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政策· 新动向

2022-11-16

网信军民融合 2022年1期
关键词:网信数字

中国航天开启新征程

1 月28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我国第五部航天白皮书——《2021 中国的航天》正式发布。这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的第一版白皮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5 年,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中国航天砥砺奋进,创造出新的成就,实现了新的跨越。据统计,2016 年—2021 年,我国共实施207次发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96.7%。运载火箭加快更新换代,以长征五号为代表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陆续投入使用,商业运载火箭不断涌现,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航天重大工程亮点纷呈。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 名航天员先后进驻,开启了有人长期驻留时代。探月工程“绕、落、回”圆满收官,“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 克月壤。“天问一号”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体系能力。航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轨工作的各类卫星超过500 颗,广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建设等发挥重要作用。通信卫星为农村及边远地区1.4 亿多户家庭提供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农村电商等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大众出行、智慧物流、精准农业,特别是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精准定位导航服务。航天技术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了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新业态的兴起。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8 日

(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十三部门修订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等十三部门联合修订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2 年2 月15 日起施行。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络安全审查是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制度,原《办法》自2020 年6 月1 日施行以来,对于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落实《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相关部门修订了《办法》。

《办法》将网络平台运营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等情形纳入网络安全审查,并明确掌握超过100 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根据审查实际需要,增加证监会作为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同时完善了国家安全风险评估因素等内容。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修订对保障国家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4 日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2 年3 月1 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近年来,算法应用在给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算法不合理应用导致的问题也深刻影响着正常的传播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给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公平公正和网民合法权益带来挑战。在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出台具有针对性的算法推荐规章制度,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需要,也是促进算法推荐服务健康发展、提升监管能力水平的需要。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4 日(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1年12月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260.3万件

2021 年12 月,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1260.3 万件,环比下降8.4%、同比下降4.7%。其中,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受理举报31.7 万件,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87.9%;各地网信办举报部门受理举报108.9万件,环比增长3.9%、同比下降14.6%;全国主要网站受理举报1119.8 万件,环比下降9.6%、同比下降4.9%。

在全国主要网站受理的举报中,微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快手、知乎、今日头条、新浪网、豆瓣等主要商业网站受理量占69.1%,达773.7 万件。

在各级网信部门指导下,目前全国各主要网站不断畅通举报渠道、受理处置网民举报。欢迎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综合治理,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1 日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中央网信办等10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广电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立足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形势,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有关要求,对“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作出部署安排,是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数字乡村工作的重要指引。

《行动计划》部署了8 个方面的重点行动。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二是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三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四是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五是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六是智慧绿色乡村打造行动,七是公共服务效能提升行动,八是网络帮扶拓展深化行动。同时,《行动计划》还设立了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等7 项重点工程,作为落实上述行动的重要抓手。

《行动计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支持、加强人才支撑、加强指导监督、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宣传引导等6 个方面完善保障措施,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6 日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来了已上架各大应用商店

数字人民币试点再迎重大进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 今日已上架至安卓、苹果应用商店,并开放下载。

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开发者”一栏显示,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 开发者为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它是中国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向个人用户开展试点的官方服务平台,提供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的开通与管理、数字人民币的兑换与流通服务。目前,数字人民币仍处于研发过程中的常规测试阶段,运营机构在试点地区和试点场景拓展的白名单用户可注册数字人民币APP。

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 上的“隐私政策”一栏显示,数字人民币APP 是由用户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并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的运营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共同建设的移动应用程序,旨在为您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2021 年7 月16 日,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数字人民币是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主要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截至2021 年6 月末,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 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 万余个、对公钱包351 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 万余笔、金额约345 亿元。

截至2020 年10 月,数字人民币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六个试点地区。加上此前的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四地及北京冬奥会场等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试点已经形成“10+1”的格局。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4 日

(来源:人民网)

全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

近日,全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回顾总结2021 年全国网络举报工作,研究部署2022 年工作。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同志就推进全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建设工作作出批示。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出席会议并讲话。

