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晋商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
2022-11-18王飞解晓悦
王飞,解晓悦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
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休闲农业发展,2020 年农业农村部印发的《2020 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1]中指出,要推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突出乡村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2021 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2],再次提出要认定一批休闲农业重点县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集中打造一大批精美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及乡村旅游路线。李裕红[3]认为休闲农业可以作为公众环境教育的良好平台,游客可以通过观光、游览、体验等多样化活动,认识并了解农村资源与环境,学会积极开发与保护,实现对资源的长效利用。孟献刚[4]认为休闲农业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其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初级阶段的观光到中级阶段的休闲体验,最终到高级阶段的文化旅游,逐渐实现农业与文化、旅游等的融合。刘亚莉[5]认为休闲农业作为农村产业融合的典型代表,贯穿于农村三产,形成一种联结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王裕光[6]认为休闲农业与特色旅游资源之间相互融合存在规划不足、发展成本偏高的问题,导致融合效果不明显。贾珍珍[7]基于河南省休闲农业旅游现状,从宏观层面上提出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加强农旅融合的对策。综上所述,诸多专家学者围绕休闲农业的作用、内涵、发展方向、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但以文化为基础研究休闲农业发展路径尚且欠缺。以山西晋商文化为例,探讨其与山西休闲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以期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1 休闲农业与晋商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
文化在休闲农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深入挖掘晋商文化内涵,以多种多样的休闲农业形式为基础,实现休闲农业与晋商文化有机融合,丰富并促进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
1.1 晋商文化的内涵
“晋”为山西的简称,晋商主要指位于晋中地区的太谷、祁县等为代表的富极一时的商人团体,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创票号,建银行,行大道,重仁义,倾心实业,经数年发展,其商贸之路横跨欧亚。晋商文化继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是山西商人总结经商贸易、为人处世和民俗文化等精神物质财富,是传承至今的商业文明体系[8]。作为引领晋商发展进步、不断完善自身的文化及商贸思想,其内涵具体表现为晋商精神文化、大院文化和商贸文化3 个方面。
1.1.1 精神文化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多样,自然条件较恶劣,不适宜发展农业,因此晋商积极探索,不惧艰难,开始走向经商之路。山西商人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不畏艰险、诚信守义、勤俭节约、乐善好施、尊师重教、以人为本”的晋商精神[9]。
1.1.2 大院文化 大院文化在晋商大院中可以得到集中体现。晋商大院是明清时期形成于晋中地区的一些富有家族特色的深宅大院,以太谷曹家、灵石王家等为代表。这些大院承载了晋商几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兴衰。晋商大院的基本结构大多为四合院式,鼎盛时期的晋商所建造的大院规模可由几百个四合院组合,院子之间既彼此相连,又自成一体。既可方便的相互交往,又保留有隐私的空间。院落中蕴含儒、释、道教文化,儒家的至理名言、佛家的八宝、道家的八仙均通过建筑雕花等艺术形式体现,富有人文气质,同时也真实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独具特色的晋商大院展示了山西大院文化独特的魅力[10]。
1.1.3 商贸文化 晋商商贸文化主要指晋商将以儒家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商业贸易相结合,主要表现在诚实守信、义利并重。晋商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将儒家的处世之道应用于商业贸易当中,诚实守信的商贸观念尤为突出,诚信交易,信誉第一,保证贸易质量,先做人后经商。在当时的商业环境下,晋商坚守信义,奔走数里,克服万难,运送货物,为整个家族带来巨大收益,久而久之形成义利并重,义利统一的商业价值观[11]。
1.2 休闲农业的形式
休闲农业指深入挖掘农村潜在资源,集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2009 年5 月将山西晋中作为休闲农业示范区,榆次、太谷等4 个区县优势产品和产业为载体,以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四个现代化的农业支撑体系,且注重提升服务品质、深入挖掘农村资源、推介特色品牌,在夯实农村旅游产业资源、结构的基础上推广休闲观光农业,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目前其发展方式多种多样,如“农家乐”“农业体验观光园”“现代农业产业园”[12]。
