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教师相关研究的时空变化、合作网络及热点嬗变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

2022-11-16杨秀丽关清文张晓林

关键词:发文体育教师节点

杨秀丽,关清文,张晓林

(1.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 037009;2.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101)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多次强调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首要位置[1]。教师肩负着推动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与责任。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承担着全方位立德树人、启智慧人、健体强人、怡美化人、逸劳勤人的社会责任。在“科教兴国”战略与科学发展观的接续推进下,学校教育不断筑牢“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体育教育逐渐走向了“体育与健康”的有机融合。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成为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体育教师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中不断探索的新课题。基于此,回顾了1992 年至2020 年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的时空变化、合作关系和聚焦热点,梳理出近30 年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十四五”期间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思路,为深化体育教师研究予以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选用中国知网(CNKI)期刊库为数据来源库,以“体育教师”为主题,对1992-2020年的“北大核心”和“CSSCI”中收录的文章进行精准检索,共获得4 662篇文章。通过信息匹配与筛选,剔除无机构、无作者的文章,以及期刊部征稿启事等18篇文章,最终获取4 644篇有效文献,并以“Refwords”格式导出(下载时间为2021年1月28日)。

1.2 研究方法

1.2.1 可视化分析

采用CiteSpace 和VOSviewer 可视化工具对1992-2020 年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的合作网络和主题热点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为了保证可视化工具功能与分析内容的最优契合度,选取CiteSpace 5.6 版本对研究合作网络进行分析,以确保图谱的准确性;选取CiteSpace 5.0 版本对研究热点的时区图进行绘制,以保证图谱的可识别性;选取VOSviewer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获取类别分明的研究热点知识群。此外,借助SPSS 25.0 和GraphPad Prism 8.0 对分析中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等[2-7]。

1.2.2 文本分析法

在进行研究热点分析时,对所涉及的文献进行内容深挖与特征归类。比如,体育教师研究中聚焦于“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在确定“体育教师”为主题时,添加篇名为“体育课程改革”的设定,对相关的文献重新进行梳理与文本挖掘,将凸显的特征作为内容分析的重点。

2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发展的时空变化

2.1 研究文献的历史沿革

采用数据提取软件对中国知网收录的4 462 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发文年份、来源期刊、所属机构和作者数量进行提取,并导入Excel 进行数据预处理,最终结合GraphPad Prism 软件绘制文献出版的趋势图(见图1)。

图1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文献出版信息趋势图

首先,研究成果来源期刊的所在曲线,始终处于较为平缓的状态,从2005 年开始略微有所上升,在2009 年到达最高峰,此时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的来源期刊共有60 种,平均每年接近37 种期刊,2010 年后发文量出现下滑趋势。

其次,作者数量、年发文量和机构数量之间的曲线也较为契合。根据图1所示内容,将分析检验区段划分为1992-2005、2006-2010、2011-2020,对年发文量、机构数量和作者数量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在1992-2005区段和2011-2020区段中,年发文量、机构数量、作者数量中任意二者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在2006-2010 区段中,仅有年发文量与作者数量存在相关性(P<0.01,r=0.991)。

再次,由图1 中可看出,研究成果的作者合作数量由2005 年的230 名突增至2006 年的407 名。随后,从2006 年到2010 年,作者数量与年发文量的曲线变化走向大致相同,通过验证二者曲线斜率,设定发文量曲线斜率为k1、作者数量曲线斜率为k2,代入数据得k1=0.23、k2=0.29。由此来看,在作者数量突增之后,始终与发文量的曲线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这说明作者数量的突增可能是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并且始终跟随年发文量的变化而变化。

