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鞋史系列篇之
——魏晋隋之鞋款鞋名史

2022-11-16北京全岳

西部皮革 2022年21期
关键词:木屐绿丝谢灵运

文 北京/全岳

说罢“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楚汉”后,再说公元220 年的三国到公元581 年的隋朝,历经魏、蜀、吴、晋、南北朝等多达15 个朝代近400 年之久的鞋款形制、寓意、颜色、纹饰等特征,更能体现鞋履文化的绚丽多彩。

先说革履。革履,亦称“革鞜”。《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在国衣尚白,白布大袂,袍、袴,履革鞜。”意思是说,国内穿衣服崇尚白色,白布大袖,身穿袍子,脚穿革履;出使国外,一般都穿锦绣正服。可见,革履在正服中的重要性。

再说花文履,省称“文履”。最早赞美花文履的文字,见于曹植的《洛神赋》,他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道:“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其意思是,“她(洛神)身披明丽的罗衣,戴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脚上穿着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此赋是曹植的杰出作品,他通过对人神之间真挚爱情的描写,既赞美了衣裙之下“花文履”之美,又赞美了“真挚爱情”之妙。

到了北魏,高允在《罗敷行》中对花文履也赞美道:“邑中有好女,姓秦字罗敷。巧笑美回盼,鬓发复凝肤。脚著花文履,耳穿明目珠。头作堕马髻,倒枕象牙梳。姌姌善趋步,袒袒曳长裾。王侯为之顾,驷马自踟蹰。”此诗开始赞罗敷之美,之后赞穿花文履之美,最后赞“姌姌善趋步”之美。罗敷穿花文履之“姌姌”状,就连王侯名流见了也要多看一眼,甚至驷马也会徘徊不前,可谓美到了极点。

从晋到隋的三百年间,先后出现过阮家屐、阮屐、蜡屐、谢公屐、枹木履、伏鸠头、五朵履、解脱履、绿丝履、承云履、穿角履、仙飞履等异彩纷呈的鞋名。有些鞋名不但有趣,更是与名人先贤息息相关,如阮孚、谢灵运等,大大增添了鞋文化的魅力。

据《晋书·阮孚传》记载:“孚性好屐……或有诣阮,正见自蜡屐,因自叹曰:‘未知一生当著几两屐?’神色闲畅。”

阮孚,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阮咸肆意豪放,并迷上了姑姑家的婢女,俩人同骑一匹毛驴回家,于是就有了阮孚。阮孚成人后,同样以纵酒放达为乐,由此演绎出“金貂换酒”和“阮囊羞涩”的成语故事。其名声更胜过他的父辈,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重要的是,他是中国第一个木屐收藏家。从“阮家屐”“阮屐”“蜡屐”等多个称谓,足见其名望之大,影响之远。

阮孚喜好收藏木屐,爱屐成癖。他在当今的南京为官,江南一带穿用木屐甚广,为其收藏木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后来,他还在广州任过刺吏,其木屐更为驰名,如“东莞屐”、“潮州屐”等。木屐在各类鞋履中最为结实耐久,保养简单,适于收藏。阮孚收藏的不仅是木屐,更是慰藉心灵、享受宁静和惬意的最好方式。时光如梭,或为官闲暇时,或弃官居家时,他总是小心翼翼地把天南地北收集来的木屐一件件请出来,或细细摩挲,或拂尘上蜡,或品赏把玩,从中享受着无穷的乐趣。

“阮家屐”“阮屐”“蜡 屐”等多个木屐名称广泛传播,阮孚对收藏木屐更是乐此不疲。

阮家屐,用阮孚的名子命名的木屐。如王维《谒璿上人》“床下阮家屐,窗前筇竹杖。”因收藏的木屐太多,就连床底下也放得满满的。

阮屐,“阮家屐”的省称。如王恽《游万固寺》“寻源入云萝,不惜阮屐败。”在王恽六百年后的郁达夫也将阮屐入诗:“杨柳旗亭劳腊屐,青山红豆慕闲身。”

蜡屐,涂蜡的木屐,以防潮湿。如王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登山雨中试腊屐,入洞夏里披貂裘。”

收藏品不仅是财富,更是品位、修养的象征。这对阮孚的收藏兴趣,无疑有很大的影响。阮孚收藏的木屐有多少,其数量虽不可考证,但其品种一定很多,否则,《晋书·阮孚传》不会为其写传,也不会赞他“孚性好屐”。

如果说阮孚因收藏木屐而被称“第一个木屐收藏家”,那么谢灵运则是“第一个山屐发明家”。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躡常穿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这段话说的是谢灵运喜欢穿着木屐登山,而且是他自己发明的木屐登山。

