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无偿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结果分析
2022-11-17时玲玲
时玲玲
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 焦作 45400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临床常用肝功能检测指标,同时是卫生部门规定的献血检测项目[1]。ALT 作为血液检测指标对预防肝炎病毒传播有重要意义,但随着近年来肝功能检测方法特异度、敏感度提高,由于饮食、运动、生活方式等非病理性因素所致的ALT 水平提高明显增加,导致由于ALT 异常造成血液资源浪费。因此,分析无偿献血人群ALT 筛查结果,通过无偿献血人群ALT 不合格者一般资料进行特征分布分析,以筛选识别ALT 不合格的高危人群,通过高危人群特征结合以往经验对ALT 筛查策略进行优化,以减少由于ALT 异常造成血液资源浪费,从而提高经济及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2 月—2020 年11 月焦作市无偿献血者21 483 例,其中男15 726 例,女5 757 例;年龄19~46 岁,平均年龄(32.41±6.17)岁;婚姻状况:已婚13 285 名(61.84%),未婚8 198 例(38.16%);文化程度:文盲2 896 名(13.48%),小学、初中4 517 名(21.03%),高中、中专7 945 名(36.98%),大专及以上6 125 名(28.51%)。留取血液标本5 mL;无偿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体检要求》,经检测均抗TP-抗体、抗HIV-抗体、抗HCV 抗体、HBsAg为阴性。
1.2 仪器与试剂
ALT 检测器为贝克曼库尔特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质控血清为上海一基实业有限公司的高值质控血清,核酸检测选择深圳市恩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Spark 全自动实施活细胞成像检测系统;试剂选择英科新创ALT 速率法试剂盒。
1.3 检测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ALT,参考值40 U/L,ALT>40 U/L则表明结果异常,检测时均设置高、低质控血清,测定值在质控范围内;对ALT>40 U/L 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 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1.4 观察指标
(1)统计无偿献血人群ALT 不合格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2)比较初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3)统计ALT不合格者HBV-DNA、HCVRNA核酸检测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无偿献血人群ALT不合格者一般资料统计情况
焦作市无偿献血者21 483 例血液标本中,ALT 不合格标本数为447 例,其中男性不合格率2.56%、女性0.76%,年龄19~25岁不合格率为1.51%、>25~35岁不合格率为2.21%、>35~45 岁不合格率为2.80%、>45 岁不合格率为1.81%,体质量<70 kg 不合格率为0.78%、>70~80 kg不合格率为2.43%、>80~90 kg 不合格率为5.05%、>90 kg不合格率为6.10%,见表1。
表1 无偿献血人群ALT不合格者一般资料统计情况
2.2 初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情况
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2.23%高于再次献血者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初次献血者与再次献血者ALT不合格率情况
2.3 ALT不合格者HBV-DNA、HCV-RNA核酸检测结果
ALT不合格者核酸检测结果HBV-DNA、HCV-RNA均为阴性,见表3。
表3 ALT不合格者HBV-DNA、HCV-RNA核酸检测结果
3 讨论
ALT 是存在于人体各种细胞中,尤其是肝细胞中,可用于监测肝细胞是否有病变,是当前肝功能检测常用指标之一,但ALT 并非肝功能的特异性指标,其水平变化情况还与个人的体质量指数、酒精摄取、药物、运动、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目前临床规定的ALT正常值为0~40 U/L仍非标准数值,存在5%以上健康人群超出该值[2-5]。因此,对无偿献血者进行ALT 筛查,避免由于ALT不合格导致血液资源浪费有重要意义。
从无偿献血者年龄分析,>25~35岁、>35~45岁两个年龄段相对较高,且该年龄段为无偿献血主要年龄段,说明焦作市总体无偿献血ALT 不合格率形势较为严峻,需加大无偿献血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导致>25~35岁、>35~45岁年龄段ALT不合格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为,该年龄段人群已参加工作,劳动强度较大,生活及工作压力大,若存在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则ALT 不合格风险相对较高。
