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2022-11-16杨昌柏
☉杨昌柏
小学数学教学紧跟时代发展节奏,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适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和应用方法。启发式教学让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合作环境下调动学生自觉地去寻找答案。在教师的不断启发下,学生能主动进行学习探索,激发创新想象以及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教师作为数学教学整体的引导者,采用合适的启发手段,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中形成合作学习意识。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理想化的数学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以及探索精神。在与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效融合中,启发式教学借助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质疑探索、情境体验以及合作实践中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1]。
一、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考
(一)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是对学生数学情感进行引导的重要过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启发式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心理特点。在启发学生思维智慧中,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融合相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探索问题和进一步深度理解中,形成与数学学习的并肩前行状态。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思维成长方向以及实际学情,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也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思维的牵动,鼓励学生在思维发展中不断地进行数学实践技能的加强。如从某一知识点进行思考和介入,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或者对新知识领域的逐层渗透,提高学生的思维认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启发式教学优化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更加紧密,通过启发以及共同学习目标的构建,促使学生与教师获得双向发展。
(二)以创新为方向,转变课堂教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逐渐脱离一根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教学理念为基石,在全面应对数学教学实践问题中寻求最佳的教学途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多元发展中掌握有效的数学解题方法以及数学综合能力。课堂教学方法的转变不仅是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启发式教学融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节点,连接学生学习的多元环境,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看透数学学习的本质,不断在发现问题和快速进行解决问题中,形成综合学习思想。启发式教学在开放的学习空间内,让学生的学习收获更加明显,获得数学学习信心,激发学生步入下一思维层次,主动进行问题的解决以及学习规律的总结。
(三)启发式教学途径的融合,家长助力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依靠教学经验,而是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问,让学生在突破思维界限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寻求有效的启发途径,融合其他的教学元素,加速学生的学习理解,启发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自觉进行探索和知识迁移,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问题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在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形成主动思考和主动分析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在学习实践中采用情境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数学智慧,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表达,逐渐借助现代化学习环境,形成多感官的情境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家庭教育环境进行数学启发式探索,对数学问题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以实践验证,让学生从不断质疑到解疑的同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科学的学习总结和有效知识拓展中,进行延伸性的学和发散性的学[2]。
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一)营造放松的课堂氛围,适当以问题启发思维发展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总领方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积极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不断总结和优化。在启发式教学实践中逐渐规划出相应的教学最佳模式,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符合,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界限相一致,在整合学习环境中提升学生的能力、情感、思维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不再依赖于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中形成高效的学习能力。这时教师将事先设计好的数学问题抛出,启发学生提高认知层次,在分析、质疑、理解和感悟中,在与数学教学实践相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启发式教学立体化的教学环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学生的情感基础,引导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欲望,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放下紧张的情绪,与教师共同在启发性教学中发现问题,集中注意力,灵活思考,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逐渐达到与教师的共同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倾听以及观察,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在适当的时机运用启发手段,让学生可以形成对整个学习信息的整合、探索、预判和解决,在形成数学解题思路中又一次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时,教师在教学开始时总结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寻找与学生思维节点相符合的问题,在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整十数两位数的加减竞赛活动,学生答对一题获得1积分。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教师出题让学生进行抢答,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运算思维以及合作默契,最终给予积分高的学生以奖励。接着,教师积极总结学生在两位数计算时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种连加和连减的两位数数学问题吗?如何进行竖式计算去解决这些问题呢?让我们一同来到连加连减的学习空间内。这时,有的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100以内的算式进行思考,有的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共同进行笔算方法探究。学生开始融入到生活情景中,同桌之间互相探讨解决教师所提出的疑问,并总结竖式计算方法中形成对算理的理解。当学生遇到思维难点中,教师找准时机继续进行问题的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总结出运算的规律,在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中又是如何做的?适当的启发,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难点针对学习问题进行思路梳理,再一次进行课前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运算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总结中,积极引导学生融入到生活的情景中进行问题的探索,多练习和多总结,跟着问题继续探索,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二)结合多媒体环境,在情境中启发自主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学习方法转变的过程,在突出学生学习个性,让学生在启发式思维环境中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随着教师的启发式教学逐渐结合多媒体环境,学生在融入实践数学学习情境中,逐渐形成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总结学习经验,在弥补自身学习缺陷中逐渐找到思维发展的途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与现代化教学环境相联系,让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热情,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优势。这时,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逐渐形成共同的学习目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探索,一边联想,学生在相互借鉴以及组内学习氛围的有效提升中优化整体思维结构,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教师融合其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探索乐趣,并能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在融入新知识领域中逐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启发式学习的数学思维;在质疑探索的良性循环中激发学生巧妙地解决问题,形成综合性数学学习能力[3]。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在教学的开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进行平行四边形的探索。对教材内平行四边形的不断观察中,学生的实际运用出现了问题。在对图形折叠的过程中得到了正方形和长方形,但是平行四边形很难得到,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疑问出发,通过实际演示的形式,将长方形图形进行变形后得到平行四边形,同学们也可以通过剪裁的方式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图形,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在解决疑问中形成空间观念。接着,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与学生共同进入故事情境中,我们要认识平行四边形,需要联系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存在的方式。结合教师所播放的情境,将同学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启发学生逐渐认识平行四边形,并能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统一。在小组实践空间内,教师让一名同学来表达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结合情境环境进行有效感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感,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在最后的总结中,通过有效的实践练习进行平行四边形的再认识,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鼓励学生发挥个性优势,培养学生持续进行数学探索和研究。
(三)教师评价的合理性,家长的实践延伸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每次启发具有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在多元学习环境中夯实学习基础,形成对问题的不断探索,通过思维的有效延伸以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清晰构建,形成主动探索的热情。这时教师的启发变成学生学习的关键,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探索中形成对问题的有效分析,总结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这种启发变成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启发式教学是在对学生思维引导的同时,逐渐让学生找到实践的发展方向。教师在启发式教学实践中要将合理的教学评价融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这种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主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在共同探究问题本质中,逐渐让学生形成启发性学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形成抽象的数学逻辑思维。在对实践问题进行有效验证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从而形成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实践融合,需要家长明确启发式教育的实践内涵,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验证以及实践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有效反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在教学开始时让学生通过一组图形的猜测说出它是什么,如黑板、国旗、课本、教室、电视机等。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物品的名称后,教师引导说:它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物品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们的面都是长方形,我们这节课共同总结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并在实践中验证?教师教给同学们测量的方式,同学们一边测量一边总结,总结出长方形的特点,它们有4个角,都是直角,它们有4条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教师表示同学们都很棒,在积极探索中能够很快找到长方形的共性特征。正方形作为特殊的长方形,应当如何去归纳特点呢?教师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探索方式进行分享。这种启发能让其他同学继续进行探索,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设计中采用实践作业的方式,与家长一起制作房间平面图,一边测量,一边记录,对长方形或正方形知识进行有效运用。在对学生整体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中,教师要采纳家长的评价和学生评价,通过这种启发式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与家长共同探索中喜欢数学。
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评价的合理性,家长的实践延伸以及多媒体环境,在情境中启发学生自主实践,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并以问题启发思维发展等策略,组织开展各类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