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NKI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2-11-16

经济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发文领域文献

●王 莉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为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2010年5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也是热点,创新创业研究领域与实施领域都取得了瞩目成绩。国内对创新创业研究涉及领域广泛、都更加突出了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利用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工具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1日的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发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CNKI核心期刊发文情况,明晰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动态、研究热点、研究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是针对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文献研究,检索源为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方式,采用高级检索,选项为“期刊”、检索条件“主题”为“创新创业教育”、时间不限。检索日期截止到2021年8月1日。检索结果:检索条件界定为“核心期刊”文章数为2338篇、“CSSCI”文章数为1196篇。根据检索文章的样本数和检索条件,以“核心期刊”中的2338篇文章为检索样本数。

(二)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知网自带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中国知网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对相关文献进行趋势分析、分布分析等,非常直观,方便。VOSviewer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研发的一款文献计量可视化网络分析软件,可以针对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知识图谱是用于显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的图形[2]。本文采用VOSviewer软件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展示该领域相关主题的研究热点及相互关系。

三、研究结果

(一)发文数量趋势

图1 CNKI核心期刊发文数量统计图

年度论文的发文数量变化趋势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该领域研究的关注度和热度。截止到2021年8月1日,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中的2338篇文献的时间序列来看,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步比较晚,于2000年前后,最早的两篇文章都发表在1999年。从2000年之后相关文献开始逐渐出现,2005年之前,发文数量一直很少,均为10篇以下。2006—2014年之间略有上升,最高82篇。2015年之后文献数量增长显著,尤其是2016年,比2015年发文数量翻了一倍还多,2017年达到历史最高,年发文量361篇。2018—2020年小幅度波动,三年平均发文接近300篇。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基本持平在此阶段,或有小幅波动。

(二)发文机构与作者

图2 CNKI核心期刊发文结构发文数量统计图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发文机构主要以高校为主,发文10篇以上(不含10篇)有30家单位,除了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两家机构外,其余28家均为高校,占比93.33%,发文最多的东北师范大学,共发文38篇,比较突出,远高于排名第二浙江大学28篇,占前30家发文总数的8%。发文集中在11~14篇的单位比较多,有14家单位。发文20篇以上的有七家单位,分别是东北师范大学(38篇)、浙江大学(28篇)、温州大学(24篇)、华南师范大学(23篇)、吉林大学(22篇)、华南农业大学(21篇)、清华大学(20篇)。

表1 CNKI上创新创业教育前五作者文献量

从代表学者分析,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共有30位学者。发文最多为王占仁(15篇),也是来自发文机构最多东北师范大学。发文7篇(2人)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处吴爱华和广东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张育广、6篇(1人)、5篇(4人)、4篇(11人)、3篇(11人)。发文量主要集中发文3篇、4篇。排名第一的机构和学者都是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在发文机构和代表学者上看,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处、广东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三家单位发文层次比较高,发文成果比较显著。

(三)研究层次

表2 CNKI核心期刊研究层次发文分布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层次以基础研究(社科)和高等教育两大类为主,分别占比43.14%、24.95%,两者共占比68.09%。其他分布在行业指导(社科)、政策研究(社科)相对比较多一些。而工程技术(自然)、基础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然)、职业指导(社科)、行业技术指导(自然)五个层次占比与前四位相比占比明显偏小。可以看出是主要集中在社科领域的研究,但也有相关研究分布在自然领域上。

(四)基金项目

表3 CNKI上基金资助发文排名前十统计表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受基金项目资助最多的是来自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共有71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献58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篇。各省相关课题中,江苏、广东两省基金资助排在前列。基金资助并列第10,发文9篇文献的有三个基金项目。在排名前十共12个资金资助的发文排名中,江苏省资金资助有5个,占41.6%,比重非常大,五个基金分别是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高等教育科学改革研究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这在全国及各省的基金资助中显得尤为突出。

(五)研究主题

选取占比超过1%的研究主题整理成表4。研究主题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创业教育、高职院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等相关表述上,主题之间有比较相似或密切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创业教育都比较集中。研究主题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教育理念、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业教育、教育模式、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等,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密切关注热点。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更多集中在人才培养、高等教育、教育模式、课程建设、实践体系、创业能力等重点领域。

