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质量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探讨

2022-11-18蒋曙东

质量与标准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员职业质量

文/张 琦 蒋曙东

在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新发展形势下,我国需要进一步专注于职业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质量专业人才,从而奠定更为坚实的质量基础。为此,本文对我国质量人才培养的模式展开研究。

一、 国内外质量人才培养方式的发展现状

1.美国

美国质量学会(ASQ)为拥有不同经验和技能水平的质量专业人员提供培训课程,培训对象分不同层次,包括质量新手、质量从业人员、质量专业人员和质量学术人员等。

ASQ质量人才认证课程内容根据知识体系手册设计,通过阐释质量理论、提供经典案例,帮助学员提高实践水平。ASQ提供质量人才认证,共有18种资格认证,包括质量/组织卓越经理、可靠性工程师、质量过程分析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质量改进人员、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员、质量审核员、质量检查员等。针对每类人才,ASQ列出了应具备的知识体系、应用技术和专业能力等。

在质量教育方面,美国设置质量专业的高等院校包括了理工学院、商学院、研究型大学等。质量专业设置有工业工程、企业管理、可靠性与质量工程等,教育类型涵盖了本科、硕士和博士3个层次。

2.德国

德国质量协会(DGQ)提供认证培训、专业课程和互动式实践研讨会等不同的培训模式,涉及质量管理、质量保证、环境管理、能源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每年约有15 000多名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各种教育课程,包括大约1 000项培训、课程、研讨会、短训、考试和学习计划。

DGQ参照《合格评定 人员认证机构通用要求》(ISO/IEC 17024),与相关国家和国际委员会合作,共同进行人员资质认证。DGQ人员认证机构每年颁发约9 000张市场认可的证书。DGQ人员认证机构还通过了德国认可机构(DAkkS)的ISO/IEC 17024认证。由于DGQ证书具有较高的声誉,许多组织、机构、学院和大学都积极寻求与DGQ人员认证机构的合作。

3.国内

21世纪初,我国建立的质量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即质量工程师)制度曾是培养质量专业人才的摇篮和蓄水池,取得过显著的成效。2000年12月,我国发布了《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2001年9月全国统一举行了第一次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2014年8月取消了这一职业资格行政审批事项。其时,全国约有11万质量从业人员通过考试获得质量工程师证书,其中上海市约有1.6万人。

2012年,我国启动首席质量官试点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并要求各地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工作。历经数年,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共培养首席质量官2 400余名,有力推动了上海企业质量治理能力和水平。

我国质量专业教育始于以企业职业教育为主体的质量教育与培训,包括质量理念、质量文化、工具方法等。当前,质量管理专业教育在大学的培养对象包括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具体开课的学院是机械学院、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具体课程的名称大多为管理学或管理学概论(质量管理只是这门课程中的一部分),只有少数高等院校独立开设质量管理课程。

二、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实现路径

目前,国内普遍开展的质量专业教育既有有效性,也有局限性。质量管理专业普遍设在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目标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企业对质量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则是属于职业教育的培养内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在2019年—2021年累计扩招450万人,2022年高职毕业生人数将首次超过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学历教育成为并列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从企业需求调研和国内外质量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和课程安排等信息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质量专业的职业教育应增强适应性,着眼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胜任企业质量管理和技术岗位的人才,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优势作为主要衡量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协同,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建立和推动“专业+质量管理”的职业教育模式,将质量、标准等知识纳入职业教育基础课程,提高质量工具方法使用能力和质量文化素养,形成供需匹配、层次清晰、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和分类分级的评价机制。

1.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优化

在学习借鉴ASQ和DGQ质量专业人员培养、认证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国内高等院校质量学科建设的经验是:立足于企业质量专业人员的管理职责和岗位设置,基于质量专业的发展方向,从质量管理和质量技术两大职业发展方向(质量管理岗位指侧重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背景下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等管理方法论的专责人员;质量技术岗位指侧重于“数字化+质量统计工具方法”应用的专责人员)开展理论+实践的企业质量专业人员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企业质量专业人员的培养方向,国内高等院校可从制造、服务、公共事业等不同行业属性、创新研发—产品实现—市场服务等不同过程、战略—运营—作业等不同层级,分类分层、循序渐进地实施企业质量专业人员的培养,更为精细、精准、精确,满足企业质量提升的实际需求。

基于ASQ对质量新手、质量从业人员、质量专业人员和质量学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识别,本文将企业质量专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培养初步划分为3个等级(见表1)。

表1 企业质量专业人员职业教育培养等级

2.企业质量专业人才知识体系优化

首届中国质量奖(个人奖)获得者、我国质量管理先驱刘源张院士指出:质量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与其他许多学科有关系。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质量专业知识体系应确保质量专业人员可以应对未来的就业市场,了解岗位需要哪些技能,并知晓自身和所需技能之间的差距。知识体系的核心在于持续提升知识体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知识大纲和内容更好地满足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在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按初级、中级和高级3个等级进行质量专业人员的培养,兼顾培养方向、类别的专业发展方向。

3.建议企业质量专业人员评价机制的标准化思考和研究

① 探索建立企业质量专业人员评价团体标准

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和认可度最终需要市场和企业的认可。建议行业领军企业或行业协会、质量专业组织、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共同组成发起单位,研究国际质量人才知识体系和评价要求,参考国内已成熟的人员认证评价方式,如认证人员评价机制,逐步推进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专业人员评价团体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标准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人员评价的通用要求、组织结构要求、资源要求、信息要求、评价方案、评价过程等;为建立评价专家遴选机制提供依据,加强专家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健全评价工作程序和评价规则,使教育培训与人才评价分离,建立专业人员评价公开制度,加强对评价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② 根据标准开展社会化水平能力的评价

共同发起单位以企业质量管理与质量技能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为导向,研究开发数字化时代质量管理知识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参考教材、考试题库;承诺执行单位根据评价标准要求开展人员评价,颁发相应等级的专业能力水平评价证书。评价模式获得成功经验后可优化、推广,提升企业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的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从业岗位的不同层级需求。

团体标准建立后,共同发起单位可以以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检验其成效,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知识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培养和现场实践基地建设,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人员职业质量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五花八门的职业
完形填空Ⅸ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