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基础英语教学提质增效的思考
2022-11-16张智义张京龙
张智义 张京龙
一、引言
不可否认,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影响党和国家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不断出台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和解决。自1955年《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开始,至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多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均发文对减负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出台的减负政策相比,2021年出台的《“双减”意见》及其后续减负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中,英语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外语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也是巩固改革开放成果、加强中外交流的必由之路。[1]
二、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提质增效的路径
为了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提质增效,扭转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本文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严格落实立德树人整体目标,坚守基础英语教育初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英语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课程总目标设定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结合这两个基础英语教学纲领性文件,不难看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都强调以英语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它要求基础英语教学不能一味注重语言知识的过度积累和语言技能的超前提升。如果一味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势必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例如,“双减”政策实施以前,很多校外培训机构,也包括一些私立学校,以出国深造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将托福考试和海外高校入学考试的高分作为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给学生增加了英语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而少数公办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通过大量识记和题海战术,以揠苗助长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实际上挫伤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
(二)切实强化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优化基础英语教学内容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刚刚颁布的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还是2017版高中课程标准,都明确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作为基础阶段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四大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与既往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总目标相比,新的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从过去强调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从过去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转向了强调在语言能力基础上的文化、思维、学习品质的提升。这就要求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优化教学内容,转向在适度、合理的语言知识积累、语言技能增长的基础上,更注重综合学科素养的提升。
同时,落实“双减”,就要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将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融入文化、思维、学习能力培养中,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在文化、思维、学习能力培养上狠下功夫,实现以较少的学习投入,达到最大的学习产出。值得一提的是,在课程内容优化上,必须坚决按照六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融合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教学。即在选定主题的前提下,通过单元系列语篇教学,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融入语篇,并结合系列语篇在思维层面的层进关系,实现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认真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升基础阶段英语课堂效率
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2017版高中课程标准都明确了课程六要素融合、四大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是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促进语言、文化、思维融合发展的活动,帮助学生以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听说读写看等语言技能以及多种学习策略,获取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取文化精华,发展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涵养内在精神,指向知行合一,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中,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意义,建构文化知识,发展思维品质,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笔者认为,英语学习活动是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英语课程的最佳手段,与英语课堂效率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联,只有认真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基础阶段英语课堂的效率才能得到提升;课堂效率提升,才能真正实现课后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的“双减”。
英语学习活动提升英语课堂学习效率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由于英语学习活动是以主题为引领、语篇为依托,这就能够有效避免既往孤立、机械、反复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任务型教学,将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内化于师生设计的英语学习活动中,体现了语境化和社会关联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这样就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其次,由于学习活动观强调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各种有效的策略,在主动探究意义的过程中开展获取、梳理、概括、整合的学习活动,整合性地学习语言和文化知识,建构新知。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机会最大化、促进互动与意义协商,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四)优化英语课程作业设计,切实减轻英语课业负担
1.英语学科作业布置存在的问题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Herbart)曾指出:“作业是教学巩固的方法与手段;作业是一种性格方面的训练;作业也是管理的方法之一。”[4]现有的基础阶段英语学科课后作业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一是在语言知识层面,特别是词汇、语法知识层面,教师倾向于布置机械、重复、单一的训练,如部分学校使用的校本作业中就有大量词汇、句法知识点练习,他们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达到巩固所教知识的效果,而实际上恰恰适得其反。二是在语言技能训练层面,特别是阅读、写作技能层面,经常布置超前、超纲,超越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学习规律的作业,学生无法完成。很多家长反映现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的难度甚至跟过去高中一、二年级英语作业的难度相当。三是现有基础阶段英语课后作业缺乏弹性、分层分类和个性,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英语学科作业设计的对策
《“双减”意见》指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为了实现“双减”目标,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举措。一是切实减少语言知识层面的机械、重复、单一训练,对课后作业的总量进行控制。例如,可以通过完形填空等综合训练形式,将词汇、语法融入语篇。完形填空训练是一种很好地将语言知识融入语篇,在上下文语境中操练词汇、句法的手段,比单纯的词汇拼写、选词填空、句法填空练习更能提升学生对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难易适度的系列语篇的听解、阅读和读写综合训练。实践证明,持续、有效的语篇听读和读写综合训练对学生英语技能的提升帮助最大;而且系列语篇在主题的引领下构建了有效的语境,教师在设置练习时,可以将2~3个语篇组成的听解、阅读训练按照难易度排序,使学生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可按照不同级别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此类训练。
三是坚持作业的多元性,坚持弹性、分层、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和实施。[5]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未必都布置书面形式的课后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创意性的语言实践类活动,如讲述一个英语故事、设计一份英语小报、学唱一首英文歌曲等。
(五)完善英语课程测试结构,努力强化英语学习效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之配套的考试与评价改革。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测评也应该充分体现核心素养。新课标实施以后,日常教学中的成就性测试、学业水平考试、中考、高考等都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革。在考试与评价改革的众多任务中,其核心议题是:如何使基础阶段外语测试一方面能真正评测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另一方面又能够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需要额外的课外培训,落实“双减”的目标。我们认为,在“双减”的背景下,英语测试应该更加注重学科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具体实施的建议如下。
第一,优化测试结构。在客观题考查中,进一步减少缺乏语境的单一、重复、机械的词汇、语法考查题型(即传统的单选题),而使用完形填空形式。优化阅读理解客观题的设计,尽量使用主题引领的系列语篇,除传统阅读理解题型,如主题、细节、语义选择题之外,可以采用一些更能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题型,如段落排序选择、衔接连贯句选择等。增加主观题的比重,主观题更有利于设置问题情境、打破追求答案的标准化,提升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在主观题命制中,优化题干情境,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分别布置句子仿写、读后续写、创意写作等题型,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实现测评多元。可以采用课堂表现观察、课堂问答、课堂活动参与、课后作业批改,语言实践活动评级等多元评价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口语、听力等技能的评价,增加课堂评价的比重,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效率的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由于测试带来的过重学业和培训负担。
(六)改善英语教师队伍,继续提升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教师始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一方面,教师要真正理解落实“双减”目标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之间内在的逻辑,切实担负起提高课堂效率,肩负起英语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主体责任。例如,英语教师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英语课堂是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即把每一堂课应该讲授的知识点都跟学生讲授清楚;是否真正做到了以语篇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来实施课堂教学;是否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实践和迁移;是否真正做到了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其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等等。对于落实“双减”主体责任不到位的,所谓“课上不教课下教”的教师应该受到严厉问责。
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思考创新,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要对教学整体流程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完善的反思流程,充分了解各项教育目标是否都已经达成。同时通过反思与总结,感受教学流程的优势、特点,将学生反响较好、课堂氛围高涨、教学效果明显的环节进行整理,在之后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为基础英语教育提质增效,为实现英语学科的“双减”目标积累有益的经验。
三、结语
英语学科一定要在落实“双减”目标中发力,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课堂教学设计、课后作业布置、课程测试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全面落实新课标的要求,真正实现基础阶段英语教学质量提质增效、落实“双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