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策略

2022-11-18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肖 渊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是政府专门拨付给高职院校的教育资金,其利用情况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教学能力和发展规划。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指出“要制定资源配置向高等职业教育倾斜政策,确保高职生均经费投入、高等职业院校专项办学经费等足额到位”“公办院校生均财政拨款接近当地本科同类专业生均拨款水平,其中省级以上示范院校达到当地本科同类专业生均拨款水平”。对高职院校教育资金投入相应增加,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一、办学水平较低等条件限制导致教育经费投入应用性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各高职院校要构建相应的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帮助学校拓宽经费投入的渠道,推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严密监督经费投入的去向等,为高职院校人才最大量产出做好财政支撑。

一、构建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双高计划”

“双高计划”是国家针对高职院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指从2019年集中精力建设50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高水平专业群。《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提出,高职院校要以五年为一周期,建立整体把控、灵活管理、年末评价与考核的优胜劣汰淘汰机制,具体落实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开展教育投资的绩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下阶段资金投入的重要依据。经费投入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国家“双高计划”的建设,能够帮助国家对各高职院校进行动态调整和管理[1]。

(二)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建设教育资金投入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优化学校内部对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考核体制,也能够为其他学校做出表率,为其他学校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经验,能够促进我国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技术型人才。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创新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高职院校想要获得全社会的广泛认可,想要使自身教学水平升级,就要积极完善对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的管理,有利于各高职学院客观、公正、科学的发展,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绩效要发展整体性指标,并公开评价结果,向社会全面展示学校的办学水平,有利于吸引更多优质生源。

二、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绩效评价要探索构建科学的评价制度,实用性、科学性的评价制度能够真实反映出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岗位等内容的特点和规律,能够让学校针对性地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科学评价,能够让绩效评价体系发挥客观的积极作用。职业院校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保证其能够高度反映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的规律,绩效考评还应该符合当下实际社会的需求,让高职院校的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以便于学校在工作和教学中能够找对方法,有助于科学绩效评价体系的形成,有助于高职院校的高质量教学[2]。

(二)创新性原则

高职院校要创新理念和方法,坚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创新的管理方法完善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可以在体系中突出重点指标,用创新发展的手段对重点指标予以关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手段和教学能力的创新发展,激发学校建设的活力;其次,要对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的方法进行突破创新,结合学校各种办学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展示学校的教学成果和学生获奖奖项等用来支撑学校经费投入的绩效考核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各高职学校要坚持创新发展,努力做到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以及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同时还可以让社会公众参与到绩效评价中,建设公开评价体系,增加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科学性[3]。

(三)实操性原则

职业院校绩效评价体系要与实际相结合,立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立足学校的具体规划,只有结合学校的实际办学结果才能得到最准确科学的评价结果,才能够引导职业学校更好地进行创新性建设。高职院校对经费投入进行绩效评价体系是为了合理分配学校的教育资源,为了促进学校推出更高效科学的管理理念而构建的,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关注绩效才能促进高校科学管理体制和科研成果的产出。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术人才,建设高服务水准的平台和国家交流平台,需要时刻坚持将学校的规划与国家发展实际以及国际发展前景相结合,让学校的绩效评价体系改革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要实际反映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实际的可行性指导意见。

三、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经费投入与普通公办本科院校经费投入差距较大。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与社会对口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所以需要的投资要高出普通高等学校,但是教育经费投入少,高职院校就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核心技术人才。很多学校的日常运转以及教学是依靠收取学费来维持的,以往国家将重心放在重点大学的建设上,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有所忽视,导致高职教育发展缓慢[5]。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首先国家对普通本科的教育财政投入高出高职职业教育的6倍;其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普通本科的投入在所有教育经费投入与往年相比超过50%;最后,国家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投入逐渐增加,但高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在未来几年内依旧较少。

