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产油国为何不听美国指挥

2022-11-17

读报参考 2022年31期
关键词:欧佩克产油国减产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10月5日召开部长级会议,决定自11月起大幅减产,规模相当于全球石油需求的2%。這与美国拜登政府长期以来的增产呼吁背道而驰。

大胆一步?

  10月5日,以沙特、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部长级会议。各与会国同意自11月起将石油产量日均减少200万桶。这是“欧佩克+”自2020年3月以来首次面对面开会,也是自那以来达成的最大规模减产决定。

  舆论认为,减产旨在支撑油价,并不让人意外,但脚步之坚决有些出乎意料。一方面,尽管主要产油国过去一年多一直增产,但最近随着油价面临压力,政策方向已开始改变。9月,“欧佩克+”时隔一年多首次下调月度产量,以日均减产10万桶表达对市场的担忧。当市场无动于衷,纽约油价跌破每桶80美元时,沙特似乎已经决定,需要发出更大胆的信号。另一方面,产油巨头在维也纳开会前仍受到白宫的巨大压力,美国一直游说敦促沙特、阿联酋、科威特等国增产以平抑油价。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出,“欧佩克+”8月曾象征性地宣布日均增产10万桶,以回应美方诉求。如今,短短两个月后决定日均减产200万桶,反差之大让人惊奇。究其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俄乌冲突背景下,与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高涨相比,目前油价的上涨水平偏低,经历一波上涨行情后震荡走低;二是地缘政治博弈严重影响世界经济前景,经济衰退可能性增加,石油需求可能会走低,产油国需要未雨绸缪;三是欧洲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并准备对其石油出口实施限价。这将对产油国利益和市场规则构成威胁,“欧佩克+”不得不作出预防性反应。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认为,这是“欧佩克+”从自身利益出发,掌握石油供应最大话语权的体现。它作出的决定,基于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世界经济形势基本面的判断。

市场一震?

  由于当前全球普遍面临高通胀困扰,“欧佩克+”此时选择减产保价,不免引发担忧。综合舆论观点来看,减产决定可能会给欧洲、美国以及中低收入国家带来一定影响,但在提振油价方面效果可能有限。

  先看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和实际两方面——

  心理上,减产很可能会让市场的注意力从需求疲弱转向供应紧张。石油又将成为紧俏商品,欧洲可能会保持警惕。实际上,一些新兴经济体、中低收入国家将遭受价格冲击,美国人也可能会时隔数周再次感受到油价上涨,白宫将面临其极力避免的政治风险。

  再看效果,市场人士认为,提振油价可能会受到多重因素限制:一来,不少产油国的实际产量低于配额水平,预计主要产油国11月起日均减产幅度仅为名义目标的一半,约100万桶;二来,如果能源价格持续走高,能源消费国会采取对冲措施,扼杀需求以抑制价格。

“‘欧佩克+’的减产具有很强的风向标意义,市场闻风而动,国际油价在短期内得到支撑,出现反弹。”邹志强指出,这对于急需进口能源的欧洲,以及一些能源支付压力较大的低收入国家,可能会带来一些冲击,但影响可能是短暂的。上半年油价的剧烈波动,已给外界提供了一定的缓冲。

  李绍先认为,在全球经济疲软、市场形势仍不确定的情况下,最新减产决定有种投石问路的性质。先把日均200万桶的声势摆出来,实际减产和既定目标是两回事。就短期市场反应看,油价确实得到提振,出现了较明显的上升。

背后一刀?

在美国中期选举临近,拜登极力压低油价的敏感时刻,“欧佩克+”逆向而行,自然引发华盛顿的强烈不满。有分析人士称,这是主要产油国给拜登的背后一刀、沉重一击,也是拜登的外交失败,表明沙特与美国渐行渐远。

“那么,沙特为什么敢于违逆美国心意?”李绍先认为,说明形势确实发生了变化:一是俄乌冲突后,沙特、阿联酋等中东产油国受到俄罗斯、欧洲的拉拢,选择和回旋的余地更大了;二是美国对沙特的报复手段较为有限。

  从国际能源格局的角度看,邹志强指出,过去一段时间,国际能源市场一直是沙特、美国、俄罗斯三足鼎立,2017年前后形成“欧佩克+”合作的机制。如今,可能进入了一个新的微调时期。沙特等中东产油国战略自主性在上升,俄罗斯地位受到打压,美国地位相对稳固,但美国不能以一己之力来决定国际能源领域的全球性政策目标。因此,它需要中东产油国的配合,它对后者的政治诉求比以前更强烈了。中东产油国和美国的利益并不一致,后者也希望能借机提高自身的国际能源权力地位。

  不过,学者们都提到,沙特不听美国指挥,并不意味着它与美国决裂。沙特在安全等领域仍离不开美国。它与俄罗斯展开合作,主要还是受共同利益的驱使。

(摘自《解放日报》安峥)

猜你喜欢

欧佩克产油国减产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天然气欧佩克的漫长道路
错打农药导致西瓜减产咋赔偿
低油价新观察(上):动荡的产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