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中的话语空间

2022-11-18魏雪怡

新闻传播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受众社交生产

魏雪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70)

一、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

进入2016年以来,短视频行业蓬勃发展,也带动新闻的生产、发布不断向前。从两会期间使用秒拍、微视等短视频APP的初试水,再到2017年全民抖音时代,短视频迅速成为更新迭代频繁的媒介时代中最新的一代传播媒介。它不仅全面改变了受众的生活方式,创造出新的社交模式,还深刻改变了以往信息传播的渠道与方式,给传统的新闻媒体以巨大冲击。

(一)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的发布渠道

当前新闻类短视频的生产主体有两种,一种是专业的主流媒体。他们利用传统媒体时期建立的信息网络和专业的采写编团队,通过在社交媒体设立官方账号或研发自己的新闻APP,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新闻的制作与发布。另一种生产主体就是社交媒体的用户。他们一般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周边趣事为目的,将自己的经历以视频形式存留下来,并发到社交媒体上与其他用户分享。这种平民化的视角常常能赢得其他受众的情感共鸣,产生自发讨论传播的效果。

用户生产新闻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与其发展出的发布渠道也密不可分。用户采集到的新闻直接发布到个人媒体账号上,虽然保证了时效性,但是也面临表述不清,流量不集中,没有针对性受众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就出现了专业化的社交媒体账号对用户生产新闻进行二次加工后发布。这种方式让新闻的发布与传播更加专业化,并且叙事清晰。简单明了的提取出事件要点传递给受众,减少了用户接收的障碍。同时这类媒体账号有自己明确的定位,会定向筛选新闻传递给固定受众,取得更加良好的传播效果。在其影响力与信任度的约束下,媒体账号必将保证新闻的质量,从而达到了把关人的效果,一举双得。

(二)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优势

1.叙事方式

短视频的定义时长是5分钟以内的视频,但是在日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短视频的时长一再压缩。目前用户生产新闻类短视频的时长在10秒到30秒之间。因时长限制,短视频不能承载过多的信息,往往是开篇直击主题,用最简洁的文字将要点清晰呈现。其简单的线性顺叙型叙事,则用最直观的一元视角迅速将要闻传递给受众。[1]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还会配以图片和简要的文字,进行图文声并茂的解说。使用户观看省时省力,对主题准确理解。此类视频的剪辑制作方式也十分贴合当前的媒体环境。情节快速流畅,加入背景音乐、评论字幕,使用慢放、卡点、特写等,带给受众良好的视听体验的同时,更容易调动情感,增加受众的情感投入.

此外,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具有软新闻较多的特点,这种叙事形式极度适用于当前媒体时代的传播。新媒体的运用与普及不仅为大众拓宽了知识面与信息量,更加重了全民的娱乐化,使媒体成为寻求乐趣、追求兴趣的重要手段。软新闻相对硬新闻来说,趣味性更强,更加贴近受众生活,使得用户生产的新闻短视频更易传达,其传达的情感与价值观也更易被受众接收。

2.传播方式

碎片化是新媒体的突出优势,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以其“短、平、快”传播特点,抢占用户的注意力,不断挤占用户的私人空间,几乎成为无所不在的存在。[2]移动短视频发迹于社交媒体,从中催生的移动短视频新闻也带有强烈的社交特征,其新闻表述方式,自然也充分考虑了社交需求,如个性化、碎片化、共享化,内容短小、焦点集中、时效快、现场感强等,新闻在告知功能的基础上,被赋予了相应的交流功能,通过微信、微博的发酵,能够在人际圈中迅速火爆。此类短视频在社交平台上的传递通常是夹杂在一众娱乐短视频中,可以夺得年轻受众的注意力。大数据的分析投送符合大多用户任意浏览信息的习惯,更容易获得目标受众的认可,信息送达率较高,有利于产生持续且有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3.采集方式

如果说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那么短视频的产生就提供了每个用户都可以是信息采集者的机会。移动设备普及后,信息的采集和发布变得极其便利,几乎是零成本投入就可以快速地发布一条信息,进而引发全民关注、讨论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种模式下对于新闻本身来讲,采集与发布者就是事件的亲历者,甚至是事件的当事人。对新闻事件有直接的见证与感受,其描述更加真实可靠。比起经过记者的采访再经发布,减少了传播环节,使新闻更具时效性与冲击感。用户使用智能终端设备记录的第一现场,事件发生的瞬时性更凸显短视频新闻内容的重要,用户在第一时间拍摄的短视频充分保证新闻的即时和真实,促进了新闻事件的无损传播。

尤其在突发重大事件中,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在其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突发事故无法人为预料,也就无法提前安排人员进行采访报道。身处在事故现场的人员可以第一时间拍摄记录短片,以最快速度把紧急情况展现给媒体组织和应急救援队等,使得事件得到快速解决。

二、公共表达

“公共领域”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在1961年发表的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的一个经典概念。他认为公共领域就是指公众自由表达和自由对话的公共空间,借助这一空间,各种观点和意见相互碰撞,展开理性讨论,具有调节社会和舆论监督的功能。[3]公共表达,即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公开表达自身对公共事务的意见、看法、观点并进行交流与辩论。折射出公众在一定时期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要求、态度、情绪等社会心理,是公众舆论中最有民主价值和公共决策参考价值的部分。可以看到公共表达形成的要点有两方面,一是表达的场合要在公开的空间或公共的场合,二是涉及到大多数利益的公众话题。

