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1+X”课后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实践与研究
2022-11-16☉郭婷
☉郭 婷
知识运用是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体现,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来讲,课后作业的设计非常关键。课后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掌握知识的巩固与检验,也是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能够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应遵循课后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改变传统课后作业的形态,通过“1+X”课后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注重实践性课后作业的设计
根据我国教育发展历程观察,从过去的“减负”再到如今的“双减”,其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1],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户外活动机会,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后作业形式十分固定,内容相对单一。而在“双减”政策颁布实施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将书面作业转变成实践性作业,突出作业的操作性、实践性特点,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实践性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如组织学生摆拼小木棒,深入理解数学算法的本质,此类数学作业设计常常以课前预习作业为主。以教师讲解《升与毫升》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两个看起来相差无几的水壶容量,帮助学生在实践对比中进一步了解容量单位,从而为学生学习升与毫升奠定良好基础。(2)通过实践作业,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内在规律。以教师讲解《观察物体》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利用积木,摆出不同的模型,并试图从模型的上面、下面、左面、右面等不同角度对物体模型进行认真观察,使学生在实践参与中了解到物体观察的规律性,克服学习难点。(3)数学实践性课后作业还涵盖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作业。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为学生安排数学墙报作业,关于数学墙报作业的内容,教师依照数学课本内容进行设计。当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课本每一册都包括《数学广角》,教师可根据数学广角的有关内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完成墙报的学习任务。此种扩展作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的内容以外,当学生掌握有关《公顷与平方千米》等知识概念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资料的收集,如天安门广场面积为440000平方米等。另外,教师还可在实践课后作业设计中,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如教师讲解有关《打折》知识时,可让学生在放学后与家长走进超市、商场等地购物,收集和打折有关的信息、数据,并对其数据加以整合、分析,形成一道简单的数学运用题。例如,“某超市为了提高利润,开展促销活动,可乐大瓶4元,小瓶2元,买一个大瓶将赠送一个小瓶,或者买两个大瓶可以享受8折优惠”。教师可在课堂上和学生共同探究,分析哪种购买方式更加实惠,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通过设计“1+实践性”课后作业方式,能够让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数学知识,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
二、注重合作性课后作业的设计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要求教师应重点培养与强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实践课后作业作为丰富学生课后生活的主要方式,与“1+X”课后作业设计原则相契合,同样合作性课后作业也是“双减”政策指导下主要的课后作业设计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需着手于合作、探究等方面,依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增强学生的课后作业参与感与体验感。同时,合作性作业都具备良好的探究性特点,而探究性课后作业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2]。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角的度量》这一单元时,可围绕教学内容、学生课堂反馈情况,为学生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如何滚得更远”,教师将此作为合作性课后作业的主要内容,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验设计,部分小组把木板搭成和地面保持45°的斜坡,让小球从斜坡上滚下来,从而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有的小组把木板搭建成和地面保持60°的斜坡,滚动小球进行数据记录;还有小组把木板搭建成和地面保持90°的斜坡,进行实验观察。此种课后作业设计方式,不仅通过实践的方式展现,还能调动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使学生在相互配合中完成作业任务,强化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又例如,在学生认识90°角之后,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将90°角画出来,在此期间学生会在组内完成分工安排,有的组员借助不同工具进行大胆尝试,还有的组员负责列出算式,进行方案设计,还有的组员负责总结概括等。不管是学习后进生,还是学习优等生都会积极参与到课后作业学习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展现“1+X”课后作业设计优势,让学生真正地从“题海作业”中解放出来,满足“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
三、注重层次性课后作业的设计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或者是智力,或者是认知,或者是爱好。在过去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习惯运用“单一、固定”的作业设计方式,让全部学生都要完成相同的作业内容。这种作业设计方式会形成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学习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会觉得“单一、固定”的作业设计方式毫无乐趣,此类学生更加需要发散思维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二是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会认为“单一、固定”的作业设计方式无法消化吸收,不管是难度,还是数量都远超于自己的承受范围,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需遵循“1+X”设计原则,注重层次性课后作业的设计,使学生能够依照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相应的作业内容。简单来讲,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才能让数学作业更加契合学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效率。
例如,在层次性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依照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的差异,为每名学生精心设计满足认知需求的课后作业。简而言之,小学数学层次性作业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为基础层,主要针对班级中数学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这种作业设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习兴趣,夯实学习基础;其次为一般层,主要针对班级中数学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后为能力层,主要针对班级中数学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当然,层次性课后作业设计的关键一步还是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不同层次。由于学生的学习层次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会在一段时间的积累中,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而使自身的知识储备量、认知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学生所处的层次也会得到明显提高。还有的能力层学生因自我放纵,在一段时间松懈下来,也会降低自己的学习层次。为此,教师应该以月为单位,通过细致观察,了解每名学生所处各个阶段的层次,只有准确分层,才能展现“1+层次性”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明确学生层次化,教师需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层次性课后作业。以《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为学生精心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内容,对于基础层而言,教师可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完成相关填空问题,如“6元2角+2元5角=?”等问题;对于一般层而言,教师可将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让一般层与能力层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可强化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对于能力层而言,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帮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由来,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不同的作业内容,可以展现出课后作业的“层次性”特点,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就是展示作业,学生需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相应的作业内容,有效解决“消化不良”“无法吸收”的现象。层次性作业是依照学生自觉性而展开的,如若缺少有效检查环节,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层次上的变化。为此,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差异,运用不同的作业检查方式,才能准确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可靠依据。总而言之,层次性课后作业的设计是一个复杂过程,不但要对学生展开客观分层,还要对数学作业内容做好分层处理,加强层次性课后作业的点评,才能展现层次性课后作业的积极作用,让“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四、注重非书面课后作业的设计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应该重视非书面课后作业的合理设计,通过遵循“1+X”课后作业设计原则,展现课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多样性特点[3],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激发自身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喜爱数学学科。
例如,教师在口头作业设计过程中,由于数学课本主要以图片、文字等方式展现,口头课后作业设计方式也相对契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规律,不但能降低课后作业的完成难度,还能锻炼与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例如,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课后作业时,教师可让学生以口头作业的方式,自行编创趣味的“小数”故事,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象能力与创作能力,依照自己对小数性质与意义的理解,从而编创出不同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完成兴趣。例如,教师为学生设计游戏作业时,以讲解《1-5认识和加减法》这一单元为例,教师为学生安排与父母做游戏的作业内容,让家长将5个花生分别放在两只手中,让学生分别猜两只手的花生数量,从而锻炼学生的加减法能力,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设计口头课后作业,使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形式更加丰富,不但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能增加作业的趣味性、灵活性,使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与精力,即可达到巩固与复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压力与负担,从而认识到“双减”政策实施的必要性,通过“1+X”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不但要考量课后作业巩固与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还要注重课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灵活性特点,从而让学生在实践、合作、探究中,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使学生的课后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