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养殖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

2022-11-18河南省南召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南阳474650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0期
关键词:病鸡鸡群培养基

●李 珂(河南省南召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 南阳 474650)

鸡大肠杆菌病具有传播途径广、感染性强、多发性等特点,对养鸡业危害较大。林下养鸡是一种舍饲和放养相结合的生态养鸡模式,与传统的全舍饲笼养或平养相比,鸡群运动量大,养殖密度小,饲养过程中化学药物用量少。

1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

1.1 流行特点

1.1.1 易感鸡群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畜禽养殖环境中,无论是笼养、平养还是林下散养,家禽感染大肠杆菌病较为普遍,且不同日龄、品种家禽均能感染。林下散养鸡大肠杆菌病主要见于育雏期鸡群,此时鸡群由于日龄较小,胃肠消化吸收机能仍未完善,是大肠杆菌病易侵袭的宿主。

1.1.2 传播途径水平传播:大肠杆菌可通过病鸡泄殖腔以粪便形式或眼鼻分泌物排出体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垫草、饮水和日常用具等含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健康鸡只通过采食污染物或伤口接触等途径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病鸡喷嚏、咳嗽也携带大肠杆菌病原体,可通过空气传播给健康鸡只。

垂直传播:致病性大肠杆菌可通过种蛋传播。

1.1.3 流行季节鸡大肠杆菌病全年均可发病,闷热潮湿的夏季或寒冷冬季发病率较高。

1.2 临床症状

1.2.1 急性败血型主要见于雏鸡,病鸡突然排出水样稀粪,粪便呈白色或黄绿色,肛门周边的羽毛沾染粪污,不久后可发现病鸡的肛门被粪便堵塞,无法正常排便,病鸡脱水严重,精神不振,两翅下垂,呈侧躺姿势,呼吸困难,食欲费绝的同时停止饮水。临死前鸡冠苍白,多以脱水、衰竭死亡告终,病程往往不到48 h[1]。

1.2.2 肠炎型育雏期和散养期均可发生,病鸡食欲下降,精神不振,羽毛蓬乱,皮肤苍白,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粥状稀粪,粪便带有恶臭味。肠炎型病程可持续3~4 d,若发现和治疗不及时会突然倒地死亡。

1.2.3 脐炎型以1~3日龄雏鸡发病较多,病鸡采食量下降或停止采食,其脐孔没有闭合,其周边皮肤出现红肿,触摸发现有坚硬感,病鸡的腹部持续膨胀,腹部皮肤呈青紫色,病鸡排出泥状粪便,颜色为白色。病程可持续2~3 d,耐过雏鸡生长迟缓。

1.2.4 卵黄性腹膜炎型主要为林下散养蛋鸡发病,病鸡精神不振,嗜睡,采食量锐减,鸡冠无光泽并略发干皱,后腹部肿胀并下垂,病鸡腹泻,粪便中夹杂凝固的小黄块,伴有恶臭味,病鸡产蛋率下降或产畸形蛋。

1.2.5 脑炎型主要感染育雏期鸡群,病鸡头部左右摇摆或向后仰,部分病鸡会出现无法扭头和站立行走情况,严重者瘫痪。

1.3 病理解剖

1.3.1 急性败血型病鸡心包、肝脏出现炎症病变,并有纤维素性渗出物,病鸡气囊壁增厚,夹杂干酪状物质,呈黄色。

1.3.2 肠炎型病鸡表皮皮肤无弹性,皮下脂肪萎缩,肌肉组织淤血,心外膜有出血型斑块或有一次灰白色外膜包裹,病鸡脾脏、肝脏肿大,肝脏表面有少许紫黑色出血点,病鸡肠壁肿胀、出血,肠黏膜脱落,肠道内有气体充斥。

1.3.3 脐炎型病鸡皮下有暗红色或暗紫色液体渗出,病鸡肝脏质地变脆,颜色为土黄色,病鸡卵黄部位发育不良,部分病鸡卵黄处含绿色液体。

1.3.4 卵黄性腹膜炎型病鸡腹腔剖开后可闻到强烈的恶臭味,病鸡肠道黏膜有出血和肠粘连症状,病鸡气囊浑浊,夹杂着类似卵黄性的游离物。

1.3.5 脑炎型病鸡脑膜充血、出血,并有脑实质性水肿,病变的脑膜上有针尖状出血点。

1.4 实验室诊断

1.4.1 镜下检测采集病死鸡病变组织(如肠壁、脑膜等),制成涂片,革兰氏染色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阳性结果,菌体呈红色,为两端钝圆的棒状杆菌,有荚膜、芽孢和鞭毛,具有运动力[2]。

1.4.2 分离培养无菌条件下将病料匀浆处理,在超净台内进行接种操作,将匀浆病料接种到不同培养基内,37℃培养20~24 h。普通琼脂培养基阳性结果,长出半透明状的圆形菌落,呈露珠状;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为粉红色圆形菌落;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为紫黑色圆形菌落,菌落中央有金属光泽;大肠杆菌显色培养基会长出蓝绿色圆形菌落,其他革兰氏阴性菌为黄色或无色,革兰氏阳性菌无法生长,该培养基可用于大肠杆菌的显色快速培养。