表4 CNKI核心期刊研究分布

(六)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是文献的重要内容,是文献内容的高度凝练,也是文献研究的核心观点所在。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表示该领域的关注度越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高频关键词能够反映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可以展现研究文献中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及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3]。共现分析理论认为,如果一组关键词在同一组文献中同时出现,就代表其具有共现关系,并且共现的次数越多,表明文献的研究主题越相近[4]。

本文将截止至2021年8月1日,中国知网(CNKI)核心数据库中主题为“创新创业教育”的2338篇期刊文献,运用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进行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分析。关键词出现频次的最小阈值设定为10,表示当关键词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时,将被统计纳入到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中。通过阈值为10的设定,得到115个关键词,连接2338篇文献中,形成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中心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节点大小代表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频次,节点越大,代表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频次越多,线条的粗细代表关键词之间共现的强度和紧密关系,越粗代表共现频次越高,紧密程度越高,颜色代表不同的聚类分析。

在115个关键词中,出现频次更高,达到30次以上(含30次)的有27个,这些关键词更能凸显本领域的热点。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出现频次高的集中在“创新创业”“创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创新”“创新创业能力”“专业教育”“教育能力”“教育改革”“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大学生创业”等关键词上,这些关键词联系紧密,共同形成目前该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

(七)关键词聚类

VOSviewer的Density Visualization功能可以呈现出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看出,研究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在创新创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大学生、高等教育比较聚集,全图上看研究面非常广泛。聚类中节点颜色的明亮程度显示关键词被研究的热度,颜色越亮被研究的次数越多[3]。

表6 关键词聚类及相关关键词

结合表5高频关键词词频,整理出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五个重点研究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理念研究、创业教育研究、高职院校、高校创新创业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创新创业能力研究。

表5 高频关键词词频

聚类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创新创业教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广义的创业教育”概念相似,“创新”重在强调创新的应用属性,是重在应用的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5]。创新与创业实际上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活动,创新是创业的起点,创业是创新的延续和提升。创新侧重于思想认识层面,创业侧重于行动实践层面。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为基础、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为中心、面向所有学生开展的具有专业水平的教育,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6]。

聚类2创业教育研究。理论性创业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还通过创业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创业意向;实践性创业教育仅通过创业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相较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直接效应,通过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意向产生的间接效应更大[7]。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分析高校创业教育的组成要素,从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协同耦合、利益分配、风险防控等五个方面,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运行机制[8]。创业教育效应分为创业效应、学习效应、升学效应和就业效应四种类型,并从外部环境和个人资本视角探究创业教育各类效应的关键要素。建立回归模型和PS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9]。建立logistic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应用型大学创业教育需要在创业态度、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文化方面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10]。基于个体感知视角,通过对接受创业教育的个体展开问卷调查研究,考察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对个体创业意向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11]。

聚类3高职院校、高校创新创业研究。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改革重塑和再造的动力,抓住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线,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办法和机制[12]。高校教育体系的建设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意识、锻炼创新创业能力,最终适应创新驱动型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出高校设立的创新创业学院以更高的行政、教学等级对双创教育进行系统性顶层规划,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升有显著推动作用,高校开设的课程对高校双创教育影响最为显著,双创专职指导教师以及扩大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对双创教育效果有显著正影响[13]。

聚类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既是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也是新时期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以及服务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14]。基于“五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和生态育人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15]。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强度对企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基于共生理论,对共生行为在两者之间的作用进行了检验[16]。

聚类5创新创业能力研究。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训练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支撑平台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17]。提出了以项目为载体,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并为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18]。基于OBE的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才能客观评价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议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条件和创新创业能力效果两个方面挖掘、遴选评价指标[19]。

四、结论与展望

研究时间趋势。国内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步于2000年前后,自2005年开始逐步增加,尤其是2015年之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比较关注度明显提升,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度越发明显,研究成果数量增长很快。这与国家创新创业一系列战略举措密切相关。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将保持较高的关注度。

研究成果集中在高校领域。从发文机构排名、发文高数量作者都集中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高校和关联度高的部门中,体现国内高校对该领域研究一直保持高关注度和热度。高校及相关领域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力量,未来能够更好地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部门协同合作,在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意识与能力培养、实践基地建设、素质教育、产教融合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领域和热点分析。形成五个重点研究领域: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理念研究、创业教育研究、高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创新创业能力研究。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彼此之间都有密切关联。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未来研究期待将在实证研究、典型案例、与专业教育结合、协同发展等方面取得更多成绩。

猜你喜欢

发文领域文献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领域·对峙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