2.2 研究成果的地域分布

运用Excel 对国内体育教师研究文献的作者信息进行提取,统一将每篇文献第一作者所属机构的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作为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地域分布的指标。在Excel 中进行数据预处理,排除文献来源不明、所属机构不清、本刊编辑部和国外机构撰稿等非国内地区的研究供稿,最终确定4644 篇研究文献,导入Tableau 进行可视化分析。在进行参数设置时,设定表示颜色为灰色、色阶为十阶,使地域分布图呈现深浅灰色渐变的可视化地理图谱;将地域分布和发文数量作为标签标识,并调整字体字号与布局,最终呈现出“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地域分布图”[8]。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各地区研究发文量的差异,将发文量(N)按照不同的范围进行区段划分,整理归纳成“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各地区发文量列表”。

表1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各地区发文量列表

根据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研究发文量差异,对研究发文量进行区段划分。从表中可以看到,发文量较高的区段(>400 篇)中,包括江苏、河南和北京三个地区;反观发文量较低的区段(0篇>~≤50篇),主要以新疆、云南、贵州和内蒙古等为主。结合图中各地区发文量的直观呈现,发文量较高的省份所在区域颜色较深,而发文量较低的省份所在区域颜色较浅。由此,可清晰地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在国内体育教师研究中的发文量普遍高于西部地区。

图2 体育教师研究来源地区发文量分布图

我国东西部由于地形地势风貌的分布差异,造成各地区劳动生产类型与产率的不同,直接影响地区生产总值的大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从根本上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影响着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质量水平。体育教师的研究应运于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在教育大环境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制于各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与教育质量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国内各地区体育教师研究的差异,基本缘于各地区经济、教育和体育的综合发展情况,其三者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比较近年来国内各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可发现我国体育教师研究存在地域差异性。

宏观经济运行上,以GDP作为主要的参照内容,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近10年我国各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GDP 平均值的排名与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的发文量排序大致相同。其中发文量大于200 篇且GDP(亿元)平均值(忽略小数)位于前10名的地区共有9个,按GDP排序分别为广东(282篇,73 756亿元)、江苏(465篇,69 565亿元)、山东(275篇,59 058亿元)、浙江(221篇,43 490亿元)、河南(463篇,37 297亿元)、四川(218篇,30 650亿元)、湖北(248篇,29 557亿元)、河北(247篇,29 284亿元)和湖南(201篇,27 996亿元)。GDP 排名第10 位的福建省,在国内体育教师领域研究的发文量仅有77 篇,研究并不活跃。而国内体育教师领域研究中保持相对活跃的北京和上海两大直辖市,在近10 年的GDP 排名中未跻身前十。这样来看,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与体育教师研究成果的产出情况相关。但北京和上海的GDP 没进全国前列,却依旧在体育教师领域研究保持较高的发文量,这说明单从经济角度去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结合各地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国家教育改革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之一[10]。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教师的严重缺编成为阻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导致教育质量水平的严重下降。基于此,参照教育部统计的各学段师生比数据,将中小学师生比作为衡量各地区教育发展情况的指标[11]。通过对中小学师生比进行均值处理(教师=1),得出北京(9.64)和上海(11.09)的师生比在全国最低,分别位于一、二名。由此说明北京和上海的教师队伍建设较为完备,教育资源分配比较充足,相对来说,两地的教育发展水平也领先于全国整体水平。由上述可见,北京和上海作为国内体育教师研究比较活跃的地区,虽然在GDP 的指标对比中未进前列,但是两地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完备的教师队伍建设,仍然可以为国内体育教师的研究提供较好的范例。

3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合作的网络结构

3.1 机构共研网络

通过CiteSpace5.6 对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的机构共现网络进行可视化呈现,在对软件功能参数区进行设置时,可视化的时间跨度选择“1992-2020”,时间切片选择“1 年”,每个切片阈值设定为“Top50”,节点网络类型选择“Institution”,采用“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对可视化结果进行最完备的裁剪。在图谱中,节点大小表示机构发文量的多少;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连线越粗,表示合作越密切;反之,合作较少。