四、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策略

(一)坚持政府主导进行资源配置

近年来受到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各高职院校陆续吸收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政府对高职教育也逐渐重视,对其进行相应的财力资源优化配置。高职院校中阻碍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课程设置的重复建设问题,专业基本相同,课程设置老化,缺乏创新性且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为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水平和发展水平,政府要站在全局立场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宏观手段对高职院校的经费绩效评价系统进行合理调价与监督。高职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有了保障,学校就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将全部精力投放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长远发展。高职院校要坚决维护政府的主导地位,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实现社会规划与学校教育资源的融合,构建一套灵活有时效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促进各个地区高职院校之间的资源合理配置与均衡发展。为了增加高职院校财政投入,政府可以通过项目拨款、奖项补贴等方式缩小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之间的差距,提高教育发展的平衡性,实现公平发展。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帮助职业院校招收更多优秀人才,改变人们对职业学校的错误认知,对入校学生给予奖学金等形式的政策激励,拓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帮助符合发展规划的职业学校获得更多经费支持。

(二)拓展经费投入的渠道

为提高职业院校教育经费投入的使用效率,学校要加快经费投入渠道的多样性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监督、政策支持等手段实行对高职院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和评价体系建设的监督。经费投入渠道的增加能够提高职业学院的教学能力,拓展教学空间,有利于高职院校对自身发展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因此学校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要进行创新性改革,从源头上控制学校的经费投入与支出,严格把控经费来源的渠道,保证学校经费使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除了政府的投入,还应该鼓励企业和民间组织对高职院校进行投资,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未来会输送到社会和企业中,企业对高职院校先一步的投资也是为自身积累人才储备资源。高校和政府要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聘用专门人员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细致分类和科学管理,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价体系[6]。

(三)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协同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的教育性质是要为社会培养高精尖技能型人才,政府和学校要控制职业学校人才输送量与市场需求量的比例,建立良性互动,使政府的拨款符合职业学校发展规划和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学校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经费消耗情况进行合理分配;政府要通过多样化的拨款手段和方式增加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并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拨款都精准应用于学校的急需之处;企业应该摒弃眼前利益得失,从长远和全局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承担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成本的投入。企业是职业学校人才输送的最终场所和最大受益者,职业学校的命运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因此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建立小企业联合发展模式,为将来人才储备贡献力量。例如,企业可以设立实习岗位,让学生深入企业工作,提前了解企业的运营、生产、管理等模式,帮助学生提升能力,也为企业未来人才选拔奠定基础[7]。

(四)完善高职教育经费评价体系

政府要进一步改善政策环境,让企业、民间组织等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同时鼓励他们参与到高职院校的经费体系评价中,加强对学校教育多样化创新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的监督与评价。同时要完善高职院校经费使用制度,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化的安排管理和评价,保证财政拨款的透明度。政府和社会除了要加强和完善财政拨款项目外,还应该对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给予一定的支持,在提升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要对办学能力和评价体系取得进步的高职院校进行鼓励和支持,激励高职院校加快教育经费体系的现代化建设,激励学校评价体系对公众开放,明确社会各方对高职院校资金投入的比例,实现各地区、各院校公平发展[8]。

(五)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加强学生对专业能力的掌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也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改革发展任务。学校可以将人才培养计划计入绩效评价体系中,在体系中体现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让人才培养规划处于核心地位。学校从生源来源、生源质量、学生能力发展等各个方面都要给出详细的指标,让多方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评价,公开发布于绩效评价体系平台中。要加大对学生获奖荣誉的奖励力度,鼓励学生进行专业创新发展,注重从智慧课堂建设、专业能力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最好的学习资源,综合对学生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丰富高职院校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9]。

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评价的同时,教师的能力也要提升。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主心骨,教师队伍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整体实力,“双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最具特色的措施,也是国家“双高计划”的发展任务之一。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学校同样要重点关注师资队伍的强化,既要注重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也要对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有整体把握。

(六)加强学校现代化治理

高职学院现代化治理水平的提升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教育未来发展面临的重要话题。学校加强现代化治理能力有利于推动绩效评价体系的现代化发展,学校治理的问题与发展措施都记录在绩效评价平台中。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学校治理水平主要看学校治理结构、内部保证体系的完备性和治理信息化建设。学校治理结构主要包含理事会、校院两级管理部门,要保证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内部风险控制和智慧校园和智能化的建设情况[10]。

五、结语

高职院校要构建一套有政府政策支持、有强大财政力量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现代化发展建设的科学指标,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双高计划”为发展标准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通过建立各方协同工作的机制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科学化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学校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提升社会贡献度与公众认可度,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对财政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探讨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