谢灵运,世称“谢康乐”。他曾出任琅琊王司马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太尉参军等,后降至浙江永嘉太守。传说有一年清明时节,谢灵运又一次来到岩嶂千重的雁荡山。当地有一个财主听说永嘉太守来到雁荡山,就陪着太守一起登山游览。谢灵运很讨厌这个不学无术的财主,可又甩不掉他。无奈之下,谢灵运便大踏步往前走,谁知足下的木屐被石头重重一绊,屐齿折断,摔跤在地,只得打道回府。“才高八斗”的谢灵运,大概就是在登山时“摔”出了发明新型山屐的灵感。为了登山的安全,谢灵运就对他的木屐结构进行了改进。其形制,正如《南史·谢灵运传》记载的那样“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也就是说,上山时前齿低而后齿高,下山时前齿高而后齿低。这样的调节,就可以使身体在上山和下山时都能顺应山势而保持平衡的状态。

这种山屐很快就被经常登山爱好者所仿效,特别是谢灵运的追随者穿的更是越来越多,于是“谢公屐”的名字不胫而走,令人赞颂不已。当“谢公屐”广为流传后,李白也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以诗人的浪漫情怀赞颂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除了闻名古今的阮家屐、阮屐、蜡屐、谢公屐外,魏晋之后的鞋履鞋名也名目繁多,彰显了魏晋之风的魅力。所谓“魏晋之风”,指的是当时最具代表性而独具一格的思想风貌、精神气质,以及诗书礼乐、社会风俗等。就鞋履鞋名而言,枹木履、伏鸠头、五朵履、解脱履、绿丝履、重台履、承云履、穿角履、五色履、仙飞履、胡履等,无不蕴含魏晋之风。

枹木履,亦称“枹香履”“枹木屧”。用枹木制成的鞋子。枹木轻而微香,夏日穿此鞋者可御湿气,多用于南方地区。西晋《南方草木状》描写道:“枹香履;枹木生于水松之旁,若寄生然,极柔弱,不胜刀锯,乘湿时刳而为履,易如削瓜。既干则韧不可理也……夏月纳之,可御蒸湿之气。”

伏鸠头,省称“鸠头”,一种蒲草编织的拖鞋。薄底无跟,鞋首饰一伏鸠鸼(瑞鸟)。多用于宫娥嫔妃,相传始于西晋。《炙毂子录》也有“西晋永嘉元年,始用黄草为之,宫内妃御皆著之,始有伏鸠头履子”的描写。

五朵履,一种高头鞋履。履头被制成五瓣,高翘而翻卷,形似云朵。相传始于东晋,至唐犹兴,多用于妇女。五代后唐马缟《中华古今注》卷中“至东晋以草木织成,即有凤头之履、聚云履、五朵履。”

解脱履,一种丝制的鞋子,始见于南北朝时期。无跟,不系带,便于禅坐。古时多用于宫娥嫔妃。唐王睿《炙毂子录·鞾鞋舃》“梁天监中,武帝以丝为之,名解脱履。”

绿丝履,以绿丝制成之履,南北朝时宫人所穿。《南史·齐东昏后记》记载道“每游走,潘乐乘小舆,宫人皆露裈,著绿丝履,帝自戎服,骑马从后。”

重台履,亦称“重台屦”。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鞋子》有“南朝宋有重台履”之句。

一种在鞋底垫有木块之履,在鞋头上耸一大片,又在上部再加叠山状,故名。始于南朝宋时,为妇女所著。此履之“重台”,也许传承了西周“舃”之遗风。

承云履,亦称“聚云履”。东晋时期较为流行,多用于妇女。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有“至东晋,以草木织成,即有凤头之履、聚云履、五朵履”的记载。

穿角履,一种敝履,因边角穿洞破旧,故名。《魏书﹒王慧龙传》说“遵业从容恬素,若处丘园,尝著穿角履好事者多毁新履以学之。”

五色履,一种绣有五色云霞的丝履,多用于妇女。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梁有笏台履、分梢履、立凤履,又有五色云霞履。”南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说的也是五色履。

仙飞履,即履头有鸠头饰品,寓仙飞之意。隋代宫人所穿。明杨慎《履考》“隋帝令宫人靸伏鸠头履,谓之仙飞履。”《说文解字》“鸠,鹘鸼也。从鸟,九声。”

胡履,泛指西域少数民族所著之履。《隋书﹒礼仪志七》“靴,胡履也。取便于事,施于戎服。”战国赵武灵王,首先引进胡服,用于装备军队,逐渐放弃车战,改用骑兵战术,亦即名扬古今的“胡服骑射”。

(下期刊载《唐宋之鞋款鞋名史》)

猜你喜欢

木屐绿丝谢灵运
庄炳荣
咏柳
说古论今话木屐
谢灵运:我的人设崩了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咏柳
木屐声声忆往昔
谢灵运山水诗的玄言尾巴
木屐
南山南,谁的诗里别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