图3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在图谱呈现的内容上,研究机构多数为国内各大高校,以及高校内部的研究室。从图谱结构中清晰的看出,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等高校在体育教师研究中始终保持独自研究,或是校内合作研究,并未出现明显的校际合作往来。而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为主的高校,成为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各研究团队的中心。并且结合发文量列表中的数据来分析,存在明显合作关系的高校往往具有较高的研究成果产出。

结合国内体育教师研究机构发文量列表,明显看到发文量前10名的机构中,师范类院校共有6所,其中发文量≥50的研究机构均为师范类院校,占据研究机构科研贡献的前三名;体育类院校是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位居发文量的第4、5名;综合类院校在发文量前10名的研究机构是西南大学体育学院和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均位于发文量的第三区段(20篇<~≤30篇)。从中可以看出,师范类院校内的二级体育学院位,在以师范教育为重的院校环境下,更侧重于研究体育教师领域,成为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的主要力量来源。

表2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主要研究机构列表

3.2 作者合作网络

采用VOSviewer 对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的作者共现网络进行分析,设置阈值,选择每篇文章的最多作者不超过25 个的文章,累积共有6204 名作者,筛选出最少发文量≥3 篇的作者,有264 名作者符合标准。对于264 位作者中的每一位,将计算其与联合发文作者联系的总强度,并选择总联系强度最大的作者。在VOSviewer 运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图谱节点网络结构,首先通过VOS mapping 算法来计算节点在二维空间的相对位置,设置参数“α=2,β=-5”,并且采用欧氏距离来测量节点之间的相似性;其次,在VOS mapping 的基础上,运用VOS clustering 方法对具有相似性的节点进行聚类着色,即呈现出“国内体育教师研究作者共现聚类图谱”,如图4。

图4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在图谱中,圆形节点的大小表示作者的发文量,各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之间产生了合作往来,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则表示作者合作研究的联系强度,节点连线越粗,表示作者之间合作越频繁;反之,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比较淡薄。由此来看,季浏、汪晓赞、尹志华、王建、毛振明、姚蕾和唐炎在体育教师领域的研究成果颇丰,而范运祥、马卫平、董翠香、董国勇、王家宏和黄汉升等学者的研究发文量也略高于整体水平。综上所述的研究作者,均为国内体育教学领域研究较为活跃的专家学者。从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来对比,仅有季浏、汪晓赞和尹志华形成的三角合作结构较为明显,其联系强度较高,合作往来较为密切。反观其他节点网络,节点之间的连线均较细,尚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合作关系与强度。

4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的热点演变与聚焦

关键词是一篇研究文献刊登时,作者对文献通篇内容的高度凝练,是文献研究内容的核心要点。因此,关键词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一篇研究文献的主体内容,便于读者在某个领域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所以,借助关键词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的特性,对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研究,可清晰地了解到关键词所在领域的研究发展变化。基于此,采用CiteSpace5.0 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聚类时区图的形式,呈现不同时间关键词的内容变化与耦合联系。为了进一步了解“体育教师”领域研究热点的聚焦情况,运用VOSviewer对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

4.1 研究热点演变趋势

在对CiteSpace5.0 的功能参数区进行设置时,可视化的时间跨度选择“1992-2020”,时间切片选择“1 年”,每个切片阈值设定为“Top50”,节点网络类型选择“Keyword”,采用“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对可视化结果进行最完备的裁剪,静待软件运行完毕后,选择聚类时区图(TimeZone)的形式呈现图谱。

在CiteSpace 聚类时区图中,每一个圆形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强度呈现,部分关键词节点圆外环颜色较深,示为高频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的共现结构,节点之间连线跨度越大,证明两节点中靠左的关键词所在领域的研究始终比较活跃。图谱中纵向深浅颜色间隔的区域代表不同的时区,即不同的年份。为了使图谱呈现的节点结构更加清晰、美观,纵向调整图谱节点,避免节点标签重合覆盖,隐藏低频关键词,调整节点阈值等。

