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推动经济生态保护与建设案例研究
——以遂川县千年鸟道区域为例

2022-11-18张予涵高雪萍廖文梅李建中

农业与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候鸟红色区域

张予涵高雪萍廖文梅李建中

(1.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5;3.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西 宜春 336000)

引言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文化与生态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经济价值日益突显。革命老区多位于地形复杂的偏远农村,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故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层面均面临压力。革命老区建国前曾发挥举足轻重的贡献,其留下的红色文化作为重要政治思想财富,具有极高的政治、文化、经济价值。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助推革命老区经济、生态保护与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国家关于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文件中,多次提及文化与生态相互配合,助推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如,2012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2014年《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均提出利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支持旅游业发展,并推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指导意见;2019年“创建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写入政府报告,提出示范区以传承红色基因、振兴湘赣边区为目标,推动产业发展、生态防治,以期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出台《新时代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工作方案》,规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以红色资源作为理想信念,并组织干部于当地培训、挂职。因此,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红色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挖掘生态资源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对革命老区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与经济、生态建设与保护关联一直是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经济建设方面,红色景区产生的门票收益及客流量带动的配套服务业收入为革命老区产生持续经济来源[1]。现阶段,单一红色景点已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相关区域往往通过与研学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结合的方式,丰富景区内涵,刺激旅游消费[2]。而旅游资源具有互助性特点,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具有较高的交融性,故革命老区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应当结合所在区域民俗文化,丰富旅游业内涵[3]。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经济价值可有效带动乡村建设与发展,推动乡村治理有效进行[4]。在生态建设方面,不少地区推动红色文化发掘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在建设红色文化园区的同时注重生态农业、清洁能源工业等低污染或无污染产业建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5]。而旅游业发展对环境产生的更高要求也激励生态建设持续进行[6],因此在现阶段景区开发中,红色文化主题景区更注重自然景观建设,实现红色文化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7]。由此可见,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发展与经济、生态建设与保护均有重要关联且存在激励作用。

“千年鸟道”区域位于遂川县营盘圩乡,乡镇内居住地平均海拔1000m,为全县范围内居住人口最少,距县城距离最远的乡镇。当地气候温和,水热条件优越,林木资源丰富,且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特殊的山川地貌塑造了遂川鸟道。营盘圩乡拥有大量原始森林与珍稀树种红豆杉,区域内拥有全国第2大候鸟迁徙通道,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在此建立鸟类环志站,故拥有“千年鸟道”称号。大革命时期,营盘圩鸟道区域属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历史原因形成草林红色圩场、湘赣茶盐古道等红色文化。遂川县“千年鸟道”区域的发展是红色文化推动经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典范,因此,总结归纳“千年鸟道”区域内红色文化与经济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具体措施,并提出发展建议,有助于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

1 红色文化与“千年鸟道”区域经济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关联

1.1 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目的相同

草林红色圩场、湘赣茶盐古道等历史遗迹均为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艰苦奋斗留下的文化,充分体现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意志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是乡村现代化,乡村现代化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因此同样体现共产党人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综上所述,红色文化形成的目的与乡村振兴目标相同。

1.2 红色文化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1.2.1 红色文化精神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坚定的信念,草林红色圩场、湘赣茶盐古道等红色文化精神为“千年鸟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在大革命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同志们为民族大义和人民解放,不计个人得失的行为以及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观念与信仰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红色文化精神可以提升农民素质、激励政府人员和农民工作、创业激情,推动相关人员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培养自觉自愿助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1.2.2 红色文化遗迹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草林红色圩场、湘赣茶盐古道等红色文化产生于战争年代,不仅是宝贵的思想财富,也是重要经济资源。当地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有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存在丰富革命文化遗产,区域内拥有多处革命旧址、历史遗迹,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平台。同时,当地离井冈山距离较近且交通便利,享受井冈山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旅游业发展成为农村转型、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文化遗迹使得当地旅游业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为产业兴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1.3 红色思想引领生态保护

草林红色圩场、湘赣茶盐古道等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展开武装斗争的证明,见证了游击队员利用地形优势,阻挡敌人进攻的革命历史,也见证“千年鸟道”区域为革命军提供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共产党人在当地开展斗争,也有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在共产党人领导下,当地农民和革命军一起为维护工人、农民利益开展斗争,在此从事生产劳动。因此,在革命斗争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就已经显现,这种意识也为当今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指导。

2 具体做法

2.1 大力发展候鸟经济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活动。遂川县“千年鸟道”区域农民过去以捕鸟增加收入来源,对生物多样性造成较大危害。当地广泛宣传食用候鸟等野生动物易感染病菌,对身体有害知识,并联合公益基金、创新实验室等机构发放宣传资料3000多份,较好培养当地农户候鸟保护、环保生态意识和自然保护法律意识。教育群众树立生态保护观念,提高保护意识和自觉性,每年暑假联合社会公益组织举办爱鸟护鸟夏令营及亲子生态研学旅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湖南炎陵、桂东边界乡镇联勤联防,前后投入200余万元,组建全省首个“爱鸟护鸟警务室”,加大执法力度。组建志愿者队伍,全天24h巡逻,建立举报奖励制度,有偿聘请过去的“打鸟高手”,转化吸纳为“护鸟达人”,形成候鸟保护群防群治格局,遏制农户候鸟迁飞季节捕鸟活动。

