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干部管理工作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2-11-17张玉洁
张玉洁
(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有限公司河北输油气分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一、引言
近年来,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基层干部流动率和提拔率明显提升。基层干部是党的干部群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对生产一线的员工群众,因此基层干部的道德品质和管理能力会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较大影响,必须从长远角度考量,合理分析当前基层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基层干部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二、基层干部管理工作现存问题
(一)队伍管理缺乏威力
当前基层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队伍管理缺乏威力便是其中之一。基层干部多数由技术人员转岗,懂生产但缺乏管理经验。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强调工作业绩,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考虑的不是群众利益,而是工作成果和政绩。部分基层干部素质偏低,缺乏学习意识,每日仅忙于事务性工作,遇到困难时不能提出具有指导作用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意见。部分干部的创新意识薄弱,不能紧跟时代发展变化,思想停留在以往工作经验上。还有部分干部在工作中经常应付了事,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处理,不注重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未深入摸索其中的规律,导致工作缺乏深度和广度。
(二)奖励惩处举重若轻
近年来,很多地区陆续推出了治理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的制度,同时健全了监督体系,但从目前的管理成效来看,大部分单位或部门的基层干部依旧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部分基层干部不了解自己该做的事情,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本单位问题经常采用不查处、不制止的方式,加上无法律法规限制,没有完善的评判体系加以约束,导致很多问题就像空气中的雾霾一样,始终无法得到彻底清除[1]。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优化惩罚制度,针对惩罚对象、程度等制定明确的规定。对基层干部的惩戒不应只是“昙花一现”,而是要建立长效机制,明确“为官不为”的概念及标准,了解何种情况、何种程度算“为官不为”,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具备可操作性,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将长效机制长久延续下去,不能处理一批干部便彻底结束,而是要让所有基层干部时刻警醒自己,始终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可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思想教育不够深刻
基层干部素质与基层社会经济建设息息相关。新时期,国家对基层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从当前大多数基层干部的工作情况来看,思想观念存在滞后性,无法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吻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在基层建设中缺乏敢闯、敢干的勇气,针对新领域、新事物始终存在胆怯心理。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辛,因此应该强化思想教育,完善激励机制。但在当前基层干部管理工作中,大多采用集体教育或者批评的方式,没有经常性开展一对一的谈心活动,导致基层干部长时间处于艰苦环境下,逐渐产生想要离职的不良情绪。在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方面,由于教育不深刻,因此基层干部无法长时间胜任岗位,特别是年轻基层干部,往往将基层岗位作为跳板,不能将全部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导致基层干部管理效率偏低[2]。在素质提升方面,基层干部必须不断学习。然而,从基层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成效来看,基层干部素质培训机制不健全,在开展基层干部思想教育时,经常采用讲座或会议等方式传达相关政策,缺乏对基层干部技能、领导力等方面的教育,导致基层干部决策力不足、管理经验缺乏。
(四)绩效评价顾此失彼
在基层干部管理中,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能评选出最优秀的基层干部。但结合当前绩效考核评价成效进行分析,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没有形成健全的评价机制,对关键业绩指标的激励考核力度不足。再加上基层干部体系较为庞杂,职位特点差异较大,各部门及职位的工作性质大不相同,如果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则会导致绩效评价缺乏公平性,基层干部评价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现阶段,各单位及部门对职员的评价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采用的方式暴露出很多弊端,在评价一名员工是否合格时,片面追求成绩和分数。针对一些能够量化的工作内容,只将分数及结果作为评价标准,不考虑内容,导致“唯分数”“唯成绩”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基层干部管理工作策略
(一)正确看待管理工作
为彻底解决当前基层干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从多角度展开分析,正确看待管理工作。
1.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基层人员也不例外,甚至有更强烈的自尊需求,渴望获得领导的尊重和认可,希望能与所有人平等相处。但就目前而言,个别基层干部为了强调个人权威,对部属大声喊叫,只会采用不正当的惩罚方式,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在短期获得成效之后会得到更惨痛的教训。失败的基层工作者各有不同,但成功的工作者大多相似,都能学会尊重他人,让他人感觉到亲切和温暖。在工作中,尊重他人是基本的管理要求,基层干部要让部属感觉到可敬、可亲、值得信赖。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做好基层行政管理教育工作。
2.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部属
为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基层干部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部属,相信所有人都是有良知的,每个人都有上进心,有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虽然有时会犯糊涂,但只要观念是正确的,就不会出现思想问题。在部属犯错误时,基层干部应该给予宽容,相信部属会改过自新。每个人的习性及习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逐步形成且不断变化的,通过一两件小事对一个人作定性判断或者对其今后发展作出定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基层干部要表现出宽容、大度、理智的态度,从部属的角度出发,真正为部属负责。
3.学会赏识部属
