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题作文审题“四步曲”

2022-11-16☉李

小学生 2022年22期
关键词:表妹审题妹妹

☉李 丹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关。一上作文课许多小朋友就愁眉苦脸,布置下的作文一部分学生要么按时交不上来,要么照作文书上抄几段交来应付。这些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无从着手,不是抓耳挠腮,就是咬笔杆,无话可写。其实,作文并不难,难的是不会审题。只要审清题目,明确题意,确定了写作题材和范围,写作内容就可油然而生。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进行写作时困难重重,让人摸不着头脑。审题作为基本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审题能力是每一个小学语文老师的重要职责。习作是我们与人沟通、传递思想的途径之一。很多同学喜欢习作,乐于表达,可是,有些同学因为习作审题不准确,导致作文跑题,致使低分或丢分,非常可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习作提出明确要求:“能具体明确、文通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1]“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国谚语,这句话说的是:“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止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而对于小学习作中的“导语”是否能够精准理解,是决定能否到达“罗马”的关键环节[2]。而审题,就是对习作的题目做准确的分析,并且判定写作内容的思维过程。

审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审题准确,意味着作文成功了一半。“作文”审题的四个步骤,也称之为“审题四步曲”,对于写好作文非常重要。

以某小学三年级期中测试卷中的习作题为例,它是以话题的方式提示写作的要求。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可爱的小朋友;有的歌声动听,像一只小百灵;有的活泼好动,像一只小猴子;有的贪嘴好吃,像一只小馋猫……请选择一个小朋友,写一写他(她)的特点。自己取个题目。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习作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30分)

一、审题第一步:读一读,一字不漏

首先,我们进行审题的第一步:读一读,一字不漏。学生要静下心来,一字不漏地读三遍“话题”的内容。

之前案例:很多同学做习作题时,因为之前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等题目已经耗费了很多脑力,学生的精神相对处于紧张的状态。终于熬到了“习作”题,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有些同学到这里就长吁一口气,终于看见“光明”了。因此,这些同学在心理上反而放松了“警戒”,对作文要求“浮光掠影”或者“走马观花”。觉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有些同学,甚至天真地以为字数凑足就可以得分。无论是因为之前的题目学生已经耗费了很多精力,还是小看了作文分值的区分度……总之,对学生提出读三遍的刚性要求之后,可以减少一些同学的审题失误率。因为,文字的多次反复,会无意中强化认知的准度和深度。

在A班级实验时,老师没有提出读三遍的刚性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做题习惯完成试卷。结果,班级55名同学,有6名同学“跑题”。有的在文中写了几个好朋友,忽略了“一个小朋友”的要求;有的写成了童话故事,因为一眼瞥到了“小百灵、小猴子”等关键词;有的写成了自己班级的学习同伴,还写上了伙伴的学校、班级、姓名等真实信息……

二、审题第二步:画一画,标注序号

接着进行审题的第二步:画一画,标注序号。让学生在读3遍的基础上,用横线画出本次习作的明确要求,并且标上序号。

这个环节特别考验学生的耐心和细心,需要学生沉浸下来,在用眼睛读的同时,大脑跟进,认真剖析,有条理地分析出应该注意的版块。这个过程中标上序号,会更加凸显条理性。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可爱的小朋友;有的歌声动听,像一只小百灵;有的活泼好动,像一只小猴子;有的贪嘴好吃,像一只小馋猫……请选择一个小朋友①,写一写他(她)的特点②。自己取个题目③。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④。习作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在B班和C班进行实验,老师强调过习作第二步要求后,学生开始按照规则操作。30分钟后,学生交上了自己的文稿。老师经过一一检查,惊喜地发现,两个班级90个同学,都如实做上了记号。

俗话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摸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学生养成边读边动笔的习惯,对培养学生做事的“细致性”很有帮助。当学生读习作要求时,让他们作出记号,做事精准度也有了提升。

