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应用
2022-11-17郑永奇
郑永奇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1 计算机数据安全的主要威胁
1.1 软件故障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软件资源逐渐成为计算机应用中的重点。如果使用者在计算机系统内安装了一些存在漏洞的软件,就会埋下一些安全隐患。此外,如果软件无法兼容计算机系统,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软件和计算机的冲突会导致计算机陷入瘫痪,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软件层面的故障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对于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来说是一项较大的挑战。
1.2 人为因素
计算机操作人员作为计算机应用中的主体,关系到计算机的日常运转和管理。人为因素也是计算机安全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人为操作不当的情况在计算机应用中较为常见。很多计算机用户缺乏对计算机系统的完整认识,同时也没有建立计算机安全意识,对数据安全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譬如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不合理利用DELETE语句,使得全部的信息和数据都被删除。
1.3 病毒
作为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病毒的防治一直是计算机安全管理中的重点。近年来,病毒问题的防治一直都是计算机安全管理中的关键。病毒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自身的适应性不断提高。计算机病毒不仅会破坏计算机的软件,也会对计算机硬件产生一定的损害。CIH病毒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感染该种病毒后,计算机可能会陷入瘫痪状态,使工作人员无法进行计算机的操作。
1.4 自然灾害
作为外部影响因素的主要组成,一些较为恶劣的自然灾害也会对计算机数据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譬如雷电和火灾,这些自然灾害同样具备一定的不可预知性。想要实现对相关灾害的有效预防,工作人员一方面要积累以往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天气等外部因素进行把握,最终制定完善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1.5 硬件故障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组成,是计算机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使用质量不达标的计算机硬件,可能会出现一些故障,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转。此外,人为操作不当也会造成硬件的损坏。存储器故障、硬盘磁道损坏和电源故障都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转,使得计算机陷入瘫痪,严重时会导致计算机数据丢失。
2 计算机安全管理中的常用数据恢复技术
2.1 检查点
作为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数据恢复技术,该项技术将网络日志作为检查工作中的关键,在短时间内推进数据库的恢复工作。计算机日志作为计算机信息和数据记录的重要载体,包含计算机存储器中的大量数据,检查点技术正是利用了该项技术的特点,首先通过计算机日志进行丢失数据的查找,随后对相关恢复技术进行利用,实现数据的恢复。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该项技术进行数据的恢复时,需要先重启计算机,结合计算机程序的具体指示推进恢复工作[1]。
2.2 RAID系统
该项系统的研发主要是为了降低硬盘的成本,因为该项系统的应用需要利用到几块容量较小的硬盘,相较以往的大容量硬盘,成本比较低,但是应用在计算机系统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在广泛应用之后,该系统优异的应用性能得到了大量计算机用户的认可,相关系统在应用中不断进行优化,在数据恢复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RAID包含多个技术规范,用户能够结合自身的需求应用不同的技术规范,在必要时能够实现配合使用和独立使用。针对数据恢复工作,可以将该系统细分为两个硬盘,其中的一个硬盘作为镜像硬盘,另一个硬盘应用于日常工作,一旦运行的硬盘出现了问题和故障,镜像硬盘能够及时发挥作用,为数据恢复工作创造机会。
2.3 数据库运行
数据库运行的安全性是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但是数据库的运行环境较为复杂,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病毒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果数据库遭受病毒攻击,一方面还会对整个数据库结构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会流失大量信息和数据。在必要时,使用者推进数据库的备份工作,从而实现后续的数据库修复工作,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3 计算机安全管理中的常用数据备份技术
3.1 SAN备份
该项备份技术的灵活性比较强,由前端服务器、光纤接口等部件组成,磁盘阵列是相关部件的主要连接方式,在完成初步的连接工作之后,为数据备份工作的推进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平台。SAN备份技术在推进数据和信息的备份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能够实现不同存储数据的共享,还能实现远距离访问,帮助计算机用户实现对整个数据库的管理和应用。除此之外,在应用SAN备份技术时,备份流程较为便利,不需要使用服务器。
结合SAN备份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主要有两项目的:首先就是能够对脱机数据进行访问,在故障备份工作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次就是脱机介质中联机数据的归档工作;在进行该项技术的应用时,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的备份需求,制定完善的备份计划,合理推进备份工作[2]。
3.2 数据复制
对操作系统、存储系统的内部固件和光纤通道进行利用,能够结合实际需求实现数据的同步或异步复制,为数据的灾难保护工作创造条件。操作系统和存储系统固件是推进数据复制工作的重要桥梁。光纤等相关传输介质的应用,能够实现数据在云端和远端的复制,当然为了保障数据备份和复制工作的质量,除了要使用延迟较低的宽带之外,还要选用相同型号的存储系统控制器。工作人员要基于实际需求,推进数据复制工作,达到数据备份的目的。
3.3 数据远程复制部分
计算机系统在遭受病毒等因素的影响后,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陷入瘫痪,对计算机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备份数据和信息的利用,能够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使用。数据远程复制备份技术作为数据备份技术中的重要组成,实现了对数据库系统的有效利用,对相关技术进行利用,能够对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复制,从而完成数据备份工作的任务。备份数据库的应用也为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4 网络备份
一些计算机网络系统需要进行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处理,自身的运行压力比较大,为了满足这些计算机用户的需求,往往需要应用一些大型服务器,一方面能够完成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任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升系统运转的安全性。服务器就是网络备份技术应用中的关键,通过专门的服务器,推进信息和数据的备份工作。在必要时,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和相关软件进行数据的传输,当然,计算机用户也可以将相关信息和数据存储在主机中,由主机完成收据备份任务。该备份技术的适应性比较强,能够结合数据和信息的基数有序推进数据备份工作,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 计算机安全管理的策略
4.1 转变管理观念
科学的管理观念能够为后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导向,在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中也是如此。传统的计算机安全管理观念很难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在以往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大多处于被动地位,在计算机出现安全问题后,才能采取相关措施。这种管理观念适应性比较差,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管理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对行业以往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另一方面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管理地位的转变,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预防作为管理观念中的重点。
4.2 应用新型管理技术
为了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管理需求,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不断更新和丰富,应用一些新型的安全管理技术成为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新型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不仅要基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也要从成本等多项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保障计算机安全管理技术的适应性和适用性。
4.3 推进硬件设备更新
硬件设备作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是计算机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因此推进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更新也是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计算机用户要结合自身的需求选择合理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在条件允许时进行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更新,能够为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推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