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18郑玉蝶
郑玉蝶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 430000)
在科技革命浪潮和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带动下,创新成为驱动国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国家号召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改革,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强国战略的关键之路,高校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所谓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指具备创新精神,富有创新意识,拥有创业能力,能够有效地将理论创新点通过现实条件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为,实现成果转化,最终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社会建设的创造性人才。
一、OBE理念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也叫“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由美国教育学家Spady率先提出。[1]
OBE 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不论是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还是教学实施的环节上均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想法,通过自主方式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生“会学”和“学会”。其次,OBE 理念强调教学的学习成果产出,注重最终成果相比于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这里的成果并不是教学结束后用以测验的短暂的学习成果和知识的碎片,而是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意识和自主行为,这些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是不易通过文字、图形等具象化表述的隐性知识,也是创新变革的重要力量。最后,OBE 理念尝试构建新的质量保障及评价标准,强调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关注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内部师生主观意志的变化,不再局限于单一及固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而是让人才培养的过程一直处于动态调整的循环中,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持续改进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反馈—改进”是持续改进的核心所在。
OBE 理念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首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强调创新精神的首要地位,而OBE 理念的第一个核心内容就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众所周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渠道多层次的个性化培养机会、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方式都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养成和创新精神形成的重要环节。其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并非局限于理论研究的层面,重要的是付诸实践,促进成果转化,使科技成果真正服务于现实社会。OBE 理念从成果出发,强调通过最终学习成果的产出反向设定目标,这无疑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初衷——实践产出如出一辙。最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是多元复杂的,且社会科技的进步要求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对多样化的知识进行整合,跟随时代的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反向决定了高校在该人才培养中学生主体、成果导向、循环改进的关键作用。因此,基于OBE 理念完善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实现创新创业人才高质量发展、服务于社会实践需求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OBE理念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价值
当前创新创业需求主要聚焦于高科技行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主要是以智力作为投资资本,所以更加应该强调在人才培养中的创新性和技术性。因而,OBE 核心内涵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深刻的意义。
1.指导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影响着未来人才培养的结果和质量。如果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和定位有偏差,就会导致实际人才与市场需求不一致的窘况。当前,众多高校设置人才培养和教学目标大体上是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根据国家或者学科带头人的认识来设置的,多数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动手实践,忽视了企业、社会等市场需求对于人才的技术要求,导致学生缺乏创业所需的社会交往、创新意识、动手实践能力、人力物力资源管理、商业筹措等各方面知识技能,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高层次要求。在OBE 理念下,以成果为导向的核心要素会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时就考虑到科技性、社会性的需求,并明确不同阶段人才培养的侧重点和要求,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都具备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和技术能力。
2.助推高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企业产品是创新创业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0%、产业化率仅5%,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 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0%至80%的水平,所以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亟待提升。[2]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商品的演变过程,需要对成果进行工艺、流程、设备等二次开发,需要有既懂专业、又懂市场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在OBE 理念助推下,高校逐渐重视人才培养中学习成果的产出程度,这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本质与需求一致。
3.完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
OBE 理念强调在人才培养中的不断反馈和对于教育过程的持续改进,通过对学习成果的评估,可以反思当前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策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为基础将教育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进得更加科学有效。同时,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需要按照预设学习目标进行评价,并根据学习结果进行针对性的监督、评估与改进,OBE 理念强调的持续改进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摒弃了传统教育中以学生成绩和知识获取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终结性评价,从评价方式来讲完善了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美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经验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引起了各个国家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视,美国研究型大学率先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其中,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作为全球一流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展现出优势,形成了一套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1.将实践融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而创新精神的形成、延续及最后发展成创新创业文化是需要高校环境和氛围给予配合的。斯坦福大学将“自由之风吹拂”作为校训,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大学精神内核,在校园中形成了自由开放的文化氛围。此外,在培养学生自由创新精神和创意文化上,各类创新创业学生社团以及竞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斯坦福大学的创业学生商业联盟,学生根据兴趣组建创业研究俱乐部,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创业热情。麻省理工学院每年举行“10 万美元创业大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商业化。各式各样的学术研讨活动更是在校园形成开放的思想氛围,例如麻省理工学院创业交流论坛、创业思想领导研讨会等活动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创业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斯坦福大学秉承“实用主义”的理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致力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一种职业的能力。在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未来工作、学习能力及意识的培养。斯坦福“2025计划”提出“轴心反转”,将“先知识后能力”反转为“先能力后知识”。打破按专业划分院系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重新构建院系,形成动态实时的“技能值”成绩单,更加与企业实践需求相匹配。短期来看,提高实践能力能通过“产、学、研、创”的方式直接创造经济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长期来看,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科技人才的发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2.创新创业两大课堂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知识生产不仅仅发生在高校,而更多的是通过与企业、社区、政府等多元主体的交叉融合而产生的。美国研究型高校中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传统课堂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两类。
