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与实践①

2022-11-18陈鸿莹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京剧思政高职

陈鸿莹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内容重点,为各类高校和不同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开拓了思路。如何将课程思政贯穿和融入课堂教学,挖掘思政元素,守好渠种好田,是各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应该思索并付诸实践的重要任务。本文聚焦于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探讨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及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一、高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思政课进行,效果差强人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开启了课程思政的新格局,思政课程开始向课程思政转变,课堂教学转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

(一)高职教育的属性与地位决定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立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同样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传承大国工匠精神的责任,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可见,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积极推进各类课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

(二)高职教育具有特殊性,对课程思政有迫切需要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人文素养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和实操能力非常重要,致使通识课程减少,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被弱化,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被忽视。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因为文化课水平不高,无法升入普通高校,才选择入读高职。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到教学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时,常常会为学生有限的历史文化知识苦恼,部分学生对国内外时事热点、当前国家发展的大政方针知之甚少。如果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都不了解,文化自信等于空谈;了解国际政治形式,才能提升政治敏感。有效利用好课程思政的契机,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岗敬业精神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高素质的人尤为重要。

(三)高职生源结构具有复杂性,课程思政有重要意义

高职百万扩招,使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以高中应届毕业生为主,转变为以中职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包括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为主体。生源结构的复杂化,意味着学生的教育背景、生活经历存在着巨大差异。扩招学生大多数分布在各个教学点或者企业内,无法享受到校园环境本身的育人功能。有学者经问卷调查发现,扩招学生认为高职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都重要,但更关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缺乏对职业理想、道德、精神、品行和文化的追求。[1]发挥专业课的思政主渠道功能,对加强扩招生源的思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提升敬业精神非常有必要。

二、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2]文秋芳老师对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做了如下的解析:“以外语教师为主导,通过外语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评价制度、教师言行等方面,将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机融入外语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致力于为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3]这一含义中涉及四个要素,即外语教师是课程思政的执行者;外语课程思政应覆盖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方法是将育人有机融入教学中,避免生搬硬套;外语课程思政的功能在于协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学中,需要在课程目标、教学大纲、教材的选取及教案课件制作中落地,通过教师对所授课程教学材料中思政元素进行挖掘,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各种活动得以实施。课程内容不同,思政元素的融入也不尽相同,但立德树人的根本不能动摇。

三、综合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课堂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发掘课堂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可起到开拓思路、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的作用,综合英语课堂可通过以下路径融入思政元素。

(一)人文知识拓展

外语类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有天然优势,道德伦理、人文关怀、哲学思辨等情感和价值观教育本来就是外语专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4]综合英语课程涉及的主题更加广泛,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化、名人轶事、科技进展等各方面知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到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从课程所涉及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综合英语课堂上可以根据单元主题、语言学习材料的内容适当增加背景知识介绍。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为准。虽然这个过程会占用课堂的教学时间,但从长期来看,丰富的人文知识储备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素养,在语言学习中对提高学生语篇理解能力也有积极作用。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高级的技术人才,更应该培养高素质的人。因此,拓展人文知识可以作为综合英语课堂进行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二)讲好中国故事

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材料,大多数出自西方国家的出版物,以求语言的地道、准确。在讲中国自己的故事时,反而出现了文化失语现象。可以在英语语言输入与输出环节进行考虑,把讲好中国故事有效地融入其中,作为课程思政的另一路径。这需要在课程整体设计上进行布局,做到既有单元主题相关的思政元素,也有课程整体的思政规划。教师可以将综合英语课程的思政目标划分为几个大的领域,逐层深入,比如增强文化自信、传统美德的培养、爱国情操的培养等。根据所在院校开设综合英语课程的学期数和课时数,设定每个学期的思政总目标。在教学内容中,相应地增加相关的语言输入材料,并设计出讲中国故事的语言输出活动。

