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院
2022-11-17崔燕
崔燕
里院丰富生动的市井段落隐藏在浓郁的民生文化中,暗香浮动着原汁原味的青岛风情。这些本土而原装的调调,隐着明明暗暗的风雅,这里也是文艺青年爱拍的小清新地标。
把背景拉回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迎来作为一座城市获得历史后的第一次移民潮。青岛的民居,除了精英所居住的小洋楼和底层百姓群居的大杂院,亟待推出中庸的契合中产阶级日常生息的建筑。于是,介于小洋楼与大院气质的里院,踏实地蕴藉并延续着城市原味的地气,成为青岛老城区的主流街景。里院作为青岛的建筑方言,融会贯通着精彩的城市文脉与精准的时代印迹,与北京的四合院和上海的石库门一样,是中国建筑的一种魅力表情。
里院的诸多设计与建材中西结合。从西方引进了砖木结构,墙基学习西方使用了石材,瓦的种类也都是偏西方的牛舌瓦或者机平瓦,但内部主打用料还是以中式的木结构为主。当时由于木质材料制成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于是每间房子的分割比较小巧。同时,里院又巧妙地利用了外部自然空间组成四合院式的正方或长方形天井。庭院是建筑的基本组成单位,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居民可以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成為天人合一的又一表现。
里院规矩有致但形态不一,有“口”字形、“日”字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也有三层,每层有走廊,廊上有雕花栏檐。里院的建筑文化从西化风格中抽离出,同时传承民间文化的本土特色建筑。以现在的眼光打量里院,内部充溢着有着中国古典元素的精致与优雅。影壁墙、木廊木柱、廊檐上的彩绘、清砖地面散发着古韵悠悠的委婉细腻,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美。
专家讲评
大鲍岛是德国占据青岛时实行“华洋分治”种族隔离政策下建成的中国人居住区。在德、日殖民统治的25年里,大鲍岛作为青岛华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维护华人利益,抗击异族压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里院文化为代表的大鲍岛成为青岛城市文脉的源头,最终发展成为灿烂辉煌的青岛文化。
讲评专家——张树枫,原青岛社科院研究员。从事历史、文旅、遗产保护等专业研究,在影视、博物馆及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等领域有多项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