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2022-11-16高雅
高雅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兼顾美术教学的学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文章就小学美术课堂如何融入游戏进行积极探索,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游戏教学;美术课堂;趣味课堂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学科兴趣与创造力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美术学科与其他知识性课程不同,它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即美学素养,这一点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美术教育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而游戏化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游戏化教学是将课程要点与知识以做游戏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学习要点,这种教学方法对于美术学科非常适用。
1 必要性与有效性
1.1认识游戏教学的必要,优化教学成果
在小学阶段,相比于其他知识性考试学科,美术学科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更加抽象,不是知识和技巧的简单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如同玩耍一般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身的美术修养。平时,学生很少能在课堂上以玩的方式学习,所以将游戏教学融入美术课堂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设置游戏时应基于课程内容,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让游戏教学服务于整體教学,而不应本末倒置,将游戏放到主要位置,只顾学生玩得开心。要记住美术教学的初衷是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美术知识,做到真正的活学活用。
例如,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迷人的动画片”,低年级的学生正是喜欢看动画片的时候,这一课本身就对学生有着浓厚的吸引力,但是,单纯地让学生看动画片就偏离了课程安排的初衷。教师可以借由这节课,让学生学到他们平时爱看的动画片是如何制作的。在介绍完流程后,带领学生玩模拟动画制作游戏,模拟动画从绘画到动起来的过程。将动画的每一帧都逐一画出来,并对其排序,最后形成会动的动画。教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这样既能让学生接触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又能从中学到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让美术课堂变得更有意义的最佳模式,所以,游戏教学应用于美术课堂中有一定的必要性。
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并且将知识更好地吸收,是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模式。游戏教学考虑学生在成长阶段所需的教育,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有的基本意识。
1.2关注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游戏教学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只关注游戏本身,更应该关注游戏教学带来的教学效果能否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否得到了提高,这是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游戏,不仅要让学生玩得开心,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切实学到知识,并能将其用于日常生活和日后学习中。
例如,在“有创意的书”一课中,教师在游戏设置上应该多花心思,怎样让学生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书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读书的意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书带到课堂,介绍自己的书。提前将材料准备好,尽量让学生制作有插画的故事书,这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制作图书可以分为文字、绘图、装帧三部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其在体会每个环节乐趣的同时,提高制作效率。最后让每组学生派代表汇报自己制作故事书的体会,让学生意识到读书与制作书都是很有乐趣的,书籍制作不易,应该珍惜每本书。这样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对读书有了新的理解,是游戏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美术知识,很容易对美术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源于学生爱玩的天性,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对玩游戏痴迷,而是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到美术的魅力所在,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 趣味性与贴合性
2.1增加课堂趣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美感的启蒙性课程,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会埋没学生的美术潜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爱玩的时候,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在这时候被充分挖掘,然而,其他学科更加注重知识的教授,希望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点,教学总体上为考试服务,在美术课程中加入游戏教学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规划好课程安排,想办法将游戏巧妙地融入美术课堂中,让学生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我是汽车设计师”一课中,在课前阶段,教师可以布置课前任务,让父母带领学生了解自家或者道路上的汽车,从分类、用处到构成原理各个方面了解汽车,让学生对汽车产生兴趣。同时考虑到这一年龄段的很多学生都喜欢汽车模型,甚至拥有汽车玩具,所以,让学生对汽车产生兴趣并不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汽车类型将学生分组,比如可以划分为“轿车组”“卡车组”“越野车组”等等,带领学生了解不同汽车类型的构成和用途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汽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合作完成或者互帮互助,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多鼓励学生。最终对学生设计的汽车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汽车,让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汽车,可以说出他们的设计灵感和设计理念。接下来也可以设置自由讨论环节,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汽车玩具,介绍自己的玩具,并说出自己和玩具的有趣故事。课堂的最后,利用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汽车的演进历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
在美术课堂中融入游戏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和教师在互动中彼此增进感情,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也是脱离教学内容本身更有意义的升华。知识性的硬性灌输已经不符合新课程教学了,寓教于乐才是真正立足学生能力养成和长远发展的有效方法。
2.2游戏贴合课程,抓住学生特点
