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研究
2022-11-16张洁
张 洁
(宁阳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东宁阳 271400)
1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概述
1.1 食品检验检测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市场对食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食品也逐渐趋于多元化方向发展,极大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生活需求。食品检验即结合国家标准要求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测,获取当前食品的各类参数信息,包括配料表、添加剂成分表、营养成分表等,在完成检测之后出具报告,如符合标准要求则可以判定为合格品,不符合要求则需要进行相关标注,且不允许销往市场。同时,食品检验还能够为后续优化提供参考意见,食品企业可以结合检测结果的标注进行整改,包括环境、流程、包装、原材料和添加剂等方面,最终使食品能够安全销往市场,避免出现一系列的风险问题。
1.2 食品检验检测的特点
食品安全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如大规模出现问题则可能引起社会恐慌,由此可以看出检验不容半点马虎,通过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则可以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在进入市场之前分析食品的物质构成,及时发现存在的有害物质,避免其进入市场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现阶段我国食品原材料种类多样,大大增加了实际检测工作的难度,如相关工作未及时更新结合实际调整,易导致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流入市场,因此食品安全检测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制定规范的标准化流程,根据检测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及时筛查出食品安全问题,避免劣质食品流入市场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2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技术方法
2.1 色谱分析法
色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技术,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手段进行物质分离,可以同时检测到多个食品样品,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可以应用于大多数的食品检验检测中。色谱分析法能够有效确定食品中所含的各种物质,并获取其中的元素含量信息,能够在短时内得出结果,以此辨识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保证销往市场的食品安全性。同时,色谱分析检测技术可以抽样进行分析,可批量性完成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为此在后续工作开展中需要对该技术加大关注,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2.2 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在我国的食品检测中较为常见,其在相关工作开展中能够准确分析当前送检样品的成分组成,原理是借助食物所含物质的光谱分析整理,通过使用不同电源组件,判断不同频率范围吸收的光波,随后分析所显示物质的内部结构,来确定最终的食品安全情况。在我国现阶段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过程中,光谱分析法仍然是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其优势在于能够定量检测物质,不损坏食品结构及营养成分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可以准确得出被检食品的安全信息,对其进行后续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检测行业的水平。
2.3 微生物检测方法
微生物检测现已在食品检测中广泛应用,其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判断食品的质量,通常在7 d内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反应和表现,确定当前送检食物样品中是否含有益菌和致病菌,以便后续开展食品安全和质量监测工作。同时,为了能够获得更准确的食品检测数据,在检测开展前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好具体的检测内容,随后划分检测区域和范围,最终掌握不同菌类的实际分布状况,判别当前被检食物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问题,全过程必须要做好相应的记录,虽然其准确性高但存在局限性,后续应对此进行相应的优化[1]。
2.4 生物检测技术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存在于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其运输、销售环节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生物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精确检测各环节的问题,例如在对牛奶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过程中,配合生物技术,需要预先明确鉴定目标,根据检测需要合理选择适应的方法,全过程记录食品检测状况,以此评估牛奶的质量和安全性,准确率高达99.7%。利用生物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检测,能有效避免不合格的食品流入我国市场,对公众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3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3.1 规范执行
食品检验检测的工作人员是重要参与者,在实际开展中必须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对检测设备、工作流程、样品校准等进行监督,严格按照相关管理体系开展质量控制工作,配合相应的技术得出准确结果。在人员监督的过程中,还应观察各项检测是否规范,定期考察检测人员的工作技能与实际执行能力,从而有效确保实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前,要预先进行校准工作,可以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所有内容皆按照标准执行,不断强化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检测工作能始终与实际需求相契合[2]。
3.2 过程控制
食品检验检测在工作开展中的任务较为繁杂,若想切实发挥出各类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就必须从全过程入手进行优化和调整,重点把握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的环节,如样品提取、设备选用、量值溯源和偏离分析等方面,关注检验活动执行中的规范性,认真做好检验样片的保管和留样准备工作,所有涉及的内容必须要保证其完整,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质量监督的作用。仪器和设备控制也是全过程执行中的重点内容,为保证工作状态稳定,必须根据送检食品的情况选择,在应用设备前检查其维护与保养期限,随后配置专业的人员展开工作。
3.3 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是食品检验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实施新检验方法以及采用新标准规范。在启用新设备阶段,实行现场食品检测监督,进行能力验证检测工作,随时都需要开展质量监督,要明确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要点,为此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完整的计划。在此基础上,要重视监督对检测结果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工作流程,如在针对复杂样品检测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监督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工作环节,保证实际执行的准确度,确保后续其他方面工作能顺利开展,有效规避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引发恐慌,保障流入市场食品的质量[3]。
4 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4.1 健全管理机制
若想提高食品检测质量,必须从管理机制方面入手,结合样品制定出检测方案,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样品采集流程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加强对样品采集的管理,制定科学完善的采集制度和流程,每次抽样人员不少于2人。为促进工作经验和现代化技术的资源共享,需要减少不同地区有机产品检验技术和标准的差异,需要应用标准化的流程,结合实际需求更新设备及技术,并构建符合标准的制度。检验检测环节质量管理工作要每日总结,对后续送检食品进行各项参数分析,保证食品最终流入市场后质量符合要求,确保样品检测状态与检测要求相一致[4]。
4.2 完善监管控制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稳定性,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食品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从管理机制方面入手,强化样品收集、检测、存储和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开展,完成后则需要做好样品进出库登记、检查工作,防止出现检测违规现象。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监督过程中,应预先建立相应的岗位职责,涉及的内容皆需要上报,并将其列入食品类别的质量档案中,整体以文件记录形式公开,从而引起全员对风险的重视、关注。食品送检过程中要有具体负责人,每个环节的人员都能履行自己的责任,与实际的岗位相结合,优化调整后要通过验证或确认检测是否有效,保证食品检验检测质量能够符合预期标准,进一步提升工作开展的整体效果。
4.3 优化控制体系
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结合实际需求进行优化,使自身检测水平进一步提升,保证最终所得结果的精确度。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主要集中在最后制成品的安全检验,为了确保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应贯穿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借助于信息手段掌握情况,并构建食品质量安全技术信息服务平台,从而让食品制造监督部门及食品检验检测部门形成合力,为实现高效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结合样品制定出检验检测方案,发现问题后严厉打击各种违规生产,针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追根溯源,确保全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5]。
4.4 强化审核监督
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要做好最终环节管理,采用科学、有效的途径开展相关工作,为确保管理中各项制度的可行性,需要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审核监督开展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录,要求反映出监督的具体内容,及时发现过程控制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应重视风险的级别,评判当前风险的危害程度来进行相应处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要汇总归纳经验教训,从而为后续管理提供相应的帮助。如在食品检验检测审核监督过程中发现存在漏洞,则需要立即做出相应调整,保证工作执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只有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与实验室相协调,才能提高工作的执行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加工生产业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不断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以食品安全标准为基础,合理应用现代化技术,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食品,保障我国居民的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