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班规的真正落地
2022-11-17赵琴
□赵琴
学校要求全校师生在13:00~13:30午休,但刚接手的这届学生精力十分旺盛,午休时间不睡觉,叽叽喳喳吵个不停。如此,不仅影响全校师生的午休,而且一到下午他们就精神不佳,严重影响学习效率。班级的午休管理迫在眉睫。
班规的制订:合理性
午休虽然不是上课,但也绝不等同于课间休息,应该有独特的管理规则。我专门用一节班会课讨论午休的规则。
小强说:“我午休要睡觉。有时候晚上睡得晚,中午就想休息一下,这样就能保证下午的学习效率。”
小萱说:“午休要有安静的环境。如果午休不安静,我们既睡不成觉,也无法专心做其他事情。”
小恩说:“我也觉得午休要安静。午休不安静会被学生会扣分,影响班级荣誉。”
小君说:“我实在睡不着,想在午休做家庭作业,这样晚上也能早点睡。”
小闽说:“少数不想午休的同学可以在座位上安排自己的活动,但不能发出声响。”
……
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也明白了午休的作用和意义。我注意到,那群喜欢在午休聊天的孩子没有发言,也许他们明白那样做不对,但又没有更好的方法约束自己。
最后,我们将“午休必须保持安静”作为一项班规。此条班规能够在全班民主通过,并不是因为我的“独断专行”,而是因为其自身的合理性。
班规的执行:生成性
班规很简单,真正落到实处却困难重重。午休只好了两三天,又恢复原状。我一直认为,班规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班规的落实?围绕这个问题,师生又展开了一番讨论。
小廷说:“一些同学本来在写作业,写着写着就开始讨论了,吵得周边的同学睡不着。”
小涵说:“午休中途,有不少同学进出教室,声音很大。”
小娴说:“一到午休,就有几个同学聊天聊得火热,距离太远,他们就扔纸团、打手势,板凳晃得吱吱响,纸团到处飞,严重影响午休。”
孩子们在释放天性的同时还顾忌着班规,想尽办法打擦边球。我实在不忍处罚,便想办法营造一个美好的午休氛围去吸引他们。
于是,午休前的10分钟便成了“缓冲地带”。每日午休前,我都会吆喝一嗓子:“有要打水的、上厕所的、与科任老师沟通学习和工作的,抓紧时间啊,10分钟后咱们开始午休。”午休时间一到,我便说:“关门、关窗帘、关灯、关屏幕。”当教室一片漆黑,我便趴在讲台上说:“午睡这么舒服,怎么还有人不会享受。学霸都是会休息的,别的比不了,但在睡觉上还是可以和谷爱凌比比的!”
当教室里静下来的时候,每个人都不愿打破这份宁静。为了让孩子们睡得更舒服,我建议他们从家里带来自己喜欢的枕垫。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已经习惯了午睡。旁边几个班的老师很羡慕:“你们班午休时间真安静,值班老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睡!我们如果睡了,学生都会闹翻天!你用的什么办法啊?”仔细想想,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班规的效力,更多的是在落实班规过程中形成的仪式感和美好体验。
班规的惩罚:疏导性
午休时偶尔还是有人会吵闹,总是班上那几个喜欢聊天的孩子。是同桌的,就双双用校服蒙着头,以校服为掩护,透个缝轻轻交流着;坐得远的,打手势、传纸条,有时聊兴奋了,还会站起身比划。这时,我往往会用眼神示意他们安静。
午休结束后,我与他们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让你们都不想午休啊?”
小达趴在课桌上,把脸埋进胳膊里,不好意思地说:“没什么事。”
“既然这么有趣,我就罚你们在明天的课前5分钟分享你们有趣的故事。好好准备哟!”
“老师,我不要。”
“那怎么行?违反了班规就要接受处罚。既然你们那么急于分享,兴奋得睡不着,我就给你们一个机会吧!”
小达直接愣住,一脸悔恨。
不听不知道,一听还真的很好笑。有两人同骑一辆自行车,坐在后面的孩子把鞋磨坏了的;有人在小区附近草坪露营看星星,结果被蚊子咬了一身包……他们边讲边笑,最后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难怪周一和周五的午休纪律最差,原来是因为周末的快乐生活太值得分享和期待了。于是,“分享午休憋不住的故事”便成为违反午休纪律的惩罚措施。它披着惩罚的外衣,本质却是对孩子们的理解、宽容和引导。
班规的浸润:共情性
一日午休,我在教室外与某名学生谈话,突然听到教室内“啊”的一声。我走进教室,发现灯全开了,小朱和小柯愣在门口。看那架势,刚还在“抢救”碰歪的课桌。这么一闹,很多同学都被吵醒了。
午休结束后,我找小朱和小柯了解情况。原来是小朱偷偷离开座位,准备在门口偷听我和同学的谈话,然后小柯跟了上去。小朱一回头看到身后有人,“啊”地惊叫一声,不小心触碰了灯的开关,小柯也吓着了,撞歪了旁边的桌子。
我要求他俩各写一封道歉信,小朱答应了,可小柯不服,他觉得自己没有发出声音。看他那抵触的样子,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把小强本周的周记拿给他看。小强的周记这样写:从上周开始,各科都开始了新课程,不仅要学习八年级的知识,还要复习七年级的知识。我的数学本来就不好,函数又那么难,我开始感到力不从心,每晚睡觉总会被一点小声响惊醒。晚上没睡好,白天上课时注意力根本无法集中……
看完小强的周记,小柯垂下了头,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写道歉信!”
“我可改变主意了!书面的道歉不如行动来得实在。”
“您放心,我再也不会打扰大家午休了!”怕我不相信,小柯猛地抬起头,一本正经地说。
“不仅如此。我还希望你多多关心小强,在数学上多帮助他。记住,不要透露周记的内容哟!”
小柯不住地点头。
第二天,我收到了小朱的道歉信,也在小柯的日记中看到了他的道歉与反思。从此,小柯再也没有在午休时吵闹了。我想,小柯与小强产生了共情,真正理解了午休规则的意义。
落实班规的难度不小,但是,只要班主任适时制造惊喜、营造仪式感,用一份孩童之心理解和转化班规,班规就会在孩子们的心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