从无偿献血者体质量分析,>80~90 kg、>90 kg 者共占无偿献血总数的18.45%,而ALT不合格占ALT不合格总数的46.98%,说明体质量较高者ALT 不合格率明显较高。另外,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2.23%高于再次献血者1.80%,其原因在于再次献血者经过初次献血后,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对危害献血的危险行为有所减少,献血前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ALT合格率。
ALT 为肝功能检测的非特异性指标,且随着近年来临床检测敏感度、特异度的不断提高,ALT 临床检测意义有所降低[6-7]。本研究对ALT 不合格者进行核酸检测,发现ALT不合格者核酸检测结果HBV-DNA、HCV-RNA均为阴性。对ALT 不合格者通过健康宣教、电话指导后,献血者再次复查,ALT 结果均为合格,说明ALT 不合格主要为其他非病理性因素所致。因此,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建议在进行无偿献血检测时,可适当提高ALT 参考值范围上限,仅仅ALT 不合格会造成血液资源浪费。而关于ALT 界定值应该提高至多少,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研究。
近年来,随着核酸检测技术在采供血机构的广泛应用,在病毒性肝炎预防中ALT 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少,但有研究发现,在隐匿性肝炎或病毒感染“窗口期”中,ALT 仍可起到一定提示作用,可对一些未知疾病或肝炎的传播产生预防作用[8-10],另有研究证实,ALT对EB病毒现症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11]。因此,在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筛查中,仍需加强ALT 筛查,与此同时,还需进一步强化献血前的筛查管理工作,根据ALT 不合格献血者的分布特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学科有效的招募策略,以期为减少由于ALT 异常造成血液资源浪费。根据本中心无偿献血者近年ALT 筛查异常的人群特征及筛查经验,实施以下策略以降低因ALT 异常报废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输血安全问题。具体如下:(1)强化献血常识宣传,促使献血者能充分了解献血条件,可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及街头广告等多种方式广而告之,以避免对非病理性因素(疲劳、熬夜、过量运动等)忽视造成二次筛查后“无效献血”问题,进一步使广大人民群众掌握因ALT 异常所致血液报废问题。(2)普及并培训采血前ALT 干化学法初筛,该方法方便简单且快捷可行,有利于流动献血点的推广和应用,投入成本小,又可达到最大化的作用,能显著提高ALT 检测准确度,降低ALT 二次检测阳性率。(3)强化采血人员业务能力,耐心且有针对性地对献血者展开献血前体检及征询,以提升对“高危人群”的敏感性,避免采血浪费。(4)注意对干化学法所用试剂质量及仪器设备维护和监控,确保试剂有效使用、仪器正常运行,并准备备用设备。尤其是单采血小板前ALT 筛查,其作用及意义重大。(5)对于初次献血且单纯ALT 不合格者,先抽取标本,通过双人双试剂检测合格后,及时通知献血者献血。(6)对于饮酒者,若超过献血前12 h饮少量啤酒或白酒,献血前采用干化学法检测ALT,若合格,则允许献血;其余饮酒者需超过24 h后再献血。(7)结合献血者体重、身高进行评估,对高体重的献血者需做常规ALT 筛查,若合格,则允许献血。(8)睡眠时间不足6 h 的献血者,需让其得到充分休息后方可进行献血。(9)若献血当日献血者进食了油腻食品,可劝阻其清淡饮食1 d后进行献血。(10)单位献血及学生献血是相对优质血液资源,应做好对该部分人群献血的动员工作,积极培养一批固定献血者,以确保ALT 低报废率,使其成为优质献血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对于团体单位组织献血者,需在献血前1 周展开献血相关健康宣教,以提高献血成功率。(11)质量部门需加强对ALT 异常率的长期监控,对于不良问题,应做到早发现、早解决,持续进行质量监控和质量持续改进。另外,对于具有意向献血的献血者,且同时也具备潜在ALT 升高的人群,全部采取暂缓献血,易造成献血者流失,尤其是首次献血者,因此对于此类人群,鉴于当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局势,应加强跟踪随访,做好暂缓献血人群的解释、跟踪及回访工作,以避免献血者流失,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分析焦作市无偿献血人群,发现ALT 不合格者中男性、年龄25~45 岁、体质量>80 kg 者较多,临床应提高对ALT 不合格高危人群的筛查,但同时应加强献血前健康宣教,普及献血相关知识,献血前调节饮食、规律作息,避免由于非病理性因素导致ALT 检测不合格而造成血液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