庄荣文在批示中指出,2021 年,全国各级网信部门积极谋划、主动作为,推动全国网络举报一体化机制建设走深走实,在机构队伍建设、技术平台搭建、法规制度完善、创新试点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22 年,全国网信系统要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加快推进网络举报一体化机制建设,推动网络举报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会议公布了全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和创新实践案例单位名单,部分试点单位和创新实践案例单位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中央网信办相关局(中心),各省(区、市)网信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网信办等有关负责同志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7 日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

记者25 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展为期1 个月的“清朗·2022 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包括: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切实维护网民利益;持续开展整治,严防“饭圈”乱象反弹反复;加大炫富拜金、封建迷信等问题治理力度,遏制不良网络文化传播扩散;从严整治“网红儿童”“软色情”等问题,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重点页面版面生态问题治理五方面整治任务。

其中,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方面,将重点整治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还将严肃查处春节期间以“抢红包”“免费送”等方式,诱导网民点击实施网络诈骗等问题。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5 日

(来源:新华社微博)

2021年全国网络执法取得显著成效

2021 年,全国网信系统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全国网信系统全年共依法约谈网站平台5654 家,警告4445 家,罚款处罚401 家,暂停功能或更新3008 家,下架移动应用程序1007 款,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7456 家,移送相关案件线索4728 件。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7 日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整治短视频:清理违规账号38.39万个、违规短视频节目102.4万条

记者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获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自去年10 月以来,按照中央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精神,持续督导抖音、快手等10 多家用户规模大、应用软件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平台,开展为期2 个月的短视频节目和账号专项治理工作,通过系统梳理突出问题,明确工作靶向,细化任务台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发现问题动态更新清单等方式,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别推进工作,持续清理违规账号38.39 万个,违规短视频节目102.4万条。一大批“伪正能量”节目、借“网红儿童”牟利账号、“低级红、高级黑”内容得到清理,违规传播未经引进境外视听节目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互联网电视开展短视频业务得到规范引导。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11 日

(来源:人民网)

2021年全国受理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66亿件

2021 年,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1.66 亿件,同比增长1.8%。其中,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受理举报357.6 万件,同比增长56.2% ;各地网信办举报部门受理举报1247.7 万件,同比下降21.8% ;全国主要网站受理举报1.5 亿件,同比增长3.6%。

在全国主要网站受理的举报中,微博、百度、阿里巴巴、快手、腾讯、豆瓣、知乎、今日头条、新浪网、搜狗等主要商业网站受理量占75.6%,达1.1 亿件。

在各级网信部门指导下,目前全国各主要网站不断畅通举报渠道、受理处置网民举报。欢迎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络综合治理,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9 日

(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杜绝“形式主义”!国家发改委要求合理规划政务服务APP数量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要求合理规划政务服务APP、小程序、公众号的类别和数量,杜绝在线政务服务“形式主义”。

《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成为政务信息化创新的主要路径,逐步形成平台化协同、在线化服务、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监管的新型数字政府治理模式,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数字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规划》提出三大任务11 项具体工程。其中,要求加快服务融合,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体系。要进一步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优化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确保政务服务全流程公开透明、可追溯;整合构建统一互认的电子证照库,不断扩大应用领域,逐步实现全国互通互认。推广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电子发票、电子档案等应用。

优化完善 “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不断强化“照单监管”,建立多领域风险预警模型,探索开展智能化监管。合理规划政务服务 APP、小程序、公众号的类别和数量,整合实现在线政务服务“一窗办理”,避免门类多、种类繁,杜绝在线政务服务“形式主义”。进一步优化提升民政、社保、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公积金办理、退役军人服务等能力,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便捷普惠的公共服务。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6 日

(来源:人民网)

公安机关严打“网络水军”造谣引流等违法犯罪行为620万余个账号被依法关停

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净网2021”专项行动的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效等情况。

2021 年,公安部连续第4 年在全国部署开展“净网”专项行动,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客攻击破坏、非法制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据介绍,2021 年,各地公安机关共侦办相关案件6.2 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3 万余名,行政处罚违法互联网企业、单位2.7 万余家,维护了网络空间安全和网上秩序稳定。

