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广东省畜牧产业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2022-11-18潘意志

农业与技术 2022年9期
关键词:畜牧业集群产业链

潘意志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广东 云浮 527200)

前言

党中央《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1]。产业兴百业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也是解决乡村传统产业衰败、乡村发展内生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关键,因此,要把产业振兴摆在突出的位置。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以全面提升畜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承担着稳定乡村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重要责任。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阈对广东省畜牧业精准扶贫脱贫成果巩固与产业振兴问题展开研究。

1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广东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要求

在我国农村发展全面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推进畜牧业产业振兴的基础,又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畜牧行业、企业要把握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确保自身发展的高质量,为畜牧业产业振兴、产业兴旺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顺应消费趋势的变化,满足营养健康型消费需求

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逐步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趋势由单一的数量型消费向营养健康型消费转变,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青睐土鸡蛋、土鸡、有机牛羊肉、鲜牛奶等绿色生态健康的畜牧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这类畜牧产品商品附加值更高,畜牧产业链中各主体获得的利润更多,因此,加快畜牧业供给侧改革,调整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由生产粗放型中低端畜牧产品向生产绿色生态健康的畜牧产品转变,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畜牧业推进产业振兴、提高产业发展能力和增进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手段。

1.2 实现产业集群发展,确保发展质量

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的是增强畜牧业产业链供应安全保障能力。畜牧业要实现生产供给的高质量,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发展新格局,需要走产业聚集融合的发展路径。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各地区生产要素禀赋与不同产业业态差异,发挥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推进不同产业业态融合发展,大力打造畜牧产业集群,保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如粤东西北地区一些县市,工业污染少,土地资源丰富,土质纯净,日照充分,饲草营养丰富,具有发展畜牧产业的资源优势,应当加快发展畜牧产业全产业链布局和产业集群发展,全产业链条中畜牧企业不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以及提升技术效率从而促使畜牧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高,最终实现以全链条增值来提升产业经营效益,促进产业链条中农民增加收入。如,广东广垦于2020年成功申报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099亿元,包含22个子项目,分3a建设,是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探索通过产业集群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建设粤西屠宰加工园区,打造涵盖生猪养殖与生产加工各环节为一体的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3]。

1.3 适应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突出优势特色、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新型业态,持续精准发力,着力提升实效,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为畜牧业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多样,畜牧业三产融合模式要走以一产为基础向二三产业延伸,如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现代畜牧产业园”的发展模式,走生产、加工、经营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路子。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把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千家万户联通起来,畜牧产品销售也由单纯依靠线下销售渠道转为线上线下渠道并重的格局。农产品电商特别是直播电商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畜牧产品的销售方式,还为畜牧业三产融合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要适应产业新业态发展趋势和市场形态发生的变化,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2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广东省畜牧产业集群发展路径

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根据课题组对广东省乡村产业发展的专题调查,发现农村产业集群所对应的产业大多是“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专业村的主导产业,所集聚的区域大多是本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对提高就地城镇化和促进农民转移就业贡献巨大,因此,各地应重视培育农业产业集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畜牧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应遵循:各地发挥各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引进和培育先导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实现畜牧产业区域化布局,打造区域优势畜牧产品品牌;形成畜牧产业集聚,实现畜牧产业集群发展;最终达成大幅度增强畜牧产业竞争力、推进乡村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

2.1 发挥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开发畜牧业特色产业和产品

各乡村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优劣,充分发挥土地、水、植被等生产资源要素优势,规避劣势,确定各自畜牧业产业发展的领域与方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如,依托国家级、省级现代畜牧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城市资本下乡,培育和引进产业带头人,做大做强当地的特色畜牧业,发展畜牧业产业集群。如,广东省云浮市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建设有2个国家级和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了5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1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17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153个省级农业特色专业村,形成了自己优势畜牧产品特色区,其中新兴县历来重视畜牧业发展,开发出肉鸡、肉猪、肉鸭、奶牛、蛋鸡、鸽子等特色产品,将畜禽种业、优质鸡、生猪产业打造成新兴县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共获批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分别是广东省新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温氏新兴优质鸡产业园、新兴县生猪产业园、新兴县丝苗米产业园。其中,新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由新城镇、水台镇、东成镇等6个乡镇组成,总面积约6.67万hm2,计划投资11亿元;该产业园利用温氏股份产业基础和生产加工等条件,加强种猪繁育、高效环保养殖、物联网应用、加工物流、科技研发及品牌创建等,对新兴县及温氏股份打造生猪全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保障大湾区“菜篮子”供应等具有重要意义;该产业园现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瘦肉型猪和黄羽肉鸡种质资源库,未来将与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畜禽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生猪种质资源库等科研平台,发展以畜禽种业为核心的种业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我国畜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引领畜牧业加速转型升级[4]。依托当地的龙头企业,发展配套产业集群。如,广东广垦是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原来产业布局主要包括战略资源产业、现代农业和食品供给产业以及城乡融合发展产业等3大板块,近年来依托企业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生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全国农垦生猪产业集群的领军者。

