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电针在痰浊中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18盛亚男黄秋贤李迎玮

智慧健康 2022年22期
关键词:汤加减椎动脉白术

盛亚男,黄秋贤,李迎玮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新容奇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0 引言

痰浊中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耳鸣、头痛、眩晕、颈痛等,一些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昏厥及猝倒等症状,从中医角度对该种疾病进行分析,被纳入到“头痛”“眩晕”“颈肩痛”等范畴[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促使痰浊中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并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2]。从中医角度对痰浊中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分析可知,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受风寒湿邪所致,与患者的颈部劳损有直接关系,从而导致患者的颈部部位处出现经络气血痹阻不通等情况[3],电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患者病变部位处的颈夹脊部位进行针刺,完成了对神经功能的调节,抑制了交感神经活动,局部血液循环显著改善,血管痉挛得到有效缓解,起到活血定眩及祛风通络功效[4]。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方法会随着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中药物进行调整,使疾病治疗工作更具针对性[5]。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和电针治疗方法同时使用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更佳[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择50例痰浊中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就诊时间为2021年1~12月,分组方式为随机,分成对照和观察2组。对照组病例数为25例,男12例和女13例;年龄为24~64岁,平均(46.5±2.3)岁;病程15d至9年,平均(5.2±2.2)年。观察组病例数为25例,男11例和女14例;年龄为22~66岁,平均(45.6±2.2)岁;病程14d至8年,平均(5.1±2.1)年。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疾病诊断标准要求,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并且伴有站立不稳、恶心、呕吐及颈部疼痛感;②本次研究选取的所有患者经颅超声多普勒及颈椎影像学检查被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③本研究患者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外伤性、脑源性、眼源性及耳源性眩晕及药物中毒史;②患者未接受物理治疗及其他药物治疗;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④合并肝肾、心血管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法,在治疗期间,患者保持的姿势为坐位,牵引重量应不断递增,刚开始阶段为3kg,重量逐渐递增,最大剂量男性12kg,女性10kg,间歇牵引方式,间歇时间及牵引时间比例为2∶3,每次20min,1次/d,治疗7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给予患者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电针治疗法:

(1)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法: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方为:半夏9g、天麻6g、茯苓6g、橘红6g、白术15g、生姜3g、大枣2枚(10g)、炙甘草3g,1剂/d,中药配方颗粒剂冲水早晚服用,连续使用5~7d。对于颈痛明显者,应增加葛根30~50g;对于头晕、头痛并肝阳上亢者,应增加12g钩藤、9g杭菊花;对于一些呕吐明显者增加代赭石10g。

(2)电针治疗法:取穴百会、风池穴、完骨、天柱、颈椎C3-7夹脊穴、内关、丰隆等穴,嘱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后以佳健0.30mm×25mm一次性无菌毫针缓慢进针;针刺风池穴、完骨穴向鼻尖方向斜刺1寸,行平补平泻法,以针感上传至头顶、颞部及前额为佳;天柱穴、颈夹脊穴、内关、丰隆直刺0.5~0.8寸,平补平泻法,以局部酸胀为宜。连接英迪KWD-8081脉冲针灸治疗仪治疗,采用连续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眩晕症状,得分越高表明临床症状越严重[7]。观察两组LVA血流速度、RVA血流速度、BA血流速度。观察两组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用J0A(mJOA)量表进行评估,改善率为75%及以上为优,改善率50%~74%为良,25%~49%为可,不足5%为差[8]。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眩晕症状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眩晕症状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眩晕症状评分对比()

表1 眩晕症状评分对比()

2.2 血流动力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血流动力学指标()

表2 血流动力学指标()

2.3 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对比

观察组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工作方式的改变,促使痰浊中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提升,且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痰浊中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医学中属于“项强”“眩晕”“痹症”范畴,历代医学专家及中医学家对该种疾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9]。有很多的医学专家学者提出,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气血亏虚及脾肾不足引发所致,患者会出现肢体无法、头晕、眩晕等,在疾病治疗中应以去湿散寒及舒筋活血治疗为主[10]。临床上倡导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电针治疗法,其中,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作为一种中药汤剂治疗方法,包括葛根、白芍、钩藤、当归、陈皮、法半夏、白术、川芎、黄芪、天麻、甘草、僵蚕、菊花、加蔓荆子、紫苏叶、旋覆花等几种中药物,其中,葛根具有生津止渴、解肌退热、升阳止泻功效;白芍具有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功效;钩藤具有息风止疼功效[11];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功效;陈皮具有健脾开胃、理气消食功效;法半夏具有消肿止痛、降逆止呕功效;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功效;黄芪具有补气、止汗、利尿消肿、排脓功效;天麻具有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功效;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镇咳平喘、镇痛功效;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功效;菊花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功效;加蔓荆子具有疏散风热功效;紫苏叶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功效;旋覆花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功效。将以上几种中药物联合使用,能够起到燥湿化痰、舒筋活络及温经散寒功效,随着患者病情的不同,中药物及用药可随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针对性调整,以此来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12]。从现在药理方面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方法进行了解可知,可抑制炎症递质的含量及炎症区域细胞因子的活性,对多种炎症递质的合成具有减少作用,使血管阻力得以降低,血液流速增加,展现出了扩张及镇静血管作用,患者脊椎-基底动脉供应不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血液流变学显著改变[13]。电针治疗方法在实际的操作期间主要是对患者的颈夹脊穴、双侧风池穴进行针刺,其中,通过针刺患者的颈夹脊穴会字节作用在患者的病变部位处,使患者的局部肌肉痉挛得以显著缓解,对血液循环具有促进作用,能够将水肿快速消除掉,使炎症得以快速消退,完成了对关节功能紊乱的有效纠正,椎动脉压迫得以明显缓解,血管神经功能大大调节,基底动脉供血显著改善[14]。通过针刺患者的双侧风池穴,具有祛风止眩及醒脑开窍功效[15]。在痰浊中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电针治疗法,相较于单一使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推荐在临床上大力使用[16]。

本文研究结果为,治疗前,两组眩晕症状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高于对照组,脊髓功能改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痰浊中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电针治疗法具有可行性,有助于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提升脊髓功能。

综上所述,在痰浊中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配合电针治疗法,展现出了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汤加减椎动脉白术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大剂量生白术合加减黄芪汤治疗气虚型老年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白术治小儿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