图5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关键词时区图

由上图可见,1992年至2020年间,“体育教师”的研究重心,除了“体育教师”整体目标,还有“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体育教育”“分科教学法”“中小学”“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课程”等。各时期的研究热点也均以上述的研究重心而展开。由此可见,1992-1997 年为“体育教师”领域研究的理论铺垫阶段,以“体育教师”为中心,围绕“体育教学”“学校体育”和“体育教育”等研究重心展开,为后续“体育教师”领域新兴研究热点的涌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后,从1998 年至2010 年,“体育教师”领域研究发生理论转向,主要是以“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师职业化”为主。首先,在健康教育的指引下,体育教学的价值功能逐渐得到了拓展,而体育课程也发生相应的改革与转变——“体育与健康”逐渐走进学校体育中。时至今日,中小学的“体育课”都以“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名称进行开展,旨在贯彻“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其次,以“继续教育”“职业倦怠”“教师教育”为主的体育教师职业化研究,是“体育教师”研究领域的另一个理论转向。

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领域的理论研究逐步细化、深化。2011年至2020年,“体育教师”领域研究更加注重方法的运用,从“调查研究”“因子分析”“因素分析”到“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再到“扎根理论”“结构模型”“NVivo”等理论和软件的应用,反映出体育教师领域研究从定量研究开始,逐渐融合定性研究、质性研究等多元立体的研究方法,标志着此研究领域逐渐趋于成熟,也更利于学者对复杂、困难的“体育教师”问题展开研究攻关。此外,“体育教师”领域研究也涌现出一些时代浪潮,如“素质教育”“阳光体育运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课程思政”等。这些研究领域的时代浪潮,引领着不同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风貌,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逐渐壮大。

4.2 研究热点聚焦类群

在叙述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热点的变迁与突现后,为了进一步梳理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热点的分布情况,通过对1992-2020 年国内体育教师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关键词聚类视图的形式,呈现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热点的聚焦类群。采用VOSviewer 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为了进一步优化图谱节点网络结构,首先通过VOS mapping 算法计算节点在二维空间的相对位置,设置参数“α=2,β=1”(参数α和β的设置要根据图谱呈现的内容结构不断进行调整,直至生成相对清晰、完整的图谱为止;参数仅与图谱呈现节点数量和结构密度有关),并且采用欧氏距离来测量节点之间的相似性。

图6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关键词聚类图

4.2.1 类群Ⅰ:顶层设计指引下的国内体育教师研究

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引下,国内体育教师研究逐渐出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体育课程改革”、“全民健身”等一些指导性概念,这些在文件、标准、条例、政策里高频出现的内容,成为了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的主要内容,更是不同时期赋予体育教师的时代使命。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教师坚持和贯彻标准是学校体育课程开展方向和质量的根本保障。许多学者聚焦在体育教师对标准的实施研究上,陈华卫等人在研究认为体育教师的观念需要及时更新,提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12];张亚平等人对标准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进行分析,提出体育教学专业化是体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等观点[13]。此外,多个研究团队分别展开对天津、山东、湛江、陕西、粤北区等省、市、区(县)中标准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可见,国家体育课程顶层设计能否有效落地与切实正常运行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14-15]。

(2)体育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重建、探索、凝滞、恢复等七大时期,其中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价值等逐渐从单一形式向多元化发展过渡,而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始终凸显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导向内容,重视育人价值、国外经验和课程实验等。2019 年,刘昕、彭泽平等学者回望和梳理了近70 年国内基础教育和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经验[16-17]。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将目光聚焦在课程改革对教师能力的影响上,谢辉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组织教学、处理信息、教育教学、跨学科学习等方面能力[18],而李凌姝等人围绕传统教学五大目标,提出中学体育教师应当具备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能力等[19]。

