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多元体验教学研究
2022-11-16张余燕
☉张余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提供多种方式、方法以完成一堂令学生全神贯注并融入其中的课堂十分重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范围内,如何创造多元、有趣的美术教学,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是很不容易的。笔者认为,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完善美术多元体验教学。例如,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对美术材料合理使用,尽可能物尽其用,减少浪费;设置精美有趣的主题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以中西结合、古今结合的方法从美术形式、内容以及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强调主题;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减少学生对于美术的“刻板印象”,使学生感受多元化美术等。
一、小学美术多元体验教学的价值
多元体验教学即以综合化、多元化的方式开发教学内容,以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学热情,引领其自主探寻问题、解决问题,从中领悟问题解决的多样性,从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元体验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情感为侧重点,以审美为主线,以多元化、综合化的方式路径开发美术课堂教学资源,重组美术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建构立体化的教育结构,有机融合设计与欣赏,营造多元体验教学氛围。同时,这一教学模式以教材为媒介,指引学生完成涵盖写画结合、导学等内容的生成性课程文本,引领其从多维度探究和认知美术文化,从而拓宽其美术视野,培育其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其美术素养和审美情趣,推动其个性化成长。
二、小学美术多元体验教学的现状
面对新的教育诉求,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思维,钻研多元体验教学等先进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小学美术教育诉求和教学现状,创新教学模式,并将其全面贯彻于课堂教学中,坚持结合实践结果,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效,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推动其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但教育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干扰学生美术素养发展的问题。例如,部分教育者受传统教育思维和自身专业素养的制约,缺乏创新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化诉求,致使课堂模式过于单一,难以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难以满足其审美诉求,极易使其丧失探究美术知识的兴趣;部分教育者虽立足美术教育诉求,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结合多元体验教学理论和学生的个性化诉求创新教学模式,但受学校硬件设施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将其全面践行于课堂教学中,致使预期教育目标难以实现;部分教育者虽立足素质教育诉求,以多元体验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依据,创新教学模式,但受自身性格和专业素养等因素的影响,过度关注课堂纪律,且缺乏调节课堂氛围的能力,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致使课堂氛围僵化,教育目标难以实现;部分教育者虽立足教育诉求,将多元体验教学模式灵活贯彻于课堂活动中,但忽视评价模式和考核模式的创新,致使考核评价过于单一,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所有学生的美术作品和课堂表现,阻碍了学生美术能力的提高,致使美术教育的作用难以凸显。
三、小学美术多元体验教学的策略
(一)多方面引导材料使用,物尽其用,减少浪费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每逢美术课,学生就经常性地需要携带各种不同的材料,各种硬度的铅笔、各种尺寸的画纸等,甚至纸张也有着多种类型:卡纸、手工纸、宣纸、牛皮纸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油画颜料、水彩颜料、水粉颜料等。学生的材料多由家长帮忙购置或学生自主购置,在材料购置及准备的同时,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对材料性质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课堂的不可知性,通常学生准备的材料大量多过于课堂所需,对于多余材料的处理和归置,一是丢入垃圾桶,二是在家中闲置,只有少数的学生会利用剩余材料在课下对课堂内容进行创造性挖掘和利用。
因此,笔者以为,小学美术教师可通过多方面引导学生使用材料,激发其兴趣以及创造性,在课后利用剩余材料的基础上以及培养其兴趣和创造性的方向上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1]。例如,在剪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提供部分剪纸作品以供学生参考,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创作,并利用课堂上剩余彩纸对书本、笔、水杯等学习、生活用品进行装饰,以此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材料的利用率,增加学生对美术科目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多元体验。
(二)设置精美有趣及体验感较强的主题课堂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着好奇,动手能力和活跃度也是十分可观的,但其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注意力中发挥其动手能力和活跃度十分重要[2]。笔者以为,小学美术教师可通过设置精美、有趣及体验感较强的主题课堂,发挥学生的特长。精美的课堂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专注力,通过教师有序引导,一步一步逐渐地融入课堂。
有趣的课堂亦是如此。通过设置一定的活动环节,吸引学生对于美术课的重视度,例如,在课堂最后十分钟时,通过学生自主展示其作品(或对于美术方面的感悟体会等)进行投票活动,让学生以举手投票的形式票选出认同的作品(或感悟),并对大家最终票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所谓体验感较强的主题课堂,笔者认为旨在通过主题性较强的课堂,使学生在主要脉络明显的课堂基础上,对其余“枝干”内容“挖掘”和运用的增强。例如,在对于油画的初步认识及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大致的介绍让学生对于油画这一美术形式有一定的理解和体会,接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美术材料对于油画进行实践创作,除教师介绍的油画性质及其特点,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将油画与日常生活进行结合,或将油画的形式与其他形式进行结合。例如,尝试将油画与剪纸结合,或与地方性艺术结合,发挥多种结合创新作用,以此呈现出丰富有趣的美术作品。在此过程中,以学生为课堂中心,教师要发挥辅助作用,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体验感,以此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传统课堂上的“一言堂”,增加课堂趣味性。
