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瑰宝》:抒写文化自信的题中之意

2022-11-17周津菁

新阅读 2022年10期
关键词:石柱套书剧种

文/周津菁

少数民族戏曲是中国戏曲大家庭的优秀成员,是中国戏曲传承、研究和发扬光大的重要内容。《民族瑰宝——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优秀剧目百种》的出版让人眼前一亮,这套书汇集了30多个少数民族剧种,将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作、改编和整理上演的精品剧目,以图书和音像的方式集中出版。这是戏曲研究界对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发展状态的总结、梳理和集中呈现,是中国戏曲的一次“破圈”行动。于戏曲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圈内”人士来看,这套书集中、细致和较为考究地展示了少数民族戏曲的艺术内容、基本形式、历史传统、表演特色和文化价值,为亟待深入开展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于传统戏曲界之“圈外”人士来看,用一套书来集中展示少数民族的戏曲文化,即是一种文化价值的站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瑰丽想象,流淌成了这条奔腾不息而又生机勃勃的多民族戏曲长河。

自信源于自觉。这套书是数代文化工作者躬行田野,伏案奋斗的结晶和成果。老中青几代文化工作者用他们的坚实努力,为我们提供了文化自信的源泉。参与搜集、整理和编撰这部书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遍及祖国的东西南北,大家背靠着不同的文化、视野和学术背景,为同一份热爱而悉心耕耘。他们有的是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戏曲一线创作的编导者;有的是不畏寒暑,长期行走于田间地头的文化采风者;有的是数十年于青灯黄卷中孜孜不倦挖掘文化宝藏的“勘探”者。文化自信是最美好的词汇,但如果没有虔诚的态度,善于发现的眼睛,便不会对自家耳熟能详的文化产生敬畏感。没有实干家们第一步的“自觉”,就没有整个民族文化进一步的“自信”。“自觉”长期而不间断,坚实而义无反顾,这样得来的“自信”才更有底气。

自信源于丰饶的内容和广阔的视野。这套书共10册,总计101部作品。就剧作特点而言,大部分是我国现存的30多个少数民族剧种的代表性保留剧目。编辑委员会主任之一的王馗先生,在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艺术新篇》中谈到了这套书的学术根由、基本内容、结构分类,这篇文章不仅是这套书的开宗明义,更可以看作是王馗先生对少数民族戏曲近几十年的发展状况和学术研究的综述。

“少数民族戏剧”有两个内涵,“一是少数民族题材的戏曲作品,二是由少数民族创造的戏曲剧种。这套书一边“求全”,争取让现存的活态少数民族戏曲形态来一个集体亮相;一边“求精”,编者尽量选择代表性剧目的典型内容加以重点展示。在丰富的内容成为本书的首要亮点之时,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则依傍于对戏曲文化形态的准确认知和特征定位。因为少数民族戏曲剧目内容多、数量大、形式丰富,这就更需要学术眼光的准确甄选和比较,使得全书内容展示不是大而无当,大而空洞。编者紧紧抓住少数民族戏曲艺术体系的重要特点:民族性、歌舞性、多元性、开放性,作为内容选择和编制的基本要点,即广泛摄取,又非无的放矢。这使得整套书有纵横捭阖的广度,又有学术理论的力量支撑。

自信源于多民族戏曲交融互渗的戏曲创造规律。阅读这套书,字里行间显现出多民族共同参与创造中国戏曲的不争事实。中国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多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历史,各民族文化如溪涧入川,东奔向海,终而汇流成中华历史文化长河。我们仍然可以在戏曲文化的交融进程中触摸到中华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规律。“少数民族戏曲”主要包括30多个民族戏曲剧种形态,基本都是在汉族戏曲发展成熟之后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总能在这些少数民族剧种身上看到汉族戏曲艺术的内容或形式因素。以川渝地方为例,我们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少数民族戏曲班社的艺人都是京剧、川剧的戏迷,他们甚至能坐唱或演出这些较为成熟剧种的经典折子戏。他们对汉族戏曲文学、演出形式的借鉴活动不在少数,这也几乎成为他们的艺术传统。

自信源于少数民族剧种的创造力。曲六乙先生在序《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的独特道路》中谈到,我国尚有一些少数民族目前还没有创作出自己的戏剧样式。《民族瑰宝》恰好成为他们戏剧发展的活教材。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重庆地区有一些少数民族戏曲样式,如秀山阳戏(土家族和苗族)、石柱土戏(土家族)等,因为各种原因已然式微。有论者说这些戏已经消亡,传承渐近断裂,便不用再努力传承发展了。笔者认为,传统的链条固然濒临断裂,但是这些少数民族戏曲生存的环境仍然是活态的。我们应当分析传统石柱土戏的基本特色,再评估恢复和新创石柱土戏的条件。如,传统石柱土戏有几大特点:一是用石柱土家居民的基本方言演出;二是以啰儿调曲牌演唱(红遍大江南北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啰儿调的代表性唱段);三是土家摆手舞是石柱土戏的重要表演元素;四是传统的石柱土戏本就善于学习和接受融汇汉族戏曲的演出形式。石柱方言是活的;啰儿调不仅是活的,更早已成为土家族音乐的文化IP;摆手舞在群众中流传甚广……应当说,石柱土戏恢复和创新的基本条件都是具备的。《民族瑰宝》这部书对石柱土戏的恢复和创演工作具有指导价值和启发意义,该书以少数民族戏曲的形成规律激励了基层戏曲工作者:少数民族戏曲是开放的戏剧,发展的戏剧,其活性根源在于其始终与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为有源头活水来”,有环境、有内容、有科学地创造规律——文化自信也更加坚定了!

猜你喜欢

石柱套书剧种
石柱迷宫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了不起的故宫》
我们学校是书的海洋
蘑菇石柱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
《十万个为什么》系列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