2 林下养鸡过程中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抗生素治疗由于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和养殖生产中广泛存在,且病株血清型多易突变,易和沙门氏菌或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可选择2种及以上抗生素进行治疗或用药前进行药敏试验。鸡群出现大肠杆菌感染后需要及时隔离病鸡,对其污染的饲料、饮水进行更换和杀菌处理,可用百毒杀200倍液进行喷洒消毒,病鸡肌内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注射2 mg,2次/d,连续用药2~3 d。同时对鸡群进行预防用药,饲料加入氧氟沙星粉末,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0 mg药末,连续饲喂7 d。

日常预防:早晚温差较大的春初、秋末鸡群饮水中添加0.1%多粘菌素,自由饮水,连续饮用7 d。

2.1.2 中医治疗选择大黄5 g,黄连、黄柏各10 g,加入1.5 L清水煎煮直至1 L,将药液全部取出,用药渣重复熬制1次,将两次药液混合,以10%比例添加到鸡群饮水内。该方剂为100羽鸡用量,1次/d,连续用药3 d,可进行全群防治[3]。

2.2 预防措施

2.2.1 选址布局

2.2.1.1 鸡场选址林下放养可选择林带或经济林地、果园、草场等区域,放养地区要地势高燥,环境安静,阳光和水源充足,用电和交通便利,与居民生活区和饮用水源地区距离大于500 m,与干线公路距离大于500 m,与屠宰场或其他畜禽养殖场距离大于1 km,与工厂或排污厂距离大于3 km。

2.2.1.2 场区布局为节约用地,必须合理布局,生产区由育雏舍、放养场区组成,用墙体严格分割,生产区入口处设立专门的消毒池和衣物更换室,对每个进入人员进行严格消毒,以防人员带菌发生[4]。放养区用尼龙网或铁丝网维系,高度为2~2.5 m,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动物混入时传播病菌。

2.2.1.3 鸡舍建设育雏舍配备专用的笼具、取暖、光照设备,舍内有通风门窗或风机等,保障鸡舍通风良好。放养场地设立放养鸡舍,可以根据养殖规模或生产需要选择固定式或移动式鸡舍。

2.2.2 科学控制育雏环境

2.2.2.1 育雏前准备首先,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正规场孵育、大小一致、精神活泼、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雏鸡。其次,进雏前消毒。进雏前7 d对育雏舍进行全面清扫,熏蒸消毒时间为24~36 h(需紧闭门窗),然后再开窗通风,散去舍内熏蒸气体[5]。准备好足够数量的料槽、水槽。再次,进雏前3 d检测育雏舍加热设施使用情况,进雏前1 d将舍内温度调至36℃,准备好5%~10%葡萄糖水和开食料。

2.2.2.2 育雏期饲养管理育雏第1~3天温度控制在36~37℃,第4~7天控制在34~35℃,第2周控制在32~34℃,第3周为30~32℃,每周降低2℃,直至第6周降到22~24℃。育雏前10 d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随着雏鸡日龄增长,采食量和排风量增加,空气湿度过高容易滋生病原菌,从第11天到放养前,空气湿度控制在50%~55%即可,若舍内湿度过高,可以加强通风,利用空气流通降低湿度;若湿度过低,可以在晴天阳光充足时向地面撒适量清水来提高环境湿度。

2.2.3 规范林下防疫管理首先,加强养殖人员健康和行为管理。养殖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才可以上岗,进入生产区前必须严格按照场区规定进行衣物更换和消毒,严禁养殖人员携带家畜或猫狗等宠物进入生产区,同时外购的生鸡肉、鸡蛋等产品也不能携带入场,以防因人为因素携带大肠杆菌。其次,林下养鸡必须坚持全进全出管理,鸡只一旦出栏,必须对放养林地进行彻底清扫,放养区域喷洒消毒药物[6]。再次,生产区域应设立动物疫病防疫监督站,从育雏到放养过渡期进行至少1次常见疫病的血清学检测,出栏前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测,日常要定期对鸡群体温、咳嗽与否、食欲和精神状况、排粪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调查都要配有试验记录。

3 总结

鸡大肠杆菌病作为发病率较高的细菌性传染病,养殖户需要树立科学的防范理念,减少大肠杆菌病对鸡群健康和养殖效益的损害。养殖户结合林下鸡群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提高鸡群整体免疫力。养殖人员要定期对林下场地进行清扫,使用有效的消毒试剂进行消毒灭菌,尤其是每批次鸡出栏后,需要对育雏舍和放养场地进行全面消毒,至少空舍2周以上再入鸡。养殖户可以在疾病流行前通过中药预防,鸡群感染后可以使用2种以上抗生素并交替用药,以防继发其他传染疾病。

猜你喜欢

病鸡鸡群培养基
一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措施
影响鸡群均匀度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不同水质和培养基对紫金久红草莓组培快繁的影响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画里有话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的检测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