基层干部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如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部属,往往能在他们身上发现很多优点,而如果用挑剔的眼光看待部属,则会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不能摆正心态,最终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会影响工作的准确度,导致工作出现失误。针对一些“一无是处”的部属,如果采用的方式不合理,很容易形成对立的局面,甚至会出现对抗情绪,即使是一些表现突出的人员,在交流时也会出现有所保留的心态。对此,应该将内部关系理顺,营造团结向上、荣辱与共的团体氛围。
(二)积极配合管理工作
对基层干部而言,领导能力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能力,也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基层干部就要将自身位置摆正,支持和配合部属开展各项工作。
1.明确自身的地位和作用
基层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将自身与集体融合,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得到部属的认可。基层干部在工作期间,应明确自身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不能凌驾于集体之上,也不能甘心充当一般成员,要成为集体利益的代言人,积极维护集体利益。领导者的身份地位特殊,代表的是一个组织,因此应该在一定范围内牺牲个人利益,服从组织,为集体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感情用事,不能凭借个人好恶判断一个人的是非对错,也不能将个人的意志强加在组织团体上,要本着大公无私的精神,保证基层干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为部属参与大事决策提供适当的支持
基层干部除了要真实准确地把握本单位的现状之外,也要在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做到先行一步,在形成初步学习意见后,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发扬民主,广泛征求并听取基层人员的意见,将所有人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上级要求上,形成正确的决心。依托这一背景,领导人员能更好地维护集体利益,获得所有人的认可。因为是全体人员共同决定的工作及生活秩序,所以在执行上会更加高效。基层管理人员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能掌握主动权,而被管理人员也可以欣然接受,将正确的意志与集体意志融合,确保领导人员的工作智慧能够体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管理人员的风度和魅力[3]。基层干部还要配合各级各类骨干开展相应的工作,适度调整工作节奏,针对工作期间违反规定的情况,要进行深入且细致的分析,将思想引导工作做到位,确保后续工作的开展不会受到影响。
(三)以饱满的状态感染部属
基层干部任务艰巨,承担的责任较大,在日常工作中很有可能遇到各类情况,而以何种精神状态和心理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会对基层干部正确决心的确立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对单位建设的较好开展产生影响,因此为优化管理效果,基层干部应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更加饱满的状态感染部属。
1.树立远大志向
人在成长过程中并不缺少才干,最重要的是具备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只有制定明确的工作和生活目标,才会为目标努力奋斗,人生才更具有意义。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期间,基层干部应树立远大的志向,深刻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真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工作。
2.具备良好的自我约束力
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对基层干部而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谨言慎行,热情对待每一个人,谦虚有礼,自尊自信,学会赏识每一个人。在工作期间,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历练,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确保可以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3.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总理的纺车、朱德的扁担等都彰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革命气概,他们以朴实的行动成为后辈的光辉典范,任何困难都不能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压倒。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基层干部同样要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在部属中树立威信,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战胜并超越自我[4]。
(四)采取激励手段指导部属
在对部属的领导和管理中,常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消极制裁和惩罚,另一种为积极嘉奖和奖励。消极的惩罚会使人产生畏惧心理,将为非作歹、徇私枉法等错误思想遏制在根源,始终保持最低的工作标准。而积极的奖励可以利用人积极向上的心理,激发人奋发图强的意志,将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促进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对基层干部而言,在日常管理中,应该在确保纪律严明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激励方法。
积极奖励主要是对下级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第一,在基层干部管理工作中,利用积极激励的方式,深入落实上级的指示和要求,保证下级能全面认识。针对在目标实现期间有出色表现的人员,可以采用公开表彰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部属的信心,使其在克服一系列困难的过程中领悟工作的价值,也能通过表彰激励使部属更加认可上级决策,积极配合各项措施的落实,形成集体奋斗的意识。
第二,增强部属的成就感,确保其始终具备自信心。成功的领导者最主要的一点在于能使身边所有人员具备坚定的人格信念,能够为了目标努力奋斗。因此在开展基层干部管理工作时,应选择合适的时机向下属灌输“行,你可以独立完成”的精神激励,表扬和肯定其工作成绩,真正做到“强将手下无弱兵”。
第三,在实施积极激励的过程中,会加剧部属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可以适当称赞成绩斐然的层次各异的部属,在积极激励的影响下,各层次之间会增加这种差异,最终扩散到每一个群体中,使更多人心中增添向上之气,增强竞争意识,促进各项工作高效完成,提升基层整体建设和发展水平。针对部属中成绩及品行良好的人员,要给予赞扬和肯定。若表现不佳,则要适当采用批判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获得的成效远比直接禁止获得的成效好,榜样的力量便是如此。
四、结语
基层干部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属于一项长期任务,因此在基层干部管理过程中,应明确管理工作的重点,合理分析现存管理问题,并在了解成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方式制定管理方法,加大教育力度。同时,积极配合部属管理工作,以最饱满的状态感染部属,从整体的角度促进基层干部管理效果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