社交媒体平台或再广阔一点的范围,包含整个网络环境都可以称之为公共场合。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用户发布的信息与言论,除非设置仅自己可见,否则原则上对所有网络上的用户都是公开可见的。源于互联网的这种特性,用户在媒体上发布的言论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表达,是兼具了个人性和公共性的双重属性表达。所以许海滨在《网络空间的公共表达》中就认为在网络空间的任何表达都是在公共空间的表达,也就是“公共表达”,无论表达者意识到没有。

在第二个要点中涉及公众利益的公众话题。当前的时代稀缺的不是信息资源,而是注意力资源。每时每刻涌现的数以亿计的信息量,都在拼尽全力抢夺受众的注意力。而通过关注度高的渠道所传播的信息必不可,为私人或者少数人组成的利益组织牟利。权威并且有责任感的媒体应以民生大事为己任,以切实解决问题为目的。

三、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民众共建的话语空间

(一)开创全新的表达方式

社会上每一个合法公民都有说话的权利,但是在新媒体产生之前行使这种权利十分不便。局限于传统媒体所能承载的信息量与其单向度的灌输方式,公众自身并不能获取足够广阔的信息,即使有公开的意见想要与主流媒体进行对话,当时的渠道也不甚顺畅。如果说社交媒体平台的产生,为公众表达权利提供了平台与技术支持,那么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就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公众自发采集重要的新闻事件进行发布,选择的事件和叙述的角度本身就反映受众的态度。前期新闻事件选择不存在机构与组织出于各种目的进行干涉。并且新闻事件能否获得较高的关注度与讨论度,主要依据该事件的紧迫程度和公众的关注程度,极大程度地做到去中心化,保障公众说话的权利,以一种更民主的方式表达民意民声。

(二)促进舆论监督

纵观过去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杭州保姆纵火案”“开大G女进入故宫事件”,包括最近的“因养狗牵绳纠纷女子跳楼案”“主人隔离期间宠物被杀事件”,无一不是经由短视频平台传播,随后不断发酵引发大量的讨论。其中的宠物被杀事件,还直接推动了动物类保护法的提案与立法。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渠道,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并且基于上文中讨论的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的传播优势,使得重点新闻事件接收更便捷、传播面更广。带动了基层民众对社会舆论的讨论,充分利用民间的力量对热点事件进行多角度的批判。

(三)话语权下放

新媒体时代之前,舆论观点的发表者多是专业化的媒体组织或是社会声誉较高的权威专家,虽然这样的主体专业性强、视角远大,但是与受众有着天然不可弥合的隔阂,不能完全反映全部基层民众的意见。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的产生改变了这种话语权被垄断的局面,有效地将公共话语权下放,使媒体成为民众维护自身权利与利益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四)突破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框架

新闻传播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新闻框架,它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

在传统的媒体当中,新闻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源于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巨大而复杂的,每时每刻都有事件发生,而媒体资源和受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能将所有的新闻事无巨细地一一罗列。只能按照一定的筛选标准和制作流程,选取符合本媒体机构价值与理想的事件来进行选择性报道。而新闻框架的存在也让媒体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基于资本、文化、偏见等因素的存在,通过媒体选择报道所构建出的环境不一定是真实的,我们无法通过媒体的新闻报道来完全探知现实中的世界。

新闻报道进入用户生产新闻阶段,极大程度地突破了新闻框架的存在。处于各个地域、阶层和文化程度的用户,从不同角度对身边的事件进行描述记录,呈现出一个纷繁复杂、百态人生的世界。我们不可否认,个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无法浏览到媒体上全部的信息。并且由于个人的偏好和信息茧房的存在,同样无法通过媒体构建的环境来了解世界全貌。但是不同以往的是,信息筛选的权利交还到了用户手中,只要他们愿意就可以轻松获知各个层面的信息。

四、浅论未来发展建议

(一)用户生产+专业把关模式

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的种种优势,使其成为新媒体时代日益重要的新闻表达方式,发挥着传统媒体所不能达到的传播效果。因此要利用好用户生产新闻的渠道,让市场与相关监管组织进行双调节。在此可以借鉴梨视频的相关运营经验。澎湃的前CEO邱兵从澎湃带着自己的团队出走创业,成立咨询类短视频自媒体——梨视频。因其自身在媒体行业经营多年,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人脉和对用户喜好的洞悉,同时也摆脱了传统媒体中条条框框规则的掣肘。他将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结合,使得梨视频账号一经推出,立即吸引了众多流量,截至目前该账号的微博粉丝量高达2510万。梨视频的成果很大一部分源于其创造出的一套独特新闻采、写、编、发方式。在全球范围招募拍客成为其固定的新闻来源。再经过专业的媒体人员筛选,经过统一的流程剪辑制作。采用平民化视角的同时,也重新加入了把关人的环节。并且在前期信息缺失的情况下,还会派出专业的记者进行二次采访,做出更加详细的报道。

(二)形成专题系列报道,跟进事件后续发展

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面临时长短利于传播,但承载信息量小不利于深入报道的矛盾。对此可以采用连续的视频报道的形式或长视频截断发布,首期视频简要洁说,后续视频详细讲解。既让每期的时长与信息量不太大,又可以做深入报道逐步还原事件细节始末,符合当前的传播规律。

结语

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具有叙事方式简,易于传播,渠道便捷、临场感强等优势,既保证了内容发布视角的多元化,又构建了一个便捷、公正的民间舆论场,让大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得到关注与重视。在越来越多主流媒体的加入下,此类视频内容与发布会更加真实规范,例如梨视频等新闻机构的“用户生产新闻+专业媒体把关”模式兼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点,颇受大众欢迎,不失为用户生产新闻短视频未来发展的有利方向。■

猜你喜欢

受众社交生产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阿宽的生产小组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