随着“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的兴起,“网络水军”由最初的简单发帖“灌水”,逐步发展演变为实施有偿删帖、虚假刷评、造谣引流、假冒新闻媒体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误导社会公众,严重扰乱网上秩序。“对此,公安机关组织发起严打‘网络水军’专项会战。2021 年共侦办相关案件200 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 余名,依法关停‘网络水军’账号620 万余个、网站1200 余个,解散网络群组17 万个,查获大量伪造记者证、单位公章、营业执照等作案工具,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政委孙劲峰表示。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非法生产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在网上售卖、传播等问题,孙劲峰介绍,2021 年,共抓获私装窃听窃照设备偷拍的犯罪嫌疑人783 名,捣毁制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窝点13 个,查获相关器材及零部件4100余件,在电商平台下架非法窃听窃照商品3.4 万余件。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4 日

(来源:人民网)

“2021年度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揭晓

“2021 年度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线上发布会20 日在京举办,《“实验+直播”法破解“棉花肉松”谣言》《100+高校科学辟谣联合行动》《“请美国照照镜子”系列融合报道》《速回答!关于疫情的这些谣言,你信吗?》等40 篇(部)作品入选“2021 年度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聚辟谣之力扬文明之光”公益作品征集(第一季)活动也于同日启动。

记者了解到,本次评选共分组织策划类、政治经济类、社会文化类、科普知识类四个类别奖项。入选的优秀作品历经初审评分、网民投票、专家复审等环节,从中央和国家部委、地方网信办、主要媒体和商业网站等推荐的660余篇(部)辟谣作品中脱颖而出,内容涵盖党史国史、疫情防控、科普知识、经济民生等主题,以及社会热点、重大突发事件等,充分体现出内容真实、导向正确、辟谣影响力广泛、辟谣效果良好的活动宗旨。

据悉,中国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评选发布活动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自2018 年起已举办四届,旨在揭示谣言危害性,提高广大网民的识谣辨谣能力,清朗网络空间,不断推进网络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1 年12 月22 日

(来源:新华社)

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2021年)正式发布

近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指导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商用密码应用推进标准工作组共同发布《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2021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等文件要求,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研究,加快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等产业亟需标准制定,编制形成《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2021 年)》。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分类分级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安全应用服务等3 个类别、16 个细分领域以及76 个具体方向,对切实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加快建立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工业互联网企业安全防护能力、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0 日

(来源:新华网)

全国首个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投用

由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重庆数字经济人才市场挂牌仪式近日举行。挂牌仪式上,重庆市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发布了首批50 个“揭榜招贤”需求清单。50 个岗位中,数字要素驱动业岗位18 个、数字产品制造业岗位15 个、数字技术应用业岗位10 个、数字化效率提升业岗位7 个。

据介绍,这是人社部批复设立的我国首个数字经济人才市场,依托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平台打造。按照数字经济人才市场发展总体思路,到2025 年,力争打造成高端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基地、全国数字经济人才输送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4 日

(来源:人民日报)

全国首部!浙江省为公共数据立法

1 月24 日,《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明确了《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1 月21 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3 月1 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以公共数据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也是保障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基础性法规。

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据了解,《条例》在加强公共数据安全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条例》在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保护个人信息权益是条例的立法目的之一。考虑到去年8 月全国人大刚刚审议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作了全面详细的规定,条例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与上位法作了衔接,没有作出重复规定,强调收集数据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要遵守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强制性要求。”据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级巡视员尹林介绍,为了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条例》根据风险程度,将公共数据分为无条件开放、受限开放、禁止开放数据三类,并列举禁止开放、受限开放的具体情形。同时,《条例》明确开放范围和重点,要求制定开放目录和年度开放重点清单,优先开放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迫切需要等方面的数据。