2.2 打造畜牧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

各地政府要积极运用相关的政策工具,引进和培育畜牧业先导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乡村精英返乡从事畜牧业产业经营,鼓励和引导资本下乡。基层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掌控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涉农财政资金推动资本下乡,引进或培育畜牧业先导企业,打造产业化的样板工程。具体有2条不同的路径:将城市中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乡村精英引入下乡经营畜牧产业,带动城市资本流入乡村;鼓励乡村内生精英自主创业,以其为主体引导外部资本进入乡村。推动土地流转,吸收更多农户参与到本地的产业。出台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支持先导企业做强做大,打造一批经营模式先进、产品市场前景好的畜牧龙头企业。以畜牧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公司+规模户”、“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营方式,发挥带动效应,打造畜牧业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走出规模化、集群化畜牧业发展之路。截至2019年,广东省全省畜牧业产业化组织1374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5家、产值1530亿元,以占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5%的数量获得占比46%的产值。

2.3 实现畜牧产业区域化布局,打造区域优势畜牧产品品牌

以粤东西北地区为重点,在畜牧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的影响下,推进畜牧产业“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专业镇和农业特色专业镇发展,按照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生产的原则进行畜牧产业区域化布局。目前粤东西北地区建有省级专业镇200个,其中农业专业镇116个,涉及畜牧、水产养殖和花卉等多个特色产业。如,新兴县簕竹镇素有“养鸡之乡”美誉,是温氏股份的发祥地,于2005年被批准建设禽畜养殖专业镇,全镇有温氏上下游产业项目10多个,年产值达10多亿元,年创税利近1亿元。另外,该镇以温氏股份等龙头企业为引领,全力打造温氏农科小镇,推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产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是由市场决定的。加快区域优势畜牧产品品牌创建,积极鼓励畜牧龙头企业或畜牧行业协会牵头申请优质畜牧产品的地理标志或原产地认证;建立区域优势畜牧产品整合营销体系,加大区域优势畜牧产品宣传与营销推广力度,如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提升区域优势畜牧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截至2020年7月,广东省共有15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数量居全国第3,已有530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有78件有效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其中畜牧业类地理标志包括饶平狮头鹅、马冈肉鹅、清远黑山羊、阳山鸡、龙门蜂蜜、龙门三黄胡须鸡、石岐鸽等7个。但还有一大批区域优质畜牧产品未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如电白小耳花猪、紫金蓝塘猪、清远麻鸡、信宜怀乡鸡、封开杏花鸡以及华南中蜂等特色畜牧产品。区域优势畜牧产品的各利益方要树立科学的品牌理念,注重技术进步、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品牌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品牌文化传播,重视产业链发展、促进品牌建设。

2.4 形成畜牧产业集聚,实现畜牧产业集群发展

乡村产业集聚是指生产某特定产品的中小企业(或农户)在乡村特定地理范围内集中分布的经济现象。与乡村产业集群不同的是,处于产业集聚阶段的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组织密度也较小,从事该产业生产的农户并没有被纳入新的产业体系,身份仍然是农民、传统农民,但是这一产业生产的农产品成为了该地区优势农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从而出现了优势农产品区。如云浮新兴县肉鸡、肉猪养殖、云浮云安区肉牛养殖、粤西地区生猪养殖等。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先导企业通过示范效应在本地衍生出许多生产相似或相关产品的一大批经营主体,如从事生产环节的畜牧企业、养殖大户或养殖专业合作社,从事流通环节的畜牧产品经纪人、经销商,从事供应环节的饲料、种苗供应商等,其沿乡村某特定地理范围内集聚、沿产业链进行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生产,并结成横纵交错的产业网络,启动在规模经济、分工经济和网络联系相互作用下的自增强机制[5],使产业发展在路径依赖机制作用下规模不断增大。处于同一产业集群内的畜牧企业分工协作,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会使得整个产业集群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同一集群内的畜牧企业地理位置邻近,彼此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容易建立信任机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畜牧企业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畜牧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的外部效应很容易外溢到群内的其他畜牧企业,这是畜牧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6]。因此,从畜牧业产业集聚到畜牧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实质上是集聚区内的畜牧企业实现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生产并结成横纵交错的产业网络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开辟出畜牧产业新发展路径、推进乡村经济多样化发展,从而带来乡村的畜牧产业兴旺,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

3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广东省畜牧产业精准扶贫策略研究

乡村振兴是一项分阶段实施的长期历史任务,畜牧业在推进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在短期要着眼于巩固精准扶贫脱贫成果,重点探索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多方利益共享机制,在长期要重视产业集群发展和全产业链价值增值,解决好乡村产业不稳定、收入不稳定和人员不稳定的难题,推进产业振兴和产业兴旺,最终达成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

