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11-18唐宗革
唐宗革
(巢湖市烔炀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安徽 巢湖 238072)
巢湖市烔炀镇从2008年开始进行机插秧技术推广,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水稻机插秧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插秧机和机插秧面积都有较快增长,2021年水稻机插秧面积达5000hm2。然而,就烔炀镇而言,每年水稻种植面积达4万hm2,机插率仍只占水稻种植面积12.5%,相比于机耕、机收的机械化率要低很多,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1 丘陵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存在问题
1.1 农民接受新技术难。现阶段,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务农的主要是妇女和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对新机具、新技术缺乏认识。烔炀镇现有常住人口6.8万人,乡村劳动力总人数3.75万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只有1.6万人,且80%以上是年满60岁老年人。机插秧不同于常规育插秧,它是利用插秧机把经过农艺技术培养出的符合插秧机技术要求的秧苗规范移栽到大田的作业技术,生产工序较多,操作较为繁琐,技术性强。部分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对水稻育插秧生产模式存在认识偏差,认为机插秧作业成本及生产工序较多,技术难掌握,不愿承担风险,难以接受新事物,对机插秧技术使用顾虑很多。
1.2 地理条件和种植规模的制约。烔炀镇耕地面积12万hm2,相对平整的耕地只有5000hm2,90%以上土地属丘陵地貌,基础设施及水利条件较差。农业的生产方式必须要与适度的农业生产规模相适应。丘陵地区地形或岗或冲,田块小且分散,分散型的小农生产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高效的机械化作业与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矛盾比较突出。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作物品种不尽相同,导致育秧、栽插、成熟期不一致等,插秧机转场作业频繁,机耕路条件差,生产效率低下,机械化作业优势不能充分发挥,这些都制约了丘陵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发展。
1.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丘陵地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基础薄弱、管理不规范,大多数成员之间以“单打独斗”为主,人员配置和场地设施条件较差,不能形成合力。烔炀镇现有农机合作社3家,拥有插秧机及育秧设备的家庭农场5家,但作业能力及规模都不大,且主要是为自己生产服务,提供全方位、全程化的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较差且覆盖区域较小,不能适应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需要。
1.4 其它种植模式的影响。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紧缺,劳动力投入成本大幅提高,省工、省时、方便灵活的水稻直播栽培模式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成为水稻机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主要制约因素。水稻生产模式主要有直播、人工移栽和机插秧等模式,2021年烔炀镇机插秧面积5000余hm2,而直播水稻达28000hm2,绝大多数家庭农场、种粮大户都采用水稻直播生产模式。直播技术虽然是传统的耕作方式,但也在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产量也不断提升,且人工成本较低,得到了不少农户及种粮大户的青睐。
1.5 推广技术服务跟不上。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育秧、秧苗管理和机械操作等各个环节都很重要,会直接影响水稻高质量栽培和后期产量,农民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关系到推广的成功与否。大部分农民及种粮大户对育插秧模式认识不足。烔炀镇从2008年开始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2015年凤凰村一户家庭农场和大程村一种粮大户先后购买了3台久保田插秧机,在自家承包田里实施水稻机插秧生产,共实施水稻机插秧种植800hm2,但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育插秧技术,特别是软盘育秧虽然操作简单,但农户没有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影响了秧苗质量,机插秧达不到农艺要求,大田后期管理也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机插水稻产量,从而对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客观上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6 政府扶持政策不稳定。最近几年插秧机补贴标准大幅度下调,1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除去补贴也要7万~15万元,对绝大多数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而且插秧机每年的作业时间短,投机回报周期长。2020年取消了2018年和2019年实施了2年的机插秧专项作业补贴,这也直接影响了丘陵地区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实施机械化育插秧的积极性。
2 加快丘陵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对策和建议
2.1 强化宣传培训,加强示范指导。一是各级农机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机插秧苗密度适中、通风透光、减少劳动强度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等特点开展广泛宣传和培训。二是建立示范区和示范片,拓宽辐射范围,“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三是要加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全过程技术指导服务,特别是春耕、“三夏”和“三秋”大忙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切实搞好技术指导、机具检修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服务,使农民放心购买使用插秧机,同时对育秧、大田耕整和机插作业进行指导和培训,让农民在实践中掌握育插秧生产技术。
2.2 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农业农村部门要树立农机农艺融合的科学理念,农机与农技部门要加强横向联系,相互沟通协调,加强配合,强化栽培技术与工程技术的配套,有效解决实施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善技术路线,制定出适合丘陵地区机械化育插秧配套技术,全程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促进农机和农艺的融合,在育秧环节、秧苗管理、水稻病虫害防治上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机插秧工作,把好的机型和好的技术整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总结形成一套水稻育插秧技术规范,为丘陵地区机插秧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3 发展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条件,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促进农机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重要因素。现代农业要求以专业化协会为组织形式,机械化、信息化为生产手段,生产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农产品,实现规模化效益。因此,推广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加快土地流转、实现水稻适度规模化经营的必经之路。烔炀镇近年来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农业规模化生产。截至2021年10月,烔炀镇拥有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80多户,流转土地面积达3.8万hm2,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和整治,改善土地耕作条件,从根本上为机插秧技术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2.4 培育和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加速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关键是培育壮大机插秧作业服务组织,要明确发展方向和培育重点。一是培育机插秧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服务公司等,通过承包作业、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等模式推广水稻机插秧。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农机服务组织申报建设育秧中心项目,发展规模化育秧、商品化供秧,解决一家一户育秧难的问题。目前烔炀镇按照省政府“两强一增”行动计划要求,以“机械强农”为目标,以建设水稻育秧中心为内容,组织人员到肥西、庐江等地参观考察,2022年正积极谋化建设农事服务中心和育秧中心1~2个,以进一步促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的发展。三是培育一些实力较强的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机耕、育插秧、植保、机收等水稻生产一条龙托管服务,实现水稻绿色全程机械化生产。
2.5 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丘陵地区推广机插秧的硬环境。结合农业部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政策,加快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对基本农田进行田、水、路、渠的科学统一规划,建成田面成块,排灌、机耕道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农田,为机插秧的推广提供较好的硬件条件。通过实施土地资源和技术要素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实现节本增效,提高水稻机插秧种植比较效益。2021年巢湖市烔炀镇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6000hm2,涉及4个行政村,项目实施内容包括:土地平整、格田成方、小田改大田,修建涵闸斗门和桥梁,完善排水设施及铺设砂石机耕路等,2022年还要再建设高标准农田15000hm2,项目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农业耕地质量和基础设施条件,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6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推广丘陵地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行政的推动,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强对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对一定发展规模的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给予适当的面积补贴。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插秧机械的购机补贴力度,降低农民购机成本,继续实施水稻机插秧专项作业补贴等政策,通过实施一些积极的奖励补贴政策,调动农机服务组织和种粮大户的积极性,发展壮大各类机械化育插秧作业服务组织。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必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