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2-11-16☉胥

小学生 2022年25期
关键词:美术意识过程

☉胥 雅

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使得学生能够发现美、创造美。并且,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使其能够在审美意识以及能力的强化下形成正确的意识思维,继而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较多的影响因素使得整个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被限制,积极作用得不到发挥。本文就以此为例,展开分析和论述。

一、重视美术教学模式革新,发挥课程教学具体实效

美术教学在小学时期对学生的培养效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该科目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强化观察意识及辨别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是,结合整个实际的美术教学发现,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多个教育“主导”认为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发育没有太大的助益,大多会忽略这一课程的教学。美术科目得不到重视,整个教学就缺乏有力的支撑,在实际教学中多会出现教师单调讲解美术作品,学生机械接收教师传递内容的情况,整个教学氛围较为压抑,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感知能力得不到有效加强,无法真正意义上提高审美意识,达到美术教育科目中的成长目标。

在开展教学前,教师要明确素质教育下小学美术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此为高效美术课堂的开展奠定基础。美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赏析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作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保障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美术教育的意义,继而产生探究热忱。以《秋天来了》的学习为例,本章节的学习目标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季节更替的现象,在课堂学习和观察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特色,以此提升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强化审美能力的培养。如开始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秋天的了解程度,如你们知道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吗?秋天都有哪些表现?通过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探究热忱,有助于集中课堂注意力,教师趁热打铁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秋天的环境”,通过“秋姑娘”的引领带入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在课堂学习中体会美术作品的内涵。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多个层面的教育主导者应当注重改变对美术科目的刻板认知,通过结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育目标,对学生美术素养的要求进行深化,真正意义上体会和掌握美术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教学中加强这一科目教学效率的优化,从根本上促进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培养和加强。

二、加强学生审美意识深化,培养学生是非分辨意识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以及意识习惯的培养,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以及身体的成长发育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思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没有建设良好的行为意识和思维观念,过早地接触信息设备,而信息设备中包含海量化的信息,大量充斥的负面信息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建设,导致学生形成不良的行为意识,进而对其后期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保障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意识等能够得到强化,除却一般的文化知识教学外,教师必须要注重美术课堂的教学优势发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分辨是非意识和观念,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1]。

也就是说,美术科目能够帮助学生强化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更好的价值观念和认识观念,且审美意识的强化,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中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现阶段学生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助益。有效的审美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建设是非观念,在各种诱惑充斥的信息时代中,有效的是非分辨意识可以使得学生正确认识其中的“美与丑,对与错,是与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学生审美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是非分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学习《春天的色彩》时,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此阶段的学生是非分辨意识不足,再加上审美意识没有进行深化,直接开展教育难以保障学生的掌握有效性。针对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进行逐层引导教学,使得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是非分辨素质得到逐渐深化。如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色彩的春天。例如,一张图片颜色氛围较为压抑,而另一张图片色系更加柔和,给人阳光、舒适的感觉。通过对比图像赏析,学生能够从色彩氛围以及色彩赏析中感受其中的变化,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辨别意识也会逐渐提升,并且在赏析过程中学生的艺术感知力会随之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升。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过程中,学生对色彩表达以及艺术感知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得到逐渐加强,对其日后更好的发展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助益。

三、发掘美术科目教学优势,深化学生艺术创造思维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发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能发挥自我优势,并且整个课堂都是教师的主场,学生在课堂中的融入度不高,学习热忱低下,不利于学生的综合成长。如何发掘小学美术教育的真正效用,借助美术科目独特的教育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现阶段美术教师革新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发掘美术科目的教学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首先,注重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建设;其次,注重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得整个课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其日后的创造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最后,明确美术教育审美意识提升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借助美术课程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继而为发散思维的培养夯实基础。例如,在学习《像什么呢?》时,教师要了解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好奇且充满探究意识的阶段,而且此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意识还是思维发展,对陌生的事物既有好奇心理,也有恐惧心态。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意识引导,通过提示、鼓励以及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在学习过程中,为保障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好地获得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撕纸”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深入,如从基本形态的撕纸体验进行,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逐层深入整个教学过程。在撕纸的过程中,学习的难度由易到难,符合此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并且在撕纸的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也可以得到深化,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注重发掘美术科目的教学优势,教师可以借助思考与动手能力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调动学生的艺术探究热忱,还可以在其中进行美术实践,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艺术思维意识,对整个教学发展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这一环节的优化,继而为学生美术学习效率的提升夯实基础[2]。

四、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艺术素养提升

在教育改革中,一些先进的教学技术和理念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课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部分教师教学革新过于激进,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优势,整个教学缺乏实质性的支持,教学精神较为空洞,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小学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思维以及创造力的提升,且借助现代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从长期的发展目标来看,若是过于注重或者一味地依赖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师的课堂作用逐渐会被弱化,这对日后教师提升课堂效率和开展教学不利。

为有效应对上述教学发展困境,教师应当注重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多方面的学习强化,帮助学生养成审美意识以及创造力。例如,在学习《叶子片片》时,教师要明确本节文本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优化。如此时期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较弱,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再加上学生的学习思维较弱,纯理论化的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除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写生、户外观察等形式的学习模式。例如,本节文本的学习目标在于学生能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发现美、观察美,甚至创造美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以就近原则为主。例如,带领学生在学校操场观察树叶的形状、表面肌理,而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借助绘画、磨印或者拓印等方式进行,体会美术实践中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指导强化学生对发现美的理解。例如,学生在树叶拓印的过程中多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学生出现急躁情绪,针对此现象,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通过指导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的技巧。例如,磨印时用笔的轻重掌握,拓印时颜料厚薄适宜才能拓印出清晰的叶脉、完整的叶形。通过课外体验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其中的美术技能,还能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五、践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巩固美术课堂整体实效

一般而言,受到学生自身发展特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意识以及情感特征等都是不尽相同的,学生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这一差异也体现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艺术感知力弱,思维较为固化,造成审美意识不足,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艺术表达能力较弱,或者无法紧跟教师教学进度的现象,这都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关。再加上受到学生个性化特征的影响,学生的审美不可能都严格遵守主流审美,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艺术天赋和素养都是不同的。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若依旧采用“满堂灌输”的教学理念,一方面不利于保障和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学生的艺术思维被限制,严重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针对此现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注重这一问题的优化,注重学生发展间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艺术表达,继而为学生更好的发展夯实基础。例如,在学习《难忘的幼儿园》时,教师可以采用团队协作与实践练习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搜集学生幼儿园的照片或者视频,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幼儿园的生活或趣事,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同时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完善,在交流过程中倡导学生积极表达自身的观点,在自主探究和思考中强化学生美术素养的加强,多个方面的表达和强化使得学生能够对“美”产生更加深刻、积极的印象,帮助学生形成专属自己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改革,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在探究中发挥学生的思维以及想象力进行学习,注重不同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美术感知力的培养和提升,为培养和强化审美意识夯实基础。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为保障美术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重视美术教学模式革新,发挥课程教学具体实效;加强学生审美意识深化,培养学生是非分辨意识;发掘美术科目教学优势,深化学生艺术创造思维;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加强学生艺术素养提升;践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巩固美术课堂整体实效。

猜你喜欢

美术意识过程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美术篇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