,武汉地区公共图书馆“免费办证+押金”的办证方式容易误导新产业工人产生有偿借阅的错误认知。在开放时间方面,武汉地区能够根据不同季节弹性调整开放时间的公共图书馆数量较少。2021年的相关统计结果显示,约70%的新产业工人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工作时间与武汉地区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基本一致,致使新产业工人难以走进和利用图书馆。

2.2 服务宣传不到位

新产业工人对公共图书馆缺乏了解,暴露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不到位的问题。一方面,武汉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宣传资料仅在馆内发放,新产业工人难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服务信息,造成潜在读者流失;另一方面,武汉地区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宣传方式单一,以在场馆门口张贴海报为主,宣传效率低下,降低了读者黏性。

2.3 服务质量不高

武汉地区公共图书馆针对新产业工人开展的文化服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新产业工人希望公共图书馆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内容,满足他们随时随地阅读、学习的需求。二是服务形式单一。目前,武汉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以线下服务为主,包括各种技能培训和文化活动,线上服务较少,且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结合度不高,导致新产业工人读者的阅读体验不佳。三是服务目标不够细化。武汉地区公共图书馆普遍没有针对新产业工人开展专门的文化服务,没有做好针对弱势群体的阅读推广工作[1]。

3 公共图书馆面向新产业工人开展文化服务的优化策略

3.1 提升主动宣传意识,拓宽宣传渠道

公共图书馆应提升主动宣传意识,坚持全程宣传、全方位宣传的原则,引导新产业工人了解公共图书馆和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在新产业工人聚集地分发宣传资料、流动图书车进企业等“走出去”的文化服务;走进新产业工人群体,为他们讲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解答他们的困惑,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引导他们主动享受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2]。另外,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推广工作,充分利用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渠道,夯实宣传内容,强化宣传效果,吸引新产业工人参与阅读推广活动。

3.2 持续整合社会资源,汇聚多元力量

公共图书馆应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与热心人士、企业团体、社会机构、政府组织等合作,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打造“15分钟阅读圈”,为新产业工人提供优质的图书资源和文化服务[3]。公共图书馆可利用社会力量在技术、经济、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弥补自身不足,扩大文化服务范围,提升阅读推广效果。

3.3 加大技术融合力度,创新阅读推广方式

公共图书馆应根据新产业工人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开展远程服务,实现文化服务的网络化、实时化,并探索“图书馆+”“互联网+”“家庭阅读”等阅读活动新模式,满足新产业工人的文化信息需求,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4]。例如,公共图书馆可通过线上培训、以活动代替培训等新的服务形式,拓宽服务渠道,整合各类文化资源,搭建“互联网+公共文化”公益文化服务平台,为新产业工人提供便捷、全面的文化服务。

3.4 调整服务策略,凸显人文关怀

公共图书馆应根据季节变化及时调整服务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持夜间开放、午休时段开放和节假日开放,并确保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正常开放和运行,使新产业工人能够利用闲暇时间自主使用图书馆。目前,武汉主城区的自助图书馆服务网点相对较多,远城区的自助图书馆服务网点相对较少、服务设施落后,公共图书馆亟须根据新产业工人的特点调整服务策略,如增加流动图书车服务时间、延长自助图书馆服务时限、流动文化服务时间根据新产业工人休息时间灵活调整等,为新产业工人的阅读和学习提供便利[5]。

4 结语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应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不断开拓创新,以满足新产业工人的文化信息需求为出发点,深入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为新产业工人提供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务,探索文旅融合和阅读推广新模式,使更多新产业工人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猜你喜欢

产业工人武汉流动
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
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流动的光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产业工人新时代
流动的画
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