深入挖掘候鸟文化。聚焦“千年鸟道”金字招牌,兴建候鸟文化广场和主题博物馆,打造候鸟主题艺术墙绘1000余m2,主干道沿线安装候鸟造型太阳能路灯,打造乡村旅游农家乐和候鸟主题民宿,并投入近50万元修建了以捕捉、观摩、环志为一体的鸟类研究环志的各种设施建设。建立营盘圩鸟类环志保护站,开展专业鸟类研究工作,组织公众教育、爱鸟护鸟主题公益活动与保护野生动物专项整治,普及民众专业性知识,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并与科技公司合作,安装卫星跟踪器,使用科学记录方法,通过专业手段检测候鸟健康状况,探测迁徙线路,研究鸟类疾病传播规律,并为全国鸟类研究提供数据。不断加大“千年鸟道”宣传工作,通过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拍摄《同在蓝天下》、《揭秘千年鸟道》等候鸟专题片的形式,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有效提高“千年鸟道”知名度。

打造“候鸟旅居”旅游品牌。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候鸟旅养生活逐渐盛行,遂川县“千年鸟道”区域境内自然环境优越,森林覆盖86.02%,年均气温15.1℃,有“天然空调城”之称。当地借助自然环境优势,建设候鸟旅居县,协助外地学校、旅行社、研学机构前来开展爱鸟护鸟主题夏令营及生态研学旅行,每年可接待鸟类爱好者、专家学者和普通游客前来观鸟、避暑、康养、研学50000余人次。

发展“观鸟经济”助力增收。每年春、秋两季,百万候鸟由此往返越冬地与繁殖地,并在地形和气候作用下在此地短暂停留,形成壮观场面。当地建设观鸟景区,耗资5万余元修建长度2.2km的观鸟路,并于秋季组织游客参与候鸟环志放飞,增加游览乐趣;开发爱鸟护鸟公益性岗位,为农户解决就业问题;拍摄旅游形象宣传片,发展候鸟观光摄影和生态旅游,打造候鸟科普教育和生态研学体验基地。同时由于“观鸟经济”吸引大量游客,区域内农民通过建设乡村旅游农家乐和候鸟主题民宿,拓展收入来源。

2.2 发展红色旅游产业

草林红色圩场为井冈山地区第1个红色圩场,创建于1928年。就当时而言,圩场起活跃乡村经济与根据地提供物质保障作用。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当地深入挖掘红色圩场的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共计投入1亿余元,将红色圩场建设为文旅特色小镇。在建设圩文化主题街时融入美食、文创、夜市等新鲜元素,提高竞争力;建设研学基地,提高研学旅游竞争力,将茶养及红色文化建设为特色研学基地;发挥名人效应及历史效应,修缮毛泽东旧居等景点,打造红色文化博物馆。为使小镇发挥更高经济效益,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于2019年签署投资协议,计划投入9.12亿元用于小镇建设,并成立专业运营公司,推进项目市场化进程,力争与井冈山旅游业融合发展。

湘赣茶盐古道连接炎陵县与遂川县,于明末清初建成,大革命时期起连接井冈山根据地多个组成部分作用。古道连接的炎陵县大院农场有6666.67hm2连片野生云锦杜鹃,故打造爬山赏花特色主题,融合自然风光与红色文化,将湘赣茶盐古道打造为知名旅游路线。

3 发展成果与建议

3.1 发展成果

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遂川县“千年鸟道”区域经济及生态均得到较好发展。

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在绿色发展思想引领下,“千年鸟道”区域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当地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第七届江西魅力乡镇十强乡镇”、“江西十大避暑旅游目的地”等荣誉,区域内农户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持续位居全县前列。

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完成建设。红色旅游、观鸟经济与候鸟旅居等产业吸引大量游客,旅游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强劲;区域内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农户投资建设农家乐、民宿产业逐渐增多,较好解决就业问题,丰富增收途径;以生态资源经济价值逐渐凸显。以生态经济支撑生态乡镇建设,区域内农产品如茶叶、毛竹、油茶、中药材、黄桃等实现增产增收,农户收入水平提高。

文化优势进一步凸显。红色旅游是传承革命基因、促进国家认同和展示社会主义成就的重要载体,随着红色旅游开发,红色文化不断被挖掘,红色思想得到较好传承与发展;“候鸟经济”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宣传度增加,爱鸟护鸟、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候鸟生态文化为核心的区域特色文化得以建成,候鸟生态文化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爱鸟护鸟、保护生态正逐步成为区域内农民的自觉行为。

3.2 建议

持续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改善生态文明行为。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引领者和推动者角色,因此要加大生态文明思想宣传,通过互联网及相关平台建设,传递生态文明保护思想,通过教育部门加大对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并督促政府工作人员端正自身意识行为,引领区域内农户形成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认知,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农户是区域内生态环境优化的直接受益者,因此农户应当自觉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主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与自然资源,开展乡村道路的路域环境整治,加强绿化投入;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区域内农户生活质量;支持区域内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设计合理补贴及其他相关制度,激励相关企业入驻;完善生态奖励机制,确保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者给予相应补偿,释放政策红利,有针对性制定对生态文明引导和倾斜的政策,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性;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者惩罚力度,加大法律宣传,培养生产者环境责任意识。

持续推进旅游业建设。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候鸟文化博物馆周边观鸟点等旅游配套设施,重视旅游交通路线建设,优化提升“千年鸟道”农家民宿接待水平,与井冈山、湖南桂东等地的旅游从业者合作,大力推介营盘圩避暑旅游和森林康养优势,开发以候鸟为主题的生态摄影、环志体验、科普研学等旅游项目;积极引导区域内农户返乡就业创业,充分利用旅游业发展形成的红利,促进配套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并积极引导人民返乡从事服务业,采用政策优待及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户开发农家乐及乡村旅游项目,增加旅游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候鸟红色区域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追忆红色浪漫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