本校的综合英语课程开设有三个学期,在第一、二学期教师会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主题。教学活动通常安排在中国传统节假日之前,通过英文微课、图片等形式增加知识和语言输入。教学内容包括节日的由来、节日活动和美食。因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在介绍节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讨论等小组活动,也可以借助教学平台发出讨论话题请同学们集思广益,参与到教学中来,共建知识。之后,教师要及时安排语言输出的任务并给予反馈,任务形式不限,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让学生课后录制小视频。

(三)就地取材

这一路径是指按照既定的教学安排,根据教材挖掘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课程观,……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一种教育方法。[5]在中国语境中,所有类型的语篇都可以从思政视角进行思考。[6]教材中的语言材料都经过了认真的筛选和加工,主题也比较正向。教师在寻找教材中课程思政的融入点时,要考虑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素质要求和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在知识与心理上的需求。教书育人本就是教师的职责所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需要优质的教材作为教学主体内容,因为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同,时间也有限,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自编校本教材。优质的教材在主题的选择上更能体现时代性,语言材料也会兼顾思想性和价值引领,教材本身已经融入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就地取材不失为好的思政路径。

四、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活动设计

润物细无声是专业课教学课程思政隐性功能的最好诠释。说教式的课程思政长期效果不会好,如何巧妙地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主题。这里分享两个笔者在综合英语教学中实施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的课堂活动。

(一)微课学习介绍国粹——京剧

本校综合英语课程选用的是李观仪老师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该教材每一单元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取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对话讲述了一位外国人是如何了解并喜爱上京剧的。对话中涉及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形式等英文表达,如果没有基本的京剧知识,很难准确理解这些表达,更无法向外国人介绍这种艺术形式。教师决定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把了解京剧,能够用英文简单介绍京剧,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作为本次课的思政目标。

通过查阅文献,观看纪录片,结合教材内容,确定了学生需要了解的京剧知识,以及介绍京剧的基本英文表达。按照教学目标,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所需要的微课,比较后,选择了符合要求的微课作为教学材料。微课学习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先是启发学生关注京剧艺术的基本常识,比如,京剧艺术包括哪些要素?脸谱的颜色与什么有关?京剧的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其后,让学生聚焦于英文表达,教师给出汉语表达,比如象征性、脸谱、戏服、唱、念、做、打等,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记下相应的英文表达。在微课教学的辅助下,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了教材中对话的含义,对话的学习较为顺畅。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检验。其一是课程结束时,通过学习通发布讨论话题,让学生用英文写出自己学到的京剧知识。其二是布置课后情景口语任务:一位留学生不知道如何欣赏京剧,请向她介绍。学生在主题讨论中参与度较高,大部分学生用英文表述了京剧的基本知识。第二次课上的口语任务抽查结果也较令人满意。课后很多学生表示本来不了解京剧,现在也开始喜欢上了这种国粹艺术。

(二)图片故事——老年生活

第一册第八单元是亲情主题,可以发挥的思政元素非常多,因为对话材料是关于老年生活的,经过思考,教师把理解生命的变化和老年生活的困难、尊老爱老作为对话学习的思政目标。课程开始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不断变化的人脸图,由年轻靓丽到布满皱纹,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变化轨迹,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对话学习完之后,教师用图片把对话中讲述的一位老人被子女虐待的故事展示出来,让学生用英文讲述这个故事,并用英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图片中老人忧伤的表情引发了学生的同情心,老人子女的做法使大家愤慨。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和长辈,以及如何度过健康有质量的老年生活。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地参与了课堂讨论。课程思政需要引发学生对于现实的深度思考,有思考才能在思想认识上有提高,多模态教学因为涉及多种感官更易于引起心理上的变化。

融入了思政元素的课堂活动,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课堂表现就是对思政教学有效性的最好检验。潜移默化,于无声处融入思政元素,远好于口号式说教,反而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综合英语因为语言材料包罗万象,能够融入的思政元素比较广泛,教师在教学中只要用心挖掘,总能够找到好的可发挥的主题。将思政目标与语言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非常适合外语类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把语言输出与讲好中国故事联系起来的课程思政更有意义。

猜你喜欢

京剧思政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京剧人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京剧《辛追》的创作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