此外,针对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问题,《条例》则严格限制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收集。《条例》明确规定已经通过有效身份证件验明身份的,不得强制通过收集指纹、虹膜、人脸等生物识别信息重复验证。《条例》强化了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对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收集的个人信息予以保密,只能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并在突发事件结束后采取数据封存、应用关停等处置措施。同时,《条例》加强了公共数据开放过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明确规定开放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应当经过匿名化处理或者取得当事人的授权同意,如当事人认为开放的公共数据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则有权提出撤回数据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5 日

(来源:人民网)

工信部回复人民网网友:将在3-5年内逐步取消来电显示费用

近日,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目前有部分老套餐附加来电显示费用,希望工信部支持对其减免。工信部回复,将继续推动基础电信企业扩大免费范围,在3-5 年内逐步取消来电显示费。

工信部介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精神,2014年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通告》(工信部联通[2014]182 号),放开所有电信业务资费,实行市场调节,由电信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和用户需求制定,不再由政府定价。

“我部非常重视用户针对来电显示费的意见、建议。”据了解,自2017 年起,工信部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在新增及在售套餐中赠送或包含来电显示业务,不再额外收取费用,并逐步推动存量用户迁移。截止目前,来电显示收费仅存在于部分未迁转、已经停售的老套餐中,占比低于2%。

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通过鼓励市场竞争和加强政策引导等方式,推动基础电信企业通过老旧套餐迁转、语音流量资源置换来电显示等方式,扩大免费用户范围,在3-5 年内逐步取消来电显示费用。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6 日

(来源:人民网)

发改委、商务部:鼓励深圳加快推进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制度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显示,为进一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推进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动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牵引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近日印发《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鼓励深圳加快推进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制度。

《意见》提到,要优化网络游戏、

视听、直播领域市场环境。支持深圳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深圳加强属地网络游戏内容把关和运营管理,加快推进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制度。授权深圳市电信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对属地APP 和互联网应用商店进行监督管理和执法。支持建立网络视听创新基地,鼓励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加大高质量视听内容供给,推动网络视听关键技术自主研发。支持深圳建设国际化网络直播电商服务平台,注重发挥全国性行业协会作用。

发布时间:2022 年1 月26 日

(来源:人民网)

2021年我国IPv6发展取得明显进展87款APP的IPv6流量占比超过65%

2021 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对照《深入推进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2021 年工作安排》目标任务,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工作责任,制定政策标准,完善安全保障,强化整体推进,推动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取得明显进展。各类网信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持续提升IPv6 应用广度和深度,加快构建IPv6创新产业生态,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12 月底,我国IPv6 活跃用户数达6.08 亿,占网民总数的60.11%。物联网IPv6 连接数达1.4 亿,移动网络IPv6 流量占比达35.15%,固定网络IPv6 流量占比达9.38%,家庭无线路由器IPv6 支持率达16%,政府门户网站IPv6 支持率达81.8%,主要商业网站及移动互联网应用IPv6 支持率达80.7%。主要年度指标超额完成,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网络设施和终端设备是IPv6 端到端贯通的关键环节。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已完成骨干网、城域网和LTE 网络IPv6 升级改造,新建5G 网络全面支持IPv6,骨干直连点均实现IPv6 互联互通。数据中心和域名系统基本支持IPv6,内容分发网络(CDN)和云服务平台具备IPv6 服务能力。市场上主流4G/5G 手机终端均支持IPv6,基础电信企业为宽带用户配发的家庭网关中,已获得IPv6 地址的超过80%。

加快互联网商业应用升级改造,是推动IPv6 规模部署和应用的重点任务之一。监测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我国国内网民使用频度较高的200 款移动应用程序(APP)均支持IPv6 访问,平均IPv6 流量占比达52.89%,其中87款APP 的IPv6 流量占比超过65%。

猜你喜欢

网信数字
国家网信办:严禁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网信证券破产重整揭幕
做好网信工作的几点思考
数字
答数字
18款直播类应用违法违规被关停
两部委联合发文加强网信领域社会组织建设
数字看G20
“网信事业”问世举措之天下之民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