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创设课堂学习境脉
2022-11-16蒋海丰
蒋海丰
境脉包括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学习者自身状态等诸多学习要素。境脉学习主张遵从生活逻辑,综合调动学习要素,推动学生综合能力融合发展,让学生获得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开展课堂活动是组织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基于此,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校(以下简称“平江中学”)采用跨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关联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通过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一、创设课堂学习境脉的目标
1.激发思维
积极的思维活动能推动人学习、探索、提升、发展。在境脉学习的课堂上,客观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共同构成了课堂的学习境脉。教师围绕教学主线,设计教学活动脉络,组织课堂活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究热情。学生有了兴趣和动机就会将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作为学习任务,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与原有知识经验进行勾连,从而取得有效的思维结果。
2.关联学科
在境脉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某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媒介,关联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情境化的问题或任务为驱动,开展多样化、实践性、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这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赋予了课堂学习内容更丰富的意义,打破了原有的学科框架,使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还能够串联起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在关联中获得新的知识。同时,学生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来思考问题,有利于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3.多维互动
境脉学习追求的是学习个体和群体、学习参与者和环境的交流。多维度的课堂互动可以带动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和主人。师生之间的互动重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生生之间的互动重在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知识与能力之间的互动重在让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提升自己的思考力,产生创造性的成果。在多维互动的境脉学习中,学生理解并加工信息,有效梳理知识,重构认知,分享思考,合作训练,从而更新观念,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二、创设课堂学习境脉的路径
1.创设认知境脉
创设认知境脉,旨在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和原有经验进行关联。当学生产生认知需求时,境脉学习便发生了。以笔者教授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课为例,本课以海啸为主脉展开,“海啸”的英语单词tsunami源自日语“津波”。“津波”与“海啸”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导入环节的设境激趣使学生自然进入建构知识、自我探究的境脉中。在接下来的研图解析环节,学生调用地理学科知识分析了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图示:观察世界地图,分析英国、日本两个岛国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同;观察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思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特点;还有对海啸成因示意图、海啸过程模型图等的观察。地理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的整合使不同的学科知识得到融合,推动学生运用相关联的学科知识储备,调动已有的知识脉络,进入认知有“我”的学习状态。
2.创设社会境脉
创设社会境脉,侧重于构建学生与他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形成交互对话的学习情境。基于社会境脉开展的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同侪互助,共同参与学习实践,一起达成学习目标。例如,学生了解了海啸成因后,教师以发生于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为“境”,以学习两篇语言文字材料为“脉”,串起知识与情感。第一份语篇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海啸的传播速度,学生的任务是阅读并理解次声波的知识,讨论最短的逃生时间,解答相应数学应用题。第二份语篇材料介绍了一名11岁的英国女孩在泰国帮助100多名游客从海啸中死里逃生的故事。她是如何做到的?学生开展阅读训练知晓答案后,开始探究活动。团队合作绘制逃生路线图、准备生存应急包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场中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这样的学习境脉中,学生基于实践,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力,从而深化对主题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3.创设生活境脉
境脉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建立意义关联,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结构。生活境脉的创设,促使学生利用所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了解海啸知识后,教师鼓励学生选择一种自然灾害,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如何在这样的自然灾害中做好自我保护。有的小组集体讨论给出了安全锦囊,有的小组合作绘制了教育漫画,还有的小组制作了宣传海报。这些创造性解决方案体现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其中有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用能力的支撑。学生在思辨学习的过程中涵育自我、成就自我,体现了教育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