传统课堂讲授不同方面的知识,课程涉及营销、管理、法律、风险投资等领域,例如技术风险投资的领导、领导组织变革。第二种课程是与创业相关的知识,例如全球创业营销等。例如,斯坦福大学重视通识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设创意表达、形式推理等通识课程,不仅使学生具备学习、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基本科学知识和方法,[3]还能使学生同时具备通识的知识广度以及专业化的知识深度。
其次,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内容丰富,包括交叉课程、先进设施、咨询服务等,给学生创造综合、真实的创业体验。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启动项目,在为期两周半的项目过程中包含60多门与产品开发与设计、创新领导力、风险工程、专利知识版权法等创业相关的实验,同时开启入驻企业家计划,多位有成就的商业领袖和企业家就创业仿真演练过程向学生提供建议。麻省理工学院还开发了一个创业加速项目,定期模拟“董事会会议”,加速实践项目的成果产出。
3.实验平台促进学习成果使用与转化
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建立既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效果的检验,也是学习成果使用转化的基础。美国硅谷的成就得益于斯坦福大学科技园的创建。[4]斯坦福大学创建的众多科技园,致力于为知识成果的顺利有效转化提供渠道和资源。比如斯坦福研究园依靠斯坦福大学雄厚的知识、技术、人才资源,吸引了众多初创公司和老牌研发公司以及财富500强公司的研究分支机构加入创新者社区,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电子、航天、生物技术及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等。它每年承担了大量的高科技前沿课题,以高科技项目为纽带,共同探讨先进的技术,这一研究中心促成了大学与工业界的良好互动发展,同时也将高校中的创新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
另外,斯坦福大学建立起了科技园,形成学科与科技园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关系。首先,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为科技园提供科研上的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使得高校的科研方向与重心聚焦于科技园产业中所需要的核心技术与成果,为新兴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支持性力量。其次,斯坦福大学创建科技园也为其学科建设和知识生产带来了最优资源条件:第一,科技园通过协调实践反哺高校学科发展,使得斯坦福大学根据现实需求拓展和发展新的学科领域;第二,科技园通过校园土地租赁和知识产权转让的形式获得大量科研经费。两者相互协助,合作共赢。
四、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策略
在OBE 理念指导下的人才培养过程主要有四个步骤。首先,定义学习成果,即培养目标。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多地指向于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的经验和技能;[5]其次,实现学习成果。主要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三,评价学习成果。主要是根据预估的学习产出和目标来评价学习效果,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阶段来评价学习效果;第四,使用学习成果。将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值,并将预期目标和实际产出相对比,对培养过程和方法中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持续修正。这四个阶段层层递进、不断循环。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导下,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有效融合进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而形成的有机运行体系。[6]因此,基于 OBE 理念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可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同时借鉴国外的实践经验,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措施。
1.定义学习成果:博雅与实践并举,将创新创业精神融合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兼顾博雅的通识性与创业的实践性。在设置培养目标时要正确处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不能将目标单纯窄化为职业技能,也不能将其泛化为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延展,二者要兼顾与配合。首先,要设置广泛的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打破学科壁垒,为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安排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7]
OBE 理念中学习成果是学习一个阶段后能达到的最大能力。为满足创新的复杂性和创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创新创业型人才所需要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学习与分析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四个维度。第一,创新创业精神与意识是创新创业者的内在驱动力,也是创业过程体现差异的个性因素,[8]表现在创新创业的意愿、品质上。 第二,学习与分析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理论分析、批判及质疑等方面的能力。第三,综合实践能力包括实习实训、知识运用、操作技能、突发问题处理、机会识别等方面的能力,强调通过知识的运用和实训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同时具有创新创业实践的设计能力。第四,社会应对能力,即社会性能力,表现为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的能力、科学的管理决策能力和市场营销管理能力。高校可将以上能力的培养定义为学习成果的初始目标。
2.实现学习成果:统合校内资源,调整课程与教学方法
(1)建立专门化校内管理机构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纷繁复杂,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学院通力配合,需要通过搭建分工明确、运行通畅的管理架构为各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而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大多数隶属于学校就业机构等职能部门,缺乏针对性与专业性。所以要加快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门,形成主管部门统筹管理、其他部门通力配合、运行规范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架构,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2)拓展多元化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履行者,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坚持引培结合的办法,通过校本培训培育一批有着专业素养背景的教师担任课程教师,同时增加教师企业进修机会,从而增强科技创业教学水平,逐渐成长为高校新型创新创业导师;其次,优化高校聘任教师的资格标准,将标准向高级职业技术人员和创业经历丰富人员倾斜,多方聘任优秀成功的企业家作为创业课程专兼职教师,同时通过定期开展讲座、项目交流等多种方式的创新创业活动,保证多样化的师资来源。
(3)强化项目参与式和启发式教学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并不是靠单一的学科知识传授,还涉及经济、教育、工商、工业生态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要开展项目式的教学,以项目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策划完成一个具体完整、具有实用价值的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多种类型、多个层次、互动交叉的科研实践项目,强化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除项目成果外,要更加注重师生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的过程,强调实践过程的启发性。
3.评估学习成果:重视多元过程评价,构建学生监控与评估体系
传统的学习成果评价大多是一种总结性的学习终端评价,忽略了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取得的进步程度。而基于OBE 理念的人才培养应建立综合多元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
在评估层次上,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学校考核、企业实习评价、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评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评估内容上,要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为主,例如评价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创新创业教育案例库建设与更新情况、创新创业企业家与成功校友的邀请频率、学生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等。在评估主体上,学习成果评价还可分为教师、学生、校友、用人单位、管理者等分层主体评价。同时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将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应,以创新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能力要素为依据确定评价的标准。
4.使用学习成果:推进校企合作,持续改进与反馈培养结果
人才培养的效果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基石。因此,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与企业息息相关,所以要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人才、知识与资金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企业可以建立技术转化平台,加速知识商业化,加速学术创业进度,为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实践平台,在真实的企业实践中实现成果转化。
高校必须在学科优势的基础上,与重点企业开展协作,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实践主体,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实验室、培训中心等。积极与企业联合申报市场导向的科研项目,开拓智能化实训系统,通过构建丰富的产业系统资源和创业案例共享机制,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商业体验。通过这种相互协同的实践机制,不仅可以反馈企业和区域经济的需求状况,检验和验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可以持续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过程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