新课程标准下,美术学科教学更有灵活性了,游戏模式教学让美术课堂趣味横生,但只抓住了游戏性,而不顾游戏设计是否贴合学科,就是违背游戏教学的初衷。贴合性分为游戏设置与课程内容的贴合度,以及游戏设计与学生的贴合度。在与课程内容的贴合上,教师需要考虑设计的游戏是否脱离了教学任务,游戏设置应该从课本出发,游戏教学的目的是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带领学生玩游戏。在与学生自身的贴合上,教师应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既不能设置太过幼稚浅显的游戏,也不能设置过于高深晦涩的游戏。
例如,在“美术小记者”一课中,教师考虑到记者这一职业的特点,为学生充分讲解记者的使命和伟大之处,让学生对这一职业有初步了解,产生兴趣。同时,应考虑到记者的工作内容,即采访、拍摄、编辑。这些工作内容并不都适合小学生学习,比如编辑这一工作环节,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所以可以舍弃。但摄影和采访都是既符合美术学科特征,又能锻炼学生能力的工作。基于这样的设想,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感兴趣的程度将其分为“摄影组”和“采访组”。摄影组主要拍摄照片,录制视频,将学生所见所闻拍成摄影作品。采访组设定好采访问题和采访对象之后,模拟记者对同学和老师进行采访,教师将这一过程拍摄成为采访视频,并做好采访记录。在所有流程中,教师需要辅助学生完成任务,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分析每个学生的长处与短板。最后,让每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汇报,说出他们对于记者这一职业的感悟,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的收获。接着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评选出优秀作品,教师可将优秀作品集中展示。
游戏教学不光要贴合课程内容,还要立足学生自身,贴合他们的成长轨迹。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教师更应顺应时代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性,根据不同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学生的潜能被更好地开发出来,使其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美术学科有着整体和客观的认识。
3 學科性与前瞻性
3.1立足美术学科,激发学生活力
即使游戏教学为美术课堂带来了游戏性质,美术学科仍然是一门学科,它的学科性决定了它要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可能有部分人认为小学美术就是游戏一样供学生玩乐的课程,重点不应该放在技能和学科知识性的教授上,但事实上,学生在美术课堂也可以学到其他学科学不到的知识。它可能涉及各个领域,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至于如何把握美术教学的游戏性和学科性,教师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摸索。
例如,在“废旧物的新生命”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废旧物品,考虑好如何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要有初步设想。同时要布置课前作业,让家长辅助学生将家中无用的物品整理出来,尤其是学生的废旧物品,比如,旧文具、旧衣服、旧玩具等。这样让学生在整理自己东西的时候,既培养了做家务的动手能力,又锻炼了懂得取舍的逻辑思维,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中也增强了亲子感情交流。课堂上,教师可以将课堂分为两个环节:“旧物交易”和“变废为宝”环节。“旧物交易”环节让学生模拟旧物市场,把他们的废旧闲置物品摆出来,自己介绍自己的物品,让他们自愿互换交易,有的学生认为是废旧物品的东西,可能是有些学生能用得上的“宝贝”,这样就能让废旧闲置物品发挥它最大的效用,赋予了它们“新生命”。“变废为宝”环节是把学生都认为没有用的物品改造成有用的物品,可以经过装饰和加工,让它们变成装饰品,也可以将它们改造成有用的东西,让废旧物品继续发光发热。比如,有些学生带来的废旧纸箱,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它们改造成流浪猫的猫窝,这样既处理了废旧物品,又赋予了它新的意义,实现了真正的变废为宝。 小学美术学科的学科性就在于它能给学生带来美的启蒙教育,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有意义的知识。带领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将旧物改造成有用的物品是游戏教学方法最好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一堂美术课认识到节俭这一美德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日后养成勤俭的习惯。让家长参与其中,能够培养家长与学生之间深厚的亲子感情。
3.2放眼未来发展,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学科是应用广泛的学科,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很多领域都涉及美术学科所学知识。各类职业都需要美术知识技能作为基础性要素,所以美术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是美术教学的难点,这时,游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游戏教学模式融入美术课堂,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讲清楚美术能应用到的领域和职业,有利于学生职业规划的初步形成,让学生重新审视美术学科,从心底里意识到这一学科的重要性,这样放眼学生未来就业的教学,才能综合提升学生的素养。
例如,在“电脑美术——电子报”一课的学习中,电脑美术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其中很多画图、设计作品不局限于实物绘画和实物设计中。电脑美术就是教学生将平时在美术课上亲自动手制作的美术作品放在电脑上完成。电子报是在电脑上做的画报,学生可以使用Windows画图软件制作电子报。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对这一陌生事物进行了解,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电子报,如广告牌、海报等,都是电子报的衍生载体。课上教师可将学生分组,设定不同的电子报主题,例如,环保、爱护动物、节日等主题,让学生自主挑选,将学习电子报转化为玩电脑设计游戏,这样,学生更有兴趣也更容易学到知识。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后,不应过度干涉,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制作属于自己的电子报。电子报主要由标题、内容、绘画装饰、排版几部分组成,难点在于排版,教师可以教授学生排版的顺序与方法,标题、内容和绘画装饰让学生自由发挥。在电子报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学生之前所学的色彩、构图等知识,这就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学生完成电子报之后,教师可以把它们彩印出来,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让学生拿回家,对他们来说也是有纪念意义的一堂课。
小学美术乍一看很难将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其联系到一起,但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学生对美的体验各不相同,美的创造力与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但学生是有多样性的个体,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和洞察他们的特点,多为学生的未来考虑,才是美术教学的意义所在。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推进,美术素养和其他学科素养一样,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学生各种素养养成的黄金时期,让学生对美术课堂产生兴趣,游戏化教学方法不可或缺。美术教师要利用游戏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也要立足美术的学科性,让学生切实学到知识;更要重视课程的贴合性,抓住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美术知识,逐渐提升对美的感受能力。
参考文献:
[1]唐雅隽.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游戏化教学的途径[J].幸福家庭,2021(19):141-142.
[2]陈君.小学美术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5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