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转型路径探究
2022-11-18赵雪雪
赵雪雪
(临沂市罗庄区高都街道办事处财经服务中心,山东 临沂 276021)
1.我国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
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效果,国家提出关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规划指导。农村产业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着未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产业的有效发展是推动行业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从乡村经济角度出发,国家农业的整体提升,对于农业经济和带动乡村综合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并且通过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基础建设的完善来看,城乡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小,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乡村,有了相关人才的助力,农业产业的发展将会更加有动力,也会带动经济持续发展,这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规律。
2.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制造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一直是网络热点。1)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指导“三农”工作的行动纲要。“三农”问题始终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长期以来,为了更好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化、惠农、富民的现行政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解决“三农”问题引入了强有力的推动者。它把优先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现代化的关键,满足了许多村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是现阶段解决农村农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必然选择。2)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平衡趋势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农业和农村产业的不平衡和不足尤为突出。农业是人民生存的基础,农业强,国家强;农民很富有,国家也很富有。为了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推进农业是一项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尤为必要。只有加强农村治理能力,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
3.农业经济在转型期间的特点
3.1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按照适度的产业化经营,建立现代特色农业体系、生产制造体系和经营体系,以促进粮食、经济、饲料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林一体化,渔业与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一体化和第一、二、三产业的结合,打造高效、安全、经济、环保的农业现代化。由于现代农业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工作机会和工作标准,关系到各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因此现代农业是我国进入现代社会发展后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完成城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我国发展进入调整期后,由于工业社会中农牧业依附于工业生产的特点,工业生产技术的快速迭代也加速了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这按照新的技术方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与此同时,大城市的工业化生产了大量的工业产品,这些产品必须被农村消费者消化吸收。因此,农村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亟待提高,这反过来又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条件。事实上,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定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还明确规定,要同时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信息管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这也将充分发挥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政策的关键驱动力。
3.2 农业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产业链在三大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中国经济逐步繁荣之后,工业和服务业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值迅速增长,逐渐超过农业产值,成为社会经济的支柱。事实上,早在1957 年,中国的工业产值就超过了农业产值。工业总产值达到56.7%,农业总产值达到43.3%。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后,由于其岗位的良好操作标准和较高的相对工资,对农村的优秀劳动力非常有吸引力。因此,许多优秀的农村劳动力被注入了大城市以及工业和服务业。大多数留在农村的人是没有足够劳动力的老人、年轻人、病人和残疾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严重失衡。因此,为了更好地稳定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必要促进农业的智能化转型和发展,吸引优秀劳动者进入农业产业链,保持三大产业的平衡。
4.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的原因
4.1 缺乏高水平技术人才支持
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使用离不开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人才是最核心的农业经济发展根本,真正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动力。在当前乡村振兴的政策方向下,农业产业的实际实施者并不完全具备高技术水平,普通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掌握概率很低,这也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的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目前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阶段,对于农业设备的使用,实际操作的培训工作等,都需要建立在技术人才的支持之上,通过复制培训流程来完成生产任务。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小农户的生产和高速发展的农产品市场距离越来越远,无法有效解决匹配的矛盾,特别是高技术人才的缺乏,农村群体的知识普及率是相对较低的,由于意识形态等根深蒂固的问题,很多人缺乏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甚至对于科技化农业并不是完全认可,这也直接导致现代化农业受到影响,再加上资金扶持有限,一些设备的购置数量不足,科技化农业的推广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就制约了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
4.2 生产技术难以更新
