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小组实验有效性的分析
2022-11-16☉陈玲
☉陈 玲
如今的时代,无疑早已印证了邓小平曾经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性,而且随着时代发展,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就是在新课改虽然强调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但依然在小学阶段设置科学这门课程的原因。教育界的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让有科学天赋的学生,从小开始积累科学知识,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小组实验这种方式的采纳,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际之中,小组实验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科学课考试成绩是唯一重要的内容,对于实验课,能够应付过去就足够了。对于小组合作,更是不能很好地参与其中,也不能很好地和同学交流。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不够重视科学课的小组实验,他们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在分配实验任务的时候,经常是抢着做容易的,还有的学生不顾老师安排,自己操作自己的,这不仅有安全隐患,而且严重影响课堂效率。
一、小学科学课程采取小组实验教学的优势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堂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热爱科学的精神,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探索意识和大胆质疑的精神。此外,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对于同学们互帮互助的习惯的培养也是有好处的。现在的小学生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可避免地会养成自私的习惯,而在小组合作实验的教学形式下,同学们不得不打破一人独行的旧有习惯,选择和同学一起共同前进,互相分享学习。老师们在小组实验时,强调每个同学都不能掉队,不放弃每一个同学的教导,也在帮助同学们形成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此外,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有课堂学习的部分,在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下,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让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整个实验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实操解决问题、总结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过程是否合理、分析实验效率是否高效的能力,这无疑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课堂的分组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课堂的小组实验课,一直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们动手操作,而且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交流,互相合作。在整个小组成员的不断磨合之下,小组内部找到了最佳合作方式,能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小组实验的成功,必然离不开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小学生在家里通常是被父母关爱,被爷爷奶奶溺爱着的,这就导致现在的小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合作精神的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同学之间的团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而在小组实验课堂,老师们进行科学分组,有意识安排只有通过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在或成功或失败的课堂实验中,小组成员遇到困难协商解决,遇到难题集思广益,这种合作意识被唤醒。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小组实验教学,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自己在小组中的定位,明白了自己的任务、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不足,更深刻认识到其他同学的特长和不足。最重要的是,每个同学都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俗语的真正含义。因此,小学科学课堂的分组教学,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二、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实验方式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科学小组实验课堂上,部分老师没有意识到科学划分小组的重要性,为了省事,简单采取按照座位、学号、学生自己的意愿等方式划分小组,使得不同小组之间的综合实力差异过大,导致有的小组实验课成绩一直很优秀,有的小组一直落后。优秀的小组自然对科学课的小组实验兴致盎然,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实操能力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成绩总是后几名的小组,就出现对于科学课的小组实验马虎、糊弄,甚至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教育的“公平”原则,也不符合我国传统的“有教无类”的原则。
很多同学,对于实验的整体过程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无法独立完成一个实验,在操作中,也不清楚规范的操作步骤,导致实验事故多发,不仅带来了学校的物质损失,学生也有受伤的风险。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合理设置实验的目标和实验的具体任务,不能放任学生照本宣科,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上出现纸上谈兵式的理论知识丰富而实操技能严重拉胯的现象。
不少小学科学教师本身没有明白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过于干涉学生的独立操作。许多老师忽视了有些学生不能融入小组合作之中,不少学生面对实验操作胆怯,不敢要求完成实验重点步骤的情况。这样的疏忽,导致有的学生实操能力不过关。在看似热闹的实验课堂,出现了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现象。这种局面,无疑是老师缺乏指导实验课程的能力,老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没有帮助学生放下心理压力勇敢投入到实验中来。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违背了小学科学课设置小组合作实验的初衷。这是学校和家长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实验的有效性的策略
(一)科学合理地划分实验小组
