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和黑腐病症状识别及防控
2022-11-16杰孟昭金刘天浩刘
刘 杰孟昭金刘天浩刘 影
(1.梨树县植物保护检疫站 2.梨树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十字花科蔬菜种类多,分布广,种植面积大,约占全国蔬菜面积的30%以上,在我国蔬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日常生活中,我们餐桌上时常能见到不少十字花科蔬菜,如大白菜、甘蓝、芥菜、萝卜等。作为“民生蔬菜”,十字花科家族在稳定“菜篮子”供给、发挥应急保障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十字花科蔬菜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致使十字花科蔬菜产量和品质下降,现将根肿病和黑腐病的综合防控技术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1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也称“根癌”,是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
近年来,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发生范围逐年增加,为害程度不断加重,已经成为十字花科蔬菜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
1.1 发病症状
根肿病多感染十字花科蔬菜地下根部,被害根膨大成瘤状,肿根多发于主根及侧根,大的比拳头还大,小的如玉米粒。肿瘤早期表面光洁,晚期龟裂粗糙。病初病株地上部无明显症状,病害发生后,叶片上午尚好而中午枯萎,重者植株死亡。
1.2 病原菌
芸薹根肿菌专性寄生范围较严,休眠孢子对土壤存活能力较强,结果表明:芸薹根肿菌有15~20年的休眠孢子仍然可以在土壤内萌发并有致病能力,当病根发生腐烂时,内部大量休眠孢子随着病残体残留到土壤或者堆肥内休眠或者再侵染。另外根肿菌的侵染性很强,具有低浓度阈值且传播速度很快。一旦土壤受到污染就不适合十字花科蔬菜栽培。
1.3 传播途径
芸薹根肿菌属于专性寄生菌,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通常通过种苗或者病残体长距离扩散,其主要扩散方式如下:
①带病植株扩散:大面积转移带病植株是十字花根肿病长距离扩散的主要方式。②病菌粘附在种子上传播:由于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的根部病害,只感染十字花科蔬菜的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实验验证种子本身的带菌情况,休眠的孢子极有可能是在风和其它自然因素影响下粘附在十字花科蔬菜或者其它作物的种子表面上,随着种子大范围流通,造成远距离传播。③商品菜根带病土和病残体蔓延:随着蔬菜产业日益繁荣,十字花科蔬菜经常以反季节蔬菜形式上市流通,因十字花科蔬菜多以带根或部分带根运输而给根肿病蔓延带来契机。病残体和带菌土壤随商品菜转运而长距离扩散。④育苗基质扩散:芸薹根肿菌可能存在于育苗基质内,如不进行消毒处理或者消毒不完全,随育苗基质的商品化调运而导致长距离扩散。⑤农事操作扩散:农机具能带着病残体和带菌土壤进行长距离搬运,引起长距离扩散。⑥其它途径传播: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能随雨水和灌溉水从田间高地势扩散到低洼地势;还能借土壤内线虫和昆虫活动而扩散到田间;此外,所用土粪肥如含根肿病时,未经腐熟即随粪肥一起扩散。
1.4 防控方法
1.4.1 培育抗病品种: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十字花科抗根肿病品种的选育工作,目前已培育出商品化抗根肿病品种。但根肿菌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抗病品种有很强的小种专化性,需根据当地发生根肿菌生理分化类型,选择适宜的抗病品种种植。
1.4.2 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并去掉弱病粒,使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再用14%福尔马淋溶液100倍液浸种20~3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1.4.3 苗床消毒:对于苗床育苗的,育苗前对苗床消毒处理。可使用5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或10%氰霜唑悬浮剂3000倍液喷淋苗床,淋土深度15厘米左右。
1.4.4 轮作倒茬:因根肿菌休眠孢子囊能在土中生存数年,病田可进行水旱轮作,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达5年以上,或在十字花科根肿病盛发期不种植易感病的十字花科蔬菜。
1.4.5 播种或移栽前,可使用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5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均匀喷施土壤表面,再将药剂充分混土10~15厘米深度,每季可施药1次。
1.4.6 加强田间管理:利用深沟高畦种植,及时除草,小水勤浇,降低田间湿度;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施用量,一旦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烧毁;采收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另外,常规播种期推迟5~10天,对根肿病有一定缓解。
1.4.7 药剂防治:定植前,选用50%氟啶胺悬浮剂用洁净土稀释5000倍液配制药土,后将药土撒施于定植穴内,每穴10克,要确保药土均匀附着在定植穴周围,可有效预防根肿病发生。在根肿病发病初期,可使用50%氟啶胺悬浮剂8000倍液,或10%氰霜唑悬浮剂3000倍液灌根防治。
2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黑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细菌性病害,可危害甘蓝、结球白菜、不结球白菜、芥菜、花椰菜、青花菜、萝卜等10余种十字花科蔬菜,常引起外叶枯死,造成减产。
2.1 发病症状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在全国普遍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不仅造成减产,还可扩展感染其它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发生严重时,可使产量损失70%以上,已成为十字花科蔬菜最主要病害。
2.2 发病症状
黑腐病在十字花科蔬菜的幼苗期和成株期均能引起发病。2.2.1 幼苗发病:子叶发病,多从叶缘侵入,初呈黄色萎蔫状,之后逐渐枯死。发病严重时,可导致整株幼苗萎蔫、枯死或快速蔓延至真叶。真叶感病,形成黄褐色坏死斑,周围具明显的黄色晕圈,且病斑由叶缘逐渐向内扩展,呈“V”字形。
2.2.2 成株期发病:病原菌常由叶缘上水孔入侵致病,产生“V”形黄褐色病斑,病斑四周有黄色晕圈且病健相接处不甚明显。
病原菌也会沿着叶脉往里延伸,产生黄褐色大斑,叶脉发黑成网状。另外,病原菌还能沿着侧脉,主脉和叶柄侵入茎的维管束内,沿着维管束向下游传播,引起植株枯萎。球茎受侵害后,维管束变褐或腐烂,但不发臭,干燥时呈干腐状。
2.3 病原菌
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病原菌称野油菜黄单胞杆菌,是野油菜致病变种。该病原菌能够侵染多种十字花科蔬菜,为革兰氏阴性菌,耐干燥。
2.4 发病影响因素
2.4.1 初侵染源:黑腐病除能在窖藏的白菜,冬作十字花科蔬菜越冬外,还可在种子及病残体内存活。
2.4.2 传播途径:种子带菌对黑腐病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蔬菜商品种子的快速流通,使该病在我国大面积发生。
黑腐病菌可随雨水、水滴飞溅或灌溉水传播。不适当的农事操作,还可能导致病原菌进一步向田间蔓延。另外田间昆虫蛀食感病植株会把病原菌扩散到其它作物引起感病。
2.4.3 适宜发病气候条件:黑腐病喜温暖潮湿环境。病原菌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5~38℃,最适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时发病重。
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管理粗放、植株徒长、虫害发生严重的田块发病重。
2.5 综合防控技术
2.5.1 种子消毒:黑腐病菌可随十字花科蔬菜种子传播,因此,播种前对种子消毒可有效减少种子的带菌率。方法为播种前用50℃热水浸种25分钟后播种。
2.5.2 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合理蹲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发病严重的地块,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3年轮作;合理密植,防止徒长,加强田间病虫害防治。
2.5.3 药剂防治:细菌性病害传播速度快,短期内可引起大范围暴发流行,对于该病害,注意提前预防或在发病初期施药。
防治药剂可选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6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800倍液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