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11-18赵艳红潘进军张海珍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9期
关键词:济源济源市龙头企业

赵艳红 潘进军 张海珍

(济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南 济源 459000)

济源地处豫西北,是传说中愚公的家乡,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的88%。近年来,济源市委、市政府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科学制定农业规划,突出发展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经营主体,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济源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做好产业规划。为加快产业发展,济源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将全市规划成东部粮食生产发展区、西部绿色农业发展区、北部高效农业发展区、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4个不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功能区,突出抓好优质粮食、生态畜牧、高效园艺、现代种业、休闲观光五大主导产业,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出发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行高效集成技术,济源的现代农业呈加速度发展态势,先后被评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49.5元,较上年增长6.0%。

1.2 加快改善生产方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为此,济源市加大了对农村清洁能源、土地流转、农机等工作的力度,有效促进了济源市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是开展沼气建设,不但实现了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环境也得到整治和美化,而且农业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促进了农业增收节支。二是实施土地流转,使土地由零散种植向规模经营转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使得一部分农民直接从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加速了济源市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全市农机综合作业水平率保持在91%以上,小麦已基本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玉米机械化达到了95%以上,农机化作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土地流转、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结构调整,更促进了农村环境的改善。

1.3 加快三产融合力度。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济源冬凌草”“咿啦兔肉”“云翠丰园”葡萄等河南省农产品品牌达到10个,“寺郎腰大葱”“济源核桃”“济源冬凌草”被登记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旅融合发展,举办了富硒水稻节、红果节、农民丰收节等多个乡村旅游文化节,思礼镇入选首批省级“美丽小镇”;大峪镇王庄村、坡头镇栗树沟、下冶镇韩彦等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1.4 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突出规模生产、实现规模效益。通过加大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全市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36家,家庭农场200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联合体直接带动农户17882户,这些经营主体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方面,通过对农业标准化生产、“三高”农药治理、农产品品牌培育等工作进行奖补,农产品质量连续多年全省抽检零残留。同时,济源市还加大了农业科技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作的奖补扶持,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1.5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逐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机制,连续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市级财政资金向“三农”倾斜,先后列支对畜牧养殖、蔬菜、薄皮核桃、烟草、冬凌草等五大主导产业,并对沼气、农机、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标准化建设、龙头企业等发展进行扶持和奖补。同时各镇、街道也纷纷出台政策,对农业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政策配套支持,通过市、镇两级一系列农业奖补政策的实施,推动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2 存在问题

2.1 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不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基础。济源的土地流转面积虽然很大,流转比例也很高,但是流转质量不高,大部分属于互换、出租形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

2.2 产业化组织带动能力不强

2.2.1 龙头企业规模小。部分龙头企业规模小,销售总量和经济效益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不能与农民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方面作用不大。

2.2.2 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弱。一部分合作组织存在经济实力较弱、缺乏运行经费、组织化水平低、内部管理和运行不规范、联合协作意识淡薄、品牌创建能力不足等问题。部分合作社运行质量不高、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服务能力较弱、机械使用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

2.3 农业专业化生产亟待加强。济源的农业专业化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专业化生产水平并不高,多数实行一家一户经营管理模式,真正成规模的大户所占比例较低,没有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的产业意识,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2.4 农业服务能力跟不上发展需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专业化、系列化的服务,包括科技推广、农业信息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农业发展、农产品品牌培育、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等等。受人员不足、经费不足、体制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济源的农业服务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科技推广还存在着“最后一公里”问题,造成科技棚架严重。

3 发展建议

3.1 推进土地集中流转。推进全市农村土地规模化、规范化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利用好现有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依托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这个载体,通过转让、互换、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引导农民规范、依法、有序、科学流转土地,全面整合土地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3.2 培育农业产业园区。在土地集中流转、大户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培育建设高标准农业产业园区,实现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质量安全。农业园区不仅是农业要素聚集的展示区,还是主导产业发展的样板区,更是打造农业发展亮点的新载体。科学布局,因地制宜,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比较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生产区,在基础设施、发展规模、科技应用、全产业链打造等方面进行资金集中扶持。

3.3 建立利益联结共同体。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要通过多种形式,更好地发挥对农民的幅射带动作用。针对济源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能力不强的问题,下一步要调整奖补政策,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奖补要以其建基地、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户致富等为主要考核依据,通过资金、土地、劳动力入股的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达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目的。

3.4 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济源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缺乏,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尤为重要。要切实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从源头治理、中间控制、产品发展三个环节入手,大力发展优质粮食、有机蔬菜、林果等绿色有机高端农产品,促进济源市绿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3.5 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大对高科技研发中心建设、农业科技企业引入、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示范推广等环节的补贴,全面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打破农业技术业务部门与其他行业之间各自为政的发展格局,将不同行业、不同专业农业技术融为一体,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济源济源市龙头企业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初探《济源县公安局第五分局印□虎疫预防法及治疗法》公告
乡土教学资源搜集的途径和方法
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济源市推进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济源市第三届“情定七夕”青年联谊会举行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