教授小学科学课的老师,在划分小组时,要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划分。小学科学老师不能随意地按照学号、成绩或者座次简单地划分小组,也不能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组成小组。小学科学课程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为了真正发挥这个设定的优势,就不可以简单随意地进行小组划分。老师应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划分小组。一方面,不同的小组之间的综合实力,应该相差不大;另一方面,小组内要存在足够的异质性,让小组可以被分配不同的实验任务,可以发挥每个学生不同的特长。并且,在实际操作中,随着小组成员的磨合,老师可以采取实验角色互换的方式,给同学新的角色,让同学们感受到挑战性和新鲜感,在小学科学课堂,尝试战胜自己的短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1]。最后,应该鼓励学生在实验结束后的最后几分钟,进行实验的回顾和反思,这样的“复盘”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客观地、诚实地、负责任地总结每个同学对于实验的贡献,也分析每个同学的不足,并给表现存在缺陷的同学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可以帮助每个同学完成对于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实验的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设置明确的实验任务和目标
科学实验无论复杂与否,都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在小学阶段,老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实验之前进行自主思考并且构思实验,在脑海中预演一遍实验的具体步骤。在小组内交流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说出实验步骤。小学科学老师还要能够在小组合作实验之中,设置明确的实验任务和目标。这样做,能够帮助小组成员划分在实验过程中的责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科学课老师要致力于追求实验目标设置的开放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同时,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实验目标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在设置的实验目标和实验任务时,可以考虑提出准确操作和规范操作的目标。例如,酒精灯使用不当,容易出现酒精灯爆炸事件。所以,在实验目的设置时,明确提出规范操作,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保护同学们的人身安全[2]。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课本的第四单元《热》,最后的实验要求是:尝试制作保温杯。科学老师可以在学生的实验课开始之前,就给大家讲清楚实验的原理,让大家分小组讨论制作保温杯需要的材料,让每个同学都能说出来利用获得的材料是如何制作出一个保温杯的。在实验之前的脑中预演环节,可以培养大家对于科学实验的整体意识。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动手操作的速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在明确了制作一个保温能力至少4小时的保温瓶这个大目标之后,老师可以提出来让保温瓶没有尖锐的棱角,让保温瓶不要过大或者过小,让保温瓶尽可能美观的要求。接着让小组成员按照老师的要求,通力合作完成整个实验。这个实验也存在着杯子漏水、热水烫伤同学的风险,这就需要老师在设置实验目标的时候明确要求:保证同学们的安全,提高保温杯密闭性的要求。这就是小学科学课堂提高小组合作实验的有效性的策略之一: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教师要设置明确的实验目的和实验任务。
(三)老师应当在小组合作实验时,发挥实验指导的辅助作用
小组合作实验的课堂,科学老师要制定课堂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老师要制定课堂的规矩。例如,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坐姿端正规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等。老师一定要时常强调这是合作完成的实验,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人人参与。老师还要帮助同学们完成小组任务分配,在实验开始之前,让小组成员对于即将进行的实验的步骤和分工,心中有数。例如,有负责记录的组员,有负责汇报的组员,有负责准备阶段的组员,有负责关键步骤的组员,有负责安全的组员,有负责收纳整理实验用具的组员等。科学老师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务必反复强调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实验中来。因为同学实操能力的差别,如果不强制要求人人参与,就会造成实操能力强的同学承担了绝大部分工作,学习兴趣日益高涨,实验操作能力也越来越优秀。但是,实操能力不足的同学,长期担任记录和汇报员的工作,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对完成实验的信心也越来越低,对于实验课的热情也越来越低。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让操作能力差的同学先操作,实操能力强的同学从旁辅助。鼓励同学们互相交流实验心得体会,鼓励同学们互相帮助,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有的同学融入不到小组合作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成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首先,鼓励每个同学,尤其是不善表达的同学,在小组讨论时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安排内向羞涩的同学,负责实验的汇报工作,这就需要他全程参与到实验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汇报工作;其次,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谦虚聆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并且做出科学分析,不断完善实验方法,保证实验效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也要从旁指导,切忌过多干预实验进程。小学科学小组实验主要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在小组实验中是辅助者和合作者,更像是一个咨询顾问的角色,这样有助于学生真正有效提升实验操作能力。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本单元围绕热,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这样能够保证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到实验中来。对于不敢操作,躲在人群中的学生,老师可以鼓励该学生阐述实验步骤,让这位学生操作他最擅长的步骤,增加学生的信心和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如果遇到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以外的内容,老师就要从旁给予指导。同时,由于这个实验涉及烧杯、酒精灯、试管等易燃易爆物品,这就需要老师在旁监督学生的操作,务必保证课堂实验的安全,杜绝教学事故的出现[3]。
四、结语
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而是要取得实验的成功。小学科学课堂,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小学科学课程采取小组合作实验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小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有生力量,有必要在小学阶段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小组合作实验,成长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