(3)全民健身

从上世纪开始,全民健身计划内容每五年进行一次调整,直至46号文件的推出,使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计划发展至今,对推动群众体育发展具有里程碑式作用。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全民健身”也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师的发展。从现有与体育教师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管继春指出,在“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协调发展下,体育教师表现出教学知识形式单一、教学理念过于陈旧等问题[20]。其他相关学者均是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展开体育教师与学校体育改革的相关研究。因此,全民健身无论是作为实质性的文件,还是一种标志性的体育发展主题,都推动了学校体育教师研究发展。

4.2.2 类群Ⅱ:国内体育教师职业历程与职业化研究

体育教师在拥有教师独特身份的同时,也意味着要在职业生涯成长中经历职业属性的变化。教师职业化程度与职业生涯历程形影不离、息息相关,而职业化程度也是伴随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在国内体育教师研究中,研究者在教师职业生涯历程与职业化方向上的研究主要聚焦在“继续教育”“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等内容。

(1)继续教育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是职业化发展中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教师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所进行的再学习。国内学者研究此方向较多,相关文献高达百篇以上。在具体内容中,多数学者更倾向对中小学、高职、农村等不同类型学校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研究与探讨,或是观照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体系、制度、内容等研究。在资源信息化急速发展的环境下,线上教学逐渐凸显出自身优势。王忠才等人提出线上教学可以弥补农村体育教师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解决了“人财物时空”多方面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困境[21]。

(2)职业倦怠

稻盛和夫曾提出职业发展心理倾向的变化定律,从开始对工作的喜欢,逐渐走向厌恶,通过不断了解,最终真正“迷恋”上工作。因此,职业倦怠是作为体育老师的每一个人都必经的职业发展状态。国内研究人员认为,职业倦怠与个人的自尊、组织的许诺、社会的支持、家庭的关爱等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例如,赵富学等人研究发现,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个人自尊之间相关性较为显著[22]。

(3)职业认同

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是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身份的主观感受,是伴随教师职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研究中,许多学者更关注高校体育教师在职业历程中的认同感变化。其中,汤国杰、蒋远松等人探析工作满意度与教师职业认同的关系。汤国杰认为,不仅体育教师的个人职业认同影响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教师所属的组织同样影响着工作满意度[23]。蒋远松在研究中发现,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与职业认同之间存在正相关[24]。此外,还有少部分学者展开对测量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量表的编制研究[25]。

4.2.3 类群Ⅲ:国内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素质评价研究

体育教学与普通文化课教学不同的是,教学场所是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是多变性的、教学的学生是存在普遍差异性的。所以,体育教学更要求体育教师具备高素质的教学能力。在国内体育教师的研究中,对于体育教师能力素质的评价研究主要围绕“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等。

(1)评价体系

体育教师评价是对体育教师个人行为和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反馈,而评价体系是构建全方位的教师评价机制。从国内学者对构建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研究来看,杨军等人运用混合设计的方式,对中学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评价体系构建[26]。宋颖达、松家萍等研究者分别探索灰色评价模型和模糊数学在体育教师的评价体系中的作用[27-28]。除此之外,其他国内研究均集中在评价体系的实践应用和操作性检验上,通过实践过程论证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可测性、有效性等。

(2)教学质量

在对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进行评价时,教学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反馈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因此,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一般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领悟程度、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等。国内研究人员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公共体育教学质量进行探索时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教学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29]。在对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时,傅森发现教学理念、模式、设施、方法等均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并且,缺乏过程性评价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因为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反馈,就不能对自身教学过程进行“正衣冠”[30]。可见,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与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4.2.4 类群Ⅳ:国内体育教师教学过程内容设计研究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的场所不同、教学环境的实时变化、教学对象的学生差异等,需要准备好适合开展教学任务的教学设计。国内体育教师研究中,对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设计研究主要围绕“运动技能”和“学生体质”为中心。由此,引出学校体育课堂是以“教会运动技能”为先导,还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根本,或是二者同时促进,相辅相成的问题。

