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草纲目》的标准化思考

2022-11-18文/施

质量与标准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

文/施 琴

本期推荐图书:《本草纲目》(李时珍著)

图书简介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素有“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之称。它将自然界的草木鱼虫与人的生命运行紧密结合,对药物、特性、制备工艺等做了详细阐述,堪称标准化“药典”,是我国古代标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之一,对促进中医药学、生物学等各学科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读书感受

歌曲《本草纲目》、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中的《本草纲目》(第20210502期)、《本草纲目》版毽子操……不同形式的“本草纲目”在不同时空被人们所喜爱,但是不知人们是否会想起刊于400多年前的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这本传世巨著,一经出刊便风靡全球,至今仍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笔者从标准化的角度阅读此书,理解书中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更加深刻感受到李时珍编撰此书的不易和伟大,以及在书中展现出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心系民生,完善知识体系

古人取“药物中以草药为多、以草药为本”之意,把中医药学称之为“本草”。《本草纲目》全书共52卷,收载药物1 892种、药图千幅、附方上万个。书中记载的药物,超出本草的范畴,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知识为核心、裹挟各类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在内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自然知识,以及哲学、历史、语言等人文知识。

古今中外的学者都对《本草纲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并在《物种起源》中通过引用该书资料来说明动物的人工选择问题。现在,中医药学、文献学、植物学、动物学等数十种行业的专家都将《本草纲目》作为引经据典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深受其影响。

追根溯源,《本草纲目》取得的瞩目成就不仅归功于书籍本身,更多的是源于其对历代本草成果的采集和综合。在李时珍之前的1 000多年,本草名家辈出,著述迭出。历代本草书编撰方法就像“滚雪球”“包心菜”一样,由后人一层一层地在前人的基础上整理、总结、订正、增补内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等前贤理论都是《本草纲目》编写的重要、深厚的基础。据统计,《本草纲目》参考、引用的文献典籍有993种。

在感叹历代本草学家薪火相传、穷究物理的编修精神的同时,笔者欣喜地发现,《本草纲目》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的编撰思想与标准体系的构建、标准起草的要求殊途同归。第一,该书构建了独特的中国草药文化知识体系,对中医药学科的系统化有着重要意义。标准体系亦然,它将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有机的整体,对标准制定者、标准使用者了解标准全貌、创新标准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相关人员在编制标准体系明细表、起草标准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即需要充分了解国内外标准现状、分析存在的标准化问题、明确标准制修订需求。与李时珍在编写该书前一样,需要把前贤的研究成果钻研透彻。第三,对前贤理论的尊重也是标准化工作的优良传统。标准体系明细表中涉及的外部标准、内部标准等不同层次的标准,以及标准中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的合理采纳、引用,对标准本身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对文献的整理、归纳和采用不仅体现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更是直接体现在标准内容和文本中,这也反映了标准化工作者对我国专业技术领域优秀成果的继承,一代一代标准化工作者把标准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开拓创新,首创本草纲目

“纲目”是能够全面、清晰地反映出药物各方面情况的编写方法,可使本草研究体系化。在《本草纲目》之前,本草的分类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按药物作用性质分类,另一种是按药物基原的自然属性分类。李时珍首次将纲目分类体系引入本草领域,这种编写体例开创了本草著作之先河。

从整体来看,《本草纲目》按照“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物以类从,目随纲举”“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方法,以16部为纲、62类为目构成药物总的分类系统。从单味药来看,《本草纲目》以正名为纲,随之以名称、产地、更正错误、炮制方法、药物性味、治疗功效、功能、药方等为目,组成单味药的纲目系统。在处理同一基原的不同药用部分的时候,《本草纲目》以基原为纲,以不同的药用部分为目,细分类别。同时,该书还以病名为纲,以辨证用药为目,构成临床用药即“百病主治药”纲目系统。由此,该书以纲辖目、纲举目张,呈现了线、面结合的混合分类方法,让人翻阅起来深觉博而不繁、详而有要。

综上,《本草纲目》对药物的天然来源及属性深思熟虑,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其创新之处在于:首创了更为科学的3界、16部分类法,打破本草沿袭惯用的上、中、下分类;完善了百病主治药分类法,把药物按其性能和主治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与临床联系密切。

在学习和赞叹《本草纲目》创新分类的纲目编写体例的同时,不免让本人想到了现行的国家标准《标准编写规则 第3部分:分类标准》(GB/T 20001.3-2015)。该标准定义,分类标准是针对某一标准化对象,按照某个属性进行分类和/或编码的标准,是基于诸如来源、构成、性能或用途等相似特性对产品、过程或服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或划分的标准。因此,分类标准化是对标准化对象建立秩序的途径之一,其目的是促进理解。在本草领域,李时珍按照来源、性能等,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和排列,创建了我国有史以来最完备的古代药物学著作的体例和结构。《本草纲目》在一定意义上具备了分类标准的规范性、协调性、适用性、系统性和扩展性等特点,并且与分类标准发挥的作用一样,促进了相关各方对本草领域的理解。

求真务实,时珍立言破惑

李时珍被后世尊为“药圣”,亦被联合国世界和平理事会推选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在《本草纲目》经典著作的背后,李时珍实事求是、立言破惑、求真务实的精神,本身就是伟大的、值得推崇的。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他发现历代本草书籍中有许多错误,其中大部分偏颇保守,影响了临床用药效果,于是决定对旧书进行全面的整理和补充。在艰辛的写作过程中,他深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实地考察,虚心向当地老百姓求教,通过访谈积累了大量标本和处方。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历经30余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令后世景仰的不朽经典名著。

医者贵在格物。在本草研究、医疗实践和写作过程中,李时珍采用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考古证今,即批判继承和调查研究。他先参考本草著作中的描述,比对其异同,接着躬亲实践,亲自观察并验证试验结果,最后继承诸家本草著作的优点,订正错误,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李时珍形成了独特的人格、风格和生活追求,这对《本草纲目》的编撰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标准起草人同样需要运用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的研究方法,细致比较原有著述,深入实际考察,反复实践,不断分析和总结,以适应技术创新趋势,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书中,李时珍常用“未审然否”等作为对未知事物的结语,保留对未来探索的期待。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当有些问题无法协调,相关人员未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各方需认真对待,不断磨砺,深入探寻标准化解决方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标准化工作者更应努力学习李时珍的风格气度,秉承敢为人先的鲜明的人文精神、仁济天下的境界和胸襟、勤学善思的人生态度、追求本源的研究方法、执着不屈的性格特质,以开放、包容、合作的态度,联结全世界志同道合者,共同推动标准化事业跨越式发展。

早在2011年,我国两部珍贵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搭建起了中医文化的桥梁,连接古今、沟通中外,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如今,不同形式的“本草纲目”的走红,又重新让经典名著《本草纲目》“活”了起来。在阅读中,笔者深知李时珍30余年修撰巨著的艰难,特此致敬以李时珍为代表的中华医者“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意志,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传承中国传统科学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本草纲目》享誉欧洲,靠的竟是“博物”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曾经没人要?
李时珍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