3.1 依据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建立利益共享机制

在畜牧业进入产业振兴阶段后,其发展不能只局限于第一产业,应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产业链、产业集群理论,依靠关系嵌入、资本嵌入和制度嵌入,将分散的农户嵌入畜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中,让农户共享产业链或产业集群发展成果,提升其收入水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拓展畜牧业产业链的广度,实现本产业与相邻产业的融合发展。如,采取“畜牧+种植+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将传统养殖场打造成集生态养殖、户外体验、田园风光、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又如,大力发展“畜牧+电子商务”,打造智慧畜牧业产业链,实现畜牧业与电商融合发展,通过微信平台文案营销、小红书平台图文营销、抖音短视频营销以及各大直播平台直播营销等方式,拓展畜牧产品线上销售渠道;通过不同类型的“畜牧+”发展模式,实现畜牧业产业链横向融合发展。延伸畜牧产业链长度,实现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如,温氏股份致力于走产业集约与科研实践型发展道路,集科技研发、饲料加工、种鸡、种猪养殖、孵化、动物医疗保健、肉鸡、肉猪、肉牛养殖、屠宰、速冻食品加工、国际贸易于一体,业务涉及肉鸡、肉猪、肉牛整个产业链。在畜牧业产业振兴项目中,构建政府、村集体、农户和畜牧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利益共享机制。如,以经营合同明确各方在产业振兴和巩固精准扶贫脱贫成果的“权、责、利”并加强监管;另外,政府还需出台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保证经营主体能兼顾好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成果与企业自身发展的双重目标,平衡好多方的利益关系。如出台产业振兴项目准入、申报、审批、使用、监督等管理细则,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等,实现产业发展与巩固脱贫困成果的双重目标。

3.2 重构畜牧业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价值增值

畜牧业全产业链是一条链接各环节主体的物质链,也是一条追求效益的增值网链,从价值网络来看,主要涉及畜牧产品的研发、饲料供应、禽畜养殖、生产加工、物流、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包括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部门、组织机构及相互关联的利益主体,以价值链、信息链、物流链、组织链缔结的有机整体,以实现产业链各个环节活动的全方位增值[7]。产业链增值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动态适应的过程,畜牧业全产业链需要构建不同利益主体的新型利益关系,寻求实现全链价值最大化来协调链条中各个利益主体的行动,最终使得畜牧业全产业链实现价值增值,包括产业链上游生产、中游加工流通、下游渠道拓展环节的增值过程和活动,这是推动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畜牧业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产业链中各利益主体、所有合作者创造了产业链价值增值,这些价值增值活动受顾客价值驱动。从价值网络系统的角度分析,产业链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在价值增值的实现上是一种合作博弈的复杂关系;所有参与主体都是受益者,参与分配链条价值的增量部分而不是存量部分。由于“互联网+”对畜牧业产业链进行全面的解构和重塑,为畜牧业全产业链未来商业模式创新带来了无限的可能,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畜牧全产业链中各环节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构建“畜牧业+电商”、“互联网+畜牧业产业集群”或“平台生态圈+畜牧业产业集群”以及“现代畜牧业服务+技术创新”的价值增值创新路径,与畜牧业产业链进行深度融合,打破产业界限,使“畜牧业产业链”向“畜牧业产业生态圈”转变,通过引入新的合作者,创新产品与服务,增加逆向收入来源,以及完善畜牧业全产业链资源优化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机制,塑造全产业链的文化价值融合及认同机制,完善产业链价值网络的资源配置、知识创新、信息共享和关系治理机制,建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虚拟价值链管理和价值网络创新驱动机制来驱动价值网络在技术、管理、价值评价等方面创新等,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的整合与提升,产生链网聚合效应与协同效应,形成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增值的新路径和新机制[8]。

3.3 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随着农村“三化”进程加快,“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问题日益凸显。随着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如何增加农村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缩小农民收入差距直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难题。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这是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的迫切需要,也是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级职业学校、农广校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返乡创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使其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成为畜牧业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生力军”与“带头人”。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规范化管理,规范畜牧业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登记、章程制定、股权设置与量化、利润分配和经营信息公开等,通过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盈利水平,增强服务和带动小农户能力,保护好小农户利益,把小农户引入现代畜牧业发展大格局。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吸纳小农户参与到产业链供应、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中来,使其有资格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其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具体合作方式多样,若是低收入农户仅是以劳动者身份进入产业链,则通过劳动合同加以规范;若低收入农户以经营者身份进入产业链,则双方采取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

3.4 立足提质增效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生态转型

在脱贫攻坚阶段,产业扶贫都过于强调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使用价值,对外部资源利用过量,采取的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单程式经济”模式,具体而言,过去畜牧业产业扶贫存在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趋势,滥用兽药、催长剂等以追求增产,造成土地、草地、山林、水资源的过度消耗,重经济效益轻环境保护,重短期效益轻长远效益。在乡村振兴阶段,畜牧业要立足提质增效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生态转型。具体而言,坚持畜牧业绿色发展导向,摒弃“物质主义至上”的传统农业经济,坚持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推动畜牧产业生态转型。重新认知环境资源的内在价值,将土地、草原、水木、水等畜牧业生产的基本因子从资源向资本转化。发挥市场在畜牧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让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按市场价格自由进出畜牧产业,提高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政府作为市场监管主体的责任,履行好服务的职能。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监管,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乡村路、水、电、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为畜牧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通过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政策工具,使畜牧产业振兴走向产能高效、生态平衡、均衡循环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畜牧业集群产业链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