1.2.1 农家乐 农家乐是村民利用自家院落,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从而增加收入来源。农家乐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业休闲形式[13]。
1.2.2 农业体验观光园 农业体验观光园是以农业种植园为主,农业体验观光为辅。游客既可以体验采摘的乐趣,又可以游览观光。农业采摘具有低成本、高回报的特点,得到了快速发展;浏览观光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趣味性,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农业体验观光园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多样的农趣活动,体验农业生产,感受丰收喜悦,在体验中收获田园乐趣,感受乡村气息,学习农耕文化。农业体验观光园也成为了人们学习农业知识的天然场所[14]。
1.2.3 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指政府或企业投资建立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集会议、食宿、娱乐等多种休闲娱乐功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餐饮民宿、丰富的农产品。游客可以欣赏田园观光,感受自然之美,还可以体验农业生产活动,购买农产品,带动产业发展[15]。
2 休闲农业与晋商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2.1 晋商文化是丰富休闲农业的必然要求
休闲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农业观光—体验观光与休闲—观光、文化、娱乐融合发展的发展阶段。休闲农业不仅要挖掘资源要素,更要挖掘文化要素,提升休闲农业的品质与附加值,进而提高游客的消费黏性。
2.2 休闲农业是激活晋商文化的有效途径
休闲农业利于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借助观光体验形式可以带动以“晋商大院”为代表的晋商遗址遗迹的保护与传承,将晋商文化内涵融入休闲农业产品开发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能保证物质载体的有效利用,更能弘扬晋商文化。
2.3 休闲农业与晋商文化融合效益明显
将晋商文化植入休闲农业的发展全过程,不仅可以取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深入挖掘晋商精神文化、大院文化和商贸文化,与农业体验观光园、农家乐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的休闲农业形式融合,可以依靠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旅游服务而增加收入,缓解就业压力、拉近城乡间距离,实现城乡经济共赢局面。将晋商文化融入休闲农业当中,为农村增添新的文化内涵,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体验农耕生活,感悟传统晋商文化,寓教于乐[16]。
3 休闲农业与晋商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基于休闲农业与晋商文化发展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多样化融合发展路径。
3.1 农业体验观光园+晋商精神文化
山西晋中地区拥有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休闲农业产业,可围绕晋商精神文化打造现代农业文化体验观光类休闲农业园区。如美宝生态观光园将农家食宿、度假休闲、农耕采摘融为一体,创立“晋商精神文化+农业体验观光园”的独特休闲农业模式。该园以游客农耕体验与花卉景致观光为主,充分融入了晋商精神文化元素,观光区种植了大片的花卉植物,排列摆放上充分与古代钱币相融合,外圆内方,体现了平等、包容、和谐;体验区设置了简单的农耕体验活动,用以展现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晋商精神文化,寓教于乐。此外,观光体验园内的装饰品也与晋商精神文化充分融合,如骆驼等饰物,向游客传递山西商人艰苦创业、不俱艰难等精神文化[17]。
3.2 农家乐+晋商大院文化
晋商大院是当前晋商文化所呈现的主要表现形式,可以利用特有的资源优势,建设具有晋商大院文化传统的农家乐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乔家大院是清朝商人乔致庸的宅邸,是晋商大院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打造“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晋商大院文化旅游线路,该路线区域范围内可欣赏到祁县呈“一城四街二十八巷四十大院”有序排列,同时感受到先辈晋商在此发家致富的奋斗精神;游客在大院附近的农家民舍内可品尝到祁县特色的红星苹果以及贾令熏肉等特色美食,也可以体验独具晋商特色的传统民宿。可以有效带动当地农家乐产业的发展[18]。
3.3 现代农业产业园+晋商商贸文化
“万里茶路”是明清时期中俄贸易的主要商道,以茶运而闻名,是继丝绸之路之后联结欧洲与亚洲的又一条关键国贸商道。由于万里茶路崎岖陡峭,山西晋中便成为了当时的贸易集散地区,晋商在茶叶及其相关产品的运输和分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所采取的集群式发展思路和集团化经营策略使其获得巨大经济效益,最终开创了“南吞北吐”的产业格局[19]。通过修复祁县万里茶路沿途遗址遗迹,结合沿途各村特色,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融入晋商诚实守信、义利并举的商贸文化,结合当地重点村落的历史背景,如北关村被称为万里茶路上的“瞭望者”,刘家垴曾是晋商驼帮的发祥地,盘陀村的厨子遍天下,打造“晋商茶园”打造“北关村—刘家垴—盘陀村”的精品旅游路线。北关村修建“晋商茶园”,推广山西药茶产品,在茶园中种植修建特色的药茶、茶亭、茶吧,并配茶艺师进行茶艺展示;在茶园中增设茶旅游资源,例如以视频或真人表演的形式向游客展示茶叶种植—采摘—加工—成品的全过程。刘家垴开设骆驼骑行活动,增加旅游体验乐趣。盘陀村主打“特色农园”,对祁县特色农产品(峪口红星苹果、隆洲果脯、贾令熏肉等)进行加工并推广[20]。形成商贸文化与现代农业产业相融合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