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思考
——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2022-11-17刘若瑜刘良峰周德龙
刘若瑜 刘良峰 周德龙
(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农村局,南京 211100)
江宁区地处江苏省南京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是南京市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基地,当地经济林果、精品园艺、大田作物等的生产基础扎实,产品种类多样,产量充足。但是近年来,传统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已不能满足江宁区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亟需一种更便捷、更高效的农产品产销模式来对接市场与生产。同时近年来,“互联网+”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在助力农产品产销衔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帮助农民脱贫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不仅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可通过网络把市场与生产有效衔接起来),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1]。在此背景下,江宁区组织实施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通过充分利用江宁区的资源优势和网络平台,实现了农产品市场与生产的有效衔接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有效组织,并按照市场需求高效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最终实现了当地农产品的顺畅销售、优质优价,推动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笔者拟对目前江宁区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关推进建议,以期助力江宁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进一步开展。
1 江宁区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中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1.1 政策体系方面
为组织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江宁区成立了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以“打造数字化的特色产业集群、完善配套化的产地基础设施、推进品质化的农业生产体系、创新多元化的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共享化的乡村物流体系”为重点目标,计划到2023年,创建省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到2025年,创建部级“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全面建成农产品网络销售供应链、运营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同时,江宁区通过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实施目标、实施进度和责任主体,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实施思路清晰、实施举措有力。
1.2 农业电商发展方面
多年来,江宁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要求,大力扶持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例如,2020年江宁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18亿元)。在此背景下,江宁区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过程中,重点抓好农业电商集聚、农产品线上线下展销、一村一品一店集聚、电商主体培育等工作,推进了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建立了爱心助农产销对接平台,推出了“百年幸福路,善田江宁行”网络直播带货活动、“农产品新消费”系列活动等,用网络直播等社交化平台和工具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中来。同时,江宁区依托智慧农业项目,扶持了金美家庭农场、盛庄农业等农业电商主体,示范带动了更多的农业主体发展农业电商。此外,江宁区依托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充分借助休闲农业电商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江宁区的优质农产品、特色农业、美丽乡村有机融入到都市生活中。通过上述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江宁区不仅有效拓展了农产品电商营销渠道,还培育了一批有规模、有水平的农业电商主体(目前,全区已有农业电商主体800多家)。
1.3 品牌培育及示范方面
江宁区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过程中,十分注重品牌培育和示范。例如,横溪街道通过互联网将“横溪味道”打造成了知名品牌,助力脱贫致富(其中,横溪西瓜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南京盛庄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南京及周边地区建设的“刘姐菜篮子”智慧菜场,实现了以销定产;南京多肉植物园既开设网店,又建设多肉植物园线下展厅,实现了用线下体验带动线上消费;横溪晟鲜农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社区团购,实行了小程序购买线下配送。通过以上品牌培育和示范,有效推进了江宁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顺利开展。
2 江宁区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产业优势不突出
由于地域类型多样,江宁区的农业产业类型较多(有淳化大米、湖熟青虾、横溪西瓜、谷里蔬菜、禄口葡萄、汤山草莓、江宁鸡蛋等),虽然涉及到多个农业产业,但是每个农业产业的优势并不突出,缺乏影响大、竞争强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2.2 缺乏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的要求均较高,而目前江宁区缺乏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仅凭当地的农业主体很难支撑起“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亟需当地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组建高效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
2.3 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
复合型专业人才是“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江宁区严重缺乏既具备农业专业知识、又具备信息应用技能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4 缺乏项目和资金支持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涉及农业智慧管理、智能生产、公益信息服务等内容,目前江宁区由于缺乏针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专项支持,因此每年本区用于该项目的资金严重不足,亟需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
3 江宁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相关建议
3.1 强化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在江宁区的特色农产品中挖掘出1~2个(类)有资源特色、品质特色、功能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农产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等进行整体开发,最终集聚壮大成为江宁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同时,鼓励市场主体利用互联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如创意农业、观光农业、认养农业等新业态,以拉长和提升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群竞争力。
3.2 建立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保障机制
具体措施:(1)区委、区政府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以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供销社、邮政局等为成员单位,加强政策衔接和项目(资金)支持,并建立工作保障与目标考核机制。(2)加强对光纤、网络等农业信息通信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从而实现“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全方位、多维度推进。(3)加强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专项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例如,可利用智慧农业、农业电商等农业信息化项目,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
3.3 加强农业复合型人才培育
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电商培训等现有的培训资源,与知名电商平台和服务机构合作,建立培训基地,组建专业师资队伍,以持续开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专题培训,从而培育农业复合型人才。
3.4 引进市场主体
引进一批经营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市场主体,从而引领带动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高农业主体的参与度,推动其从“我能生产什么”向“市场让我生产什么”转变。
4 小 结
“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不仅是对传统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产品产销衔接的有效途径。目前,江宁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为农业电商发展强劲、品牌培育和示范效果显著。在今后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和布局中,江宁区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运用融合互联网经营理念,规划打造一批“互联网+农产品”产业示范基地,探索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引导和助力更多的区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农产品提质增效[2]。同时,江宁区要结合当地的区域特色和优势产业,从政策、人才、设施等方面,全方位、多维度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实施,从而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构建出适应市场需求、灵活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进而促进江宁区农业高质量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