(三)通过中西、古今结合强调主题并深入主题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言之“美术”,其是以文化为基调,来源于现实生活,并非高高在上。国际性美术是美术,地方性美术亦是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应当结合国际视野下的美术,还应当重视地方性美术(主要体现在形式和内容上)。当然,除了中西结合,古今结合也必不可少。
笔者以为,要重视中国与西方的结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之下,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从各大城市联合外国艺术馆、美术家等进行文化交流和展示中是可以看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以全球视野看待各国美术文化十分重要,在多元的体验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心以及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的尊重和审美能力[3]。例如,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美术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东方美术,东西方艺术家的性格特点的异同等。东方大地上有描绘“马”的现实主义画家徐悲鸿大师,西方土地上有着绘有《星月夜》(也称《星空》)的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中西方的美术文化差异众多,教师可从多方面进行比较。例如,人物、时期、表现形式等,通过对比介绍和鉴赏,在多元化的内容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古今结合,以中国篆刻历史文明为例,中国自古以来拥有着于木材、石头、骨、金属上篆刻的历史。对于骨的篆刻,可追溯至人们使用甲骨文的时期,人们通过甲骨文在龟甲上占卜和记事卜辞。对于木材、石头等,从古至今流传程度极高,现实中极为常见。如木牌、石碑等等,亦多以记事祈福等为主。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对于“篆刻”的学习和认识,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教师可指导学生购买橡皮、海绵等较为容易篆刻的材料进行创作。在内容方面,引导学生收集古今材料,不仅应在现代篆刻美术中寻找灵感,也应在古代文明(如字体等)中寻找历史的美感,从而全方位地理解和感受篆刻文化。当然,对于小学生的创作能力而言,创作作品的要求应适当降低,该课旨在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创作,作品的美感可次之。在教学中,学生感受篆刻过程的重要性远远大过篆刻的结果。
在教学时通过中西结合、古今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主题,使学生对于主题内容的认知进一步加深,并在这一基础上深入主题。当然,深入主题的前提是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四)重视审美能力的提高,减少“刻板印象”
小学阶段开设美术课堂的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审美能力。因此,笔者认为,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是小学阶段美术课堂的重中之重。大多数家长对于小学美术课堂的印象是涂涂画画,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这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美术课堂只是让学生放松和休息的课堂,此即为“刻板印象”。在众多家长的言传身教之下,恐怕许多学生也有着这样的“刻板印象”[4]。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十分极端。诚然,美术的成绩分数占比可能比不上作为重点科目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其对不同学生而言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但是,美术课扩大了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途径,传输给学生这样的观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家与小家,大国与小国,现实与想象等。因此,教师应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减少学生对于美术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虽说无法将大千世界完全展现于学生面前,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其认知,提高其对于美术的重视程度,提升其审美能力。
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并不容易,教师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作能力,要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美术存在的意义,并将美术带到学习中,带到日常生活中的文具搭配、穿衣搭配、房间布置等方方面面,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信任教师,在教师的带领下感受美、分享美、领悟美。
四、结束语
美术的多元体验教学与语数英科目的不同点,就是对教学成果的重视程度较轻,美术主要主张带领学生感知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因此,对于其课程的体现,更多应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而非教学成果(尤其体现在小学阶段)。在教学课堂中,教师除了以自身视角对待问题,还应该加入学生的视角,感受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遇到的难题并加以解决。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对于美术材料进行使用,使之尽可能物尽其用,减少浪费;要设置精美有趣的主题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等,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运用中西结合、古今结合的方法从美术形式、内容以及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强调主题、深入主题;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减少学生对于美术的“刻板印象”,使学生感受多元化美术等。
美术源于生活,生活体现美术。多元体验的教学是在一定程度上带领学生感知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其审美,望各位教师认准教学目标,并在目标确立的同时提升课堂体验感,使学生充分融入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