三、审题第三步:想一想,绕过雷区

在这几个要求中,哪个提示属于“雷区”呢?对,第④个——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这样的检测试卷来自市抽测,作文阅卷是在网上进行。为了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要避免可能出现的人为因素。因此,作者在习作中不能透露真实校名和人名。这样的规则,需要我们大家去遵守。

在实际习作过程中,学生经过了第二部“做记号”之后,会有不一样的情况发生。学生在考虑习作素材时,思维会呈现出一定的序列性。但是,部分学生在拟稿时,大脑中会不自觉地出现想象中的那个人物的样子和相关事件。在情景的再现中,“真实感”会深化。所以,不知不觉地会出现“现实版”的朋友。因此,在“下笔如流水”的过程中,真实的同学信息会自然流露。如果,习作书写完毕,恰好赶上下课铃响,那这个“雷区”可能就没机会排除了。

所以,第三步,要在“雷区”位置强化规则,做完必须排查一下“雷点”。这样,就不会功亏一篑。

四、审题第四步:选一选,紧扣话题

当学生知晓了熟悉了写作要求,接下来就是该紧扣中心选择素材了。材料中的“百灵鸟”“小猴子”“小馋猫”的指向都是人物,都是可爱的小小人物。从年龄特征来看,应该是与作者年龄区间不大的人。其次,这个人物是有特点的人,能是会唱歌的他,可能是活泼好动的他,可能是馋嘴的她……

作前指导,老师可以精心设计几个问题与同学交流。

师:同学们,这次习作的主题是什么?

师:对,写一位有特点小朋友。同学们,这次习作的对象不是两位、三位,而是一位;他是小朋友,不是大人。同时,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要通过事例来体现他的特点。

师:同学们,看到这样的写作要求,你第一时间会想到哪位小朋友?那么,他(她)或许就是你首选的习作主人公。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第一个进入你大脑中的那个小朋友是谁?他有什么特点?想好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开始吧。

师:同学们交流得很愉悦,相信已经选好了写作对象。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位三年级同学的习作《我家的“糊涂王”》,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开始读吧。

弟弟已经八岁了,常常会做出一点糊涂事来!正如妈妈给他起的花名:“糊涂王”!

记得有一次,弟弟吃完早餐,准备打电话给同学预约下棋。弟弟找遍全身的口袋,都没有找到手机,这会儿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他自言自语道:“我今天吃早餐的时候还看见手机!难道是手机‘飞走了’?还是有人入屋‘偷东西’?”弟弟疑惑不解,却怎么也想不起手机放在哪里。后来弟弟索性全家总动员,让大家都来帮他找。妈妈找遍房子的每个角落:把衣柜里的衣服全都拿出来,放在地下,几乎把全部房间都翻了个底朝天。爸爸找遍客厅的每个角落:客厅里的东西都掉在地板上……

于是我想到弟弟不习惯关手机,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有办法!”“你这丫头净添乱,一边玩去!”妈妈不耐烦地说。弟弟也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说。“如果你帮我找到手机,我就用自己的压岁钱给你买一个芭比娃娃。”我高兴地回答:“可不许反悔哦!”。于是,我拿起电话拨通了弟弟的电话号码。

大家都竖起耳朵来听,突然,一阵悦耳的铃声从冰箱里出来,我马上过去打开冰箱,果然找到了手机。原来,弟弟吃完早餐,把剩下的饭菜连同手机一起放进了冰箱。“弟弟,别忘了我的芭比娃娃”!我一边把手机交给弟弟,一边得意洋洋地说。全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只有弟弟垂头丧气地拿着他的手机愣在那里,像个泄气的皮球。

这就是我的弟弟,我家的“糊涂王”!