(1)运动技能

体育教师教会学生运动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主、独立的开展体育活动。有关学校体育的多次文件中,屡屡提及教会学生运动技能的量化指标。因此,国内研究人员尤其重视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运动技能教学内容植入。比如,王健等学者对课程标准中关于运动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展开调查,发现教师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基本遵循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已有的运动基础,但运动技能教学在课堂整体内容的比例仍需调整[31]。

(2)学生体质

学生体质问题始终是学校体育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且国内学生体质多年下滑的现象一直成为党和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作为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主力军”,体育教师义不容辞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的重任,而学生体质健康也是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前提条件。在研究中,国家推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为此领域研究的重点,研究者对标准的实施落实情况、执行效力评价和内容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展开论述[32-34]。其次,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学生体质下降与学生沉迷信息媒介、家庭观念、学业压力等因素紧密相关,从体育教师层面提出了干预方案[35]。

5 结论

5.1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经历“探索—转向—成熟”三个阶段

从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来看,自1992年开始,国内学者围绕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体育教育等展开对体育教师的研究。直至1998 年,体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重新坚定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研究开始出现了教师职业化、职业倦怠、继续教育等新领域。在此基础上,体育教师领域的理论研究逐渐细化、深化。从2011 年到2020 年,“体育教师”领域研究更加注重方法的运用,从定量研究开始,逐渐融合定性研究、质性研究等多元立体的研究方法,标志着此研究领域逐渐趋于成熟。步入新时代,学校体育树立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成为未来发展的热点[36]。

5.2 研究合作关系较为局限,跨机构的合作共研有待发展

在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发展的时间维度上,进入21 世纪以来,随着研究领域的逐渐开拓,国内体育教师研究成果相继涌现出来。其中,从2005 年开始出现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研究作者在原有的趋势上迅猛增加,分析认为,一方面由于研究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对于研究者的团队建设产生了新的诉求;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师研究中产生了跨学科合作共研的趋势,这有利于解决复杂的体育教师问题。但纵向比较研究机构和成果出版量,研究作者的迅猛增加仅是局限于单一研究机构内部,并没有出现较大范围的跨机构之间的合作。从研究合作网络中也可以证实,仅以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机构存在合作关系,其余均未出现明显的合作。因此,国内体育教师的合作共研仍有较大空间,跨机构的合作往来或许可以成为未来国内体育教师合作研究的新方向。

5.3 研究产出来源地缘失衡,跨地域的合作往来有待形成

从国内体育教师研究分布的空间维度上,研究来源普遍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西藏、新疆、青海、甘肃等地对体育教师研究相对较少。地缘上出现的差距,从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配置上也有明显的体现。综合比较“GDP”“师生比”与研究产出量关系来看,研究比较多的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或是经济增长水平较快,因此对教育、人才的投入相对比较多。比如,上海、北京两地近十年的经济增长并未在国内前列,但是两地固有的经济基础和教育资源也成为研究的前提条件。简而言之,从地域空间上,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教育资源影响决定了体育教师研究的程度。故此,未来也需要跨地域的合作研究,鼓励东西部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强东西部研究人员的共研意识,从而汇聚西部地区丰富的民族资源、自然资源,与东部地区夯实的经济资源、教育资源形成合力,促进西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助力西部学校体育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将科学研究写在民族文化中,让科学成果产在祖国大地上。

5.4 研究聚焦的热点比较宽泛,研究内容仍需深入、细化

国内体育教师研究热点的聚焦类群主要分为:国家顶层设计指引下的体育教师研究、国内体育教师职业历程与职业化研究、教学能力素质评价研究、教学过程内容设计研究。从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来看,研究仍然比较宽泛,并未大面积出现对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在体育教学内容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运动技能教学的方法、手段、策略等实践性研究,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跟踪研究,体育教师职业素养研究等。因此,未来国内的体育教师研究,围绕体育教师主体,应当更加细化、深入,聚焦在某一个落脚点上,利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展开大样本的抽样调查、持续性的跟踪研究。

猜你喜欢

发文体育教师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