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放线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22-11-18魏小利
魏小利
(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内官营畜牧兽医站 甘肃 定西 743000)
牛放线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可以引起牛、羊、猪等发病,还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其中牛的发病率最高,对牛生产的危害也最大。
1 病原
放线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土壤、空气、饲料、饮水中都有放线菌的孢子或者菌丝,尤其是有机物含量高、碱性或者中性的土壤中含量最多。自然界中存在的放线菌的种类很多,引起牛感染发病的主要有牛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其他菌类如化脓性棒状杆菌、以色列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可以诱发此病。牛放线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不能运动,菌体表面有细丝样的分枝。林氏放线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短小杆状。放线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自然环境中可以长期生存。此菌对含碘的消毒剂、青霉素类药物比较敏感。
2 病因
放线菌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家畜的口腔黏膜、咽喉部黏膜、皮肤、扁桃体等处也有存在,因此,放线菌病不一定都是从外部感染,当口腔黏膜、皮肤有损伤,就会引起自发感染。尤其犊牛换牙期间,或者当牛采食了麦秆、秸秆、硬干草、穗芒等尖锐带刺的饲料刺伤口腔黏膜而导致感染发病。
3 临床症状
感染牛放线菌后,主要对下颌骨产生损伤,但是此病病程长,病情变化缓慢,一般感染几个月以后才会出现坚硬的小肿块,到骨骼增厚、病牛出现采食、咀嚼异常后才被发现。观察病牛会发现其下颌骨肿大,刚发病的时候,用手触摸会有疼痛感,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部位类似肿瘤,疼痛感逐渐消失。当形成的赘生物突破外层骨质时,可以从皮下摸到肿块。病牛牙齿松动,采食、咀嚼困难,逐渐变得消瘦。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部位化脓,然后黄色脓汁从破溃的皮肤部位流出,形成瘘管,很难治愈。
感染林氏放线菌后,舌、乳腺等软组织器官或者皮肤等部位出现肿胀,热痛,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现。舌头和咽部症状明显,舌头肿大,采食、吞咽、咀嚼都非常困难,病情严重的甚至舌头肿大到充满整个口腔,好似木条状,因而也被称为“木舌病”。病牛的下颌、腮等部位也肿胀,变硬,甚至蔓延到咽喉部,引起呼吸困难。
4 诊断
牛放线菌病的木舌、类似肿瘤的典型症状非常明显,通过观察病状很容易做出判断,还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来进一步确诊。采取病变部位的少量脓汁,将其用蒸馏水进行稀释,将里面的硫磺样颗粒捡出,清洗干净,放置于玻片上,再滴加1滴15%氢氧化铝溶液,盖上载玻片,用手进行按压,然后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如果能观察到菊花状菌块就可以确诊感染了放线菌。通过革兰染色,可以确定菌种,革兰染色阴性菌为林氏放线菌,阳性则为牛放线菌。
5 治疗
5.1 手术治疗。患牛的发病部位在软组织,肿块不大而且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采用手术剥离容易,可以利用手术的方法将肿块切除,如果患病部位出现了瘘管,要将其一并切除。做手术前要先将牛进行保定,然后注射846合剂进行局部麻醉,再用手术刀将肿胀部位切开,将肿胀物剥离、摘除,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最后用5%碘酒纱布填塞创腔,并在切口的下方用纱布头进行引流。填塞创腔的纱布每两天更换1次,连续更换4次,可以病愈。术后要做好消毒,可以注射青链霉素进行消毒。
5.2 应用抗菌素进行治疗。放线菌对青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比较敏感,临床上常用这些抗菌素对病牛进行治疗。如咽喉部出现肿胀,可以用200万IU的卡那霉素在患病部位分三点注射,1 d 1次,直至肿块消失。还可以用5%的碘酊20 ml于肿块内注射[1]。
5.3 中西医结合治疗。如用蒲公英150 g、金银花30 g、夏枯草6 g、昆布10 g、猫爪草30 g,水煎取汁,候温灌服,每天1剂;同时,再用青链霉素各300万IU用3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进行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5 d。经治疗,患部会结痂,痊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