好,接下来,请大家静下心来,在记忆中仔细搜索,说出你心中的他(她)的故事吧。

在D班进行实验,老师让同学们听过范文之后,老师组织同学开始交流自己心目中的他或者她。有了范文引路,同学们能够扣住一位主人公的一个特点进行交流。首先,是大声说给自己听,老师根据同学的状态,记录声情并茂的人选。其次,是小组内进行交流,说出文章主人公最明显的特点和事例。最后,邀请最想全班分享的同学上台交流,老师和同学进行点评。在这三个环节中,同学们不仅对自己的写作对象和事件强化了认知,且无意中学到了同伴遣词造句的“亮点”,为自己的书面语言积累了功力。同时,老师和同学的点评,在一定程度上为全班的写作提高了要求,作出了有效引领。

在学生动笔写作过程中,发现学生经过了口头的描述交流之后,动笔成文显得娴熟很多。有的写出了邻家哥哥“大嗓门”的特点,让班主任“一耳定职位”,成为班级的体育班委;有的写出了小玩伴的“巧手”特点,因为她在手工比赛中把面条做成了各种造型……

学生习作:《我的表妹》。

我有一个表妹,他经常会给我出“状况”。虽然每次都让我“百感交集”,但是,我仍然喜爱这个“开心果”“捣蛋鬼”。

妹妹今年五岁了。我提前给她买了一把水枪,想在她生日那天给她一个惊喜。生日那天,我去参加她的生日宴会。当我到妹妹家时,我在厨房里发现了插着蜡烛的生日蛋糕,却发现蛋糕上的蜡烛少了四根。我很奇怪,就问妹妹:“你今年多少岁了?”“我五岁你都不知道?”“那你的生日蜡烛怎么少了四根?”我理直气壮地追问。妹妹突然睁开眼睛,恍然大悟地说道:“天哪,哥哥!别的蜡烛被我弄丢了!”过生日弄丢蜡烛,这可是我第一次遇到。

妹妹不仅“马大哈”,还会搞“恶作剧”。有一次,我睡午觉,但是却睡不着,就想去妹妹的房间吓她一下。可是我一开门,我的头顶就落下了一只小桶,桶里的泡沫球“天女散花”般地撒了一地。这种情况把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可笑的是,本来,我是用这个桶去吓妹妹的,没想到反而把自己给吓得魂不附体了。

虽然妹妹有点淘气,可是她的“专注力”让我十分佩服。

有一次,我带了几个朋友一起去妹妹家玩。可是恰好她的妈妈给她布置了很多作业,而且还让我在旁边监督。到底是和朋友玩?还是写作业?我估计妹妹会和选择朋友一起玩。但是,她反而选择了“去写作业”。无论他的朋友在身边怎么大声吵闹,她还是专心致志地做作业。过了一个小时,她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之后才和我们一起玩耍……

也许在别人眼里,表妹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点“恶作剧”的。但是她身上的优点也很多,我就是欣赏这样的表妹!

喜欢她,需要理由吗?

点评:《我的表妹》这篇习作,是一位三年级孩子的原创文章,他的确有这样一位可爱的表妹,表兄妹俩感情很深,胜似亲兄妹。小作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准审题,确定的描写对象为自己的表妹,符合“小朋友”的要求。接着,作者通过三件事情,有详有略地描写出表妹有时“马大哈”,有时“恶作剧”,有时“专心致志”的多面形象。向读者展示了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形象。在习作中,小作者成功规避了“人名、校名”,直接用“表妹”来称呼。难能可贵的是,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表妹的喜爱之情,可谓是“动静嬉闹都欢喜”,真的是“她在闹,我在笑”的纯美境界。

总之,让学生养成习作中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提高审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习作”成为学生无障碍的交流方式。审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几乎无捷径可走。只有在教师不断地分析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和积极巩固中才能逐步养成技能。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能在他们的学习中形成和发展,教师要让他们从“学会”过渡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表妹审题妹妹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我的妹妹不爱我
我的妹妹 等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带妹妹
“表妹”的由来
表妹姐
回本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