科技进步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现代科学技术也应在现代农业产业中推广,从而更好地推动农牧业生产方式的发展。但现阶段,我国农牧业生产技术无法升级。首先,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够,思想水平较低。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从事现代农业的优秀人才寥寥无几。因此,底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精。这样,在向农民推广新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就会存在技术缺陷。与此同时,许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来自城市,很难与农民彻底融合,农业技术的推广就落实的不到位。其次,农民文化水平低,对农业技术的接受度低,这是因为城乡之间的差异。在中国,农村文化教育长期落后于城市,这导致许多农民缺乏更好的教育信息,在接受专业知识的时候,不能消化和吸收基础知识。农业技术推广不仅要规定农业技术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观念和农民的常识水平,还要规定流动资金和制度的运用。资产和制度的应用一般来自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然而,在中国,许多地区的领导干部并不十分重视农业,认为农业的产量没有工业化生产的产量高。因此,没有足够的财政和机构援助,这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并损害了许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和农民的积极性。
5.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转型路径探究
5.1 加大科技人才的支撑
当前国内农业发展现代化技术水平低,阻碍了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通过科学技术的融入,有效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科技创新不仅能够辅助农业产业的发展,还能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是建立在人才培养基础之上的,通过政府的扶持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更好地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农业振兴的背后是人才振兴,高科技人才是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通过和高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和输送计划,将专业人员邀请到农民身边来进行培训和解答,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同时也给返乡创业青年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和专业知识指导,培养新型农业技术型人才队伍,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5.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一是扩大农业技术投入范围。国家可以将农业技术研究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企业纳入服务型创新主体,增加资金投入,满足科研推广的流动性要求。其次,完善农业技术资本投资的资产结构。可以设立项目基金,有选择地、简单地投资于农业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三是加强农牧业创新主体培育,大力发展农牧业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科研和推广,将副产品开发的农业技术尽可能应用于特色农业。同时,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让农民尽可能多地了解农业新技术。最后,完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加强专利权的法律、检查和司法工作,确保农业技术的利润能够归研发人员和推广人员所用。同时,要维护好农业技术服务市场的秩序,确保农业技术服务的合理发展。
5.3 完善农业保护机制以及人才储备
国内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远远落后于其他产业的发展,国家为了有效推动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扶持地方农村经济提供了大力支持,各地区政府也积极响应,给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带去了新的契机。在当前乡村振兴发展方向下,关于农村产业保护机制的建立自然受到了大众的普遍关注。为了有效提升国内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政府也提供了相应的辅助优惠政策,并且制定风险保护机制,让农产品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更强,也让更多人安心投入农业产品发展中,保障农业现代化发展。政府鼓励专业人才投入到农业研发和生产当中,并且设置了专项资金来吸纳人才,通过和高校相关专业的联合,为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储备人才,为将来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保驾护航,同时通过专门的培训机制来帮助农民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
5.4 完善基础设施
首先,改变思想。农业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回报慢的特点,许多农村地区不愿将资产用于建设。各地政府要转变旧有意识,充分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变革体系。在不损害农业基础设施使用的情况下,农村地区可以按照承包、租赁、招标等方式将农业基础设施移交给当地公司或农民经营。经营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司或农民可以适当扣除维护此类基础设施的服务费。第三,自有资金具有社会性。投资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大部分资产来自财政局。事实上,可以允许公司、农村大家庭和富裕农民注资,并可以给他们一定的利润,为农村基础设施资产建设筹集资金。这样,农村基础设施才能成长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成长和发展能力的行为主体。最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常涉及多个单位,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和便利。
5.5 建立完善农业监督服务平台
在当前扶持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立完善互联网农业监督服务平台是为了能够有效建立农业专家和农民的交流平台,农民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这时通过及时有效的和农业专家沟通交流来解决问题,不但可以解决由外界原因造成的生产问题,还能够帮助农民提高专业生产水平,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同时平台还会提供动态监管服务,包含气候、灾害等环境信息数据,监督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影响的因素,帮助农民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同时平台提供电子商务销售功能,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服务平台的建立根本宗旨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6.结论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非常关注农牧业的发展,并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然而,在中国,农村人口的比例相对较大。如果经济发展不发达,就难以实现农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因此,必须在农村振兴发展的战略环境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农村经济的发展长久以来就是我国乡村发展建设的关键任务和发展目标,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发展进程紧跟现代化发展步伐,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才能彻底振兴农村事业发展,才能让农业经济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