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威宁县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11-16郭旭胡俊鸿杨婷刘训航何德福吕卜

食品工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威宁荞麦贵州省

郭旭,胡俊鸿,杨婷,刘训航,何德福,吕卜

贵州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贵阳 550014)

荞麦学名为Fagopyrum esculentumMoench,有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之分,广泛分布于亚洲和欧洲部分国家和地区。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是荞麦栽培的起源中心之一,荞麦种植和食用的历史悠久。在长达2 000多年的栽种过程中,积累下相当丰富的关于荞麦形状特征、栽培技术经验和食用方法的记载,为荞麦产品的开发准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1]。到宋元朝时期,荞麦成为国人经常食用的粮食作物。明代后期,由于玉米、马铃薯、甘薯等美洲高产作物在我国广泛传播和大力引种,荞麦的相对地位下降[2]。但由于荞麦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对肥料敏感,生育期短,北到黑龙江、南至海南省、东抵台湾省、西至青藏高原,都有荞麦种植。近几年我国荞麦年均产量约在50万 t,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四川、贵州等省区[3]。根据“一县一业”战略部署,贵州省大力支持威宁、纳雍等7个县市布局荞麦产业。从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来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简称威宁县)是贵州省荞麦产业最为集中的区域。故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采用“解剖麻雀”“以小见大”的方法,通过对贵州省威宁县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的探索,以探寻荞麦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1 拥有较好的荞麦产业发展资源

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面积6 298 km2,位于东经103°36’~104°45,北纬26°30’~27°25’,北、西、南三面均与云南毗邻。80%以上的地区海拔超过2 000 m,平均海拔2 200 m。年平均日照达1 812 h,年平均气温10 ℃左右,年均降水量960 nm。日照强、海拔高、温差大是其典型特征[4]。以岩溶地貌为主,石漠化分布较广,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曾是国家减贫和开发的重点扶持地区[5]。威宁县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是理想的荞麦种植区[6]。在彝文古籍中,对荞麦相关记载极为丰富。表明在彝族聚居的威宁一带,很早就有了荞麦的种植和食用,对荞麦的认识也不断深化[7]。据汉文文献记载,清代初期,威宁及其附近一带区域,已广泛种植苦荞和甜荞[8]。贵州省威宁县拥有支撑荞麦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历史文化基础。

1.2 具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一是种植面积较大,产量稳定。近年来,威宁县荞麦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8万亩(1亩=666.67 m2)左右,年产量约3万 t。二是形成一定的加工能力。各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8万 t。三是良种繁育和推广取得成效。开发出“黔苦5号”“黔苦7号”等苦荞新品种,“黔苦7号”亩产达285.97 kg[9]。四是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群众”发展模式,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

1.3 荞麦产品体系粗具雏形

荞麦中脂肪含量在3%左右,与大米等谷物中的脂肪含量相当。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禾本科粮食作物,达10%~15%;氨基酸种类齐全,赖氨酸含量是大米的2.7倍。荞麦中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和B族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的成分,对身体发育和新陈代谢有着积极的意义。荞麦中富含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10]。在现有荞麦产品中,一部分作为主食直接食用,一部分加工为各种饮食品和日用品,荞麦壳也能加工成相应的日常用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1]。根据调研所得,威宁县已开发出荞麦主食、荞麦休闲食品、荞麦发酵产品、荞麦壳制品、荞麦茶等不同产品。

1.4 威宁荞麦地理标志保护初见成效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受到区域历史文化因素和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因其能够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综合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12]。威宁生产的荞麦产品“威宁荞酥”获2007年贵州省名特优产品称号,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2016年,“威宁荞麦”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此外,“威宁苦荞”“威宁甜荞”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

1.5 威宁荞麦产品市场影响逐渐彰显

威宁县荞麦产品市场影响力逐渐得到彰显。其一,销售渠道渐次拓展。除了利用传统米面食品店、粮油店、连锁超市等营销渠道外,还积极开拓电子商务、微商微店等新型交易渠道。其二,随着威宁县荞麦产品市场的拓展,消费者逐渐了解荞麦产品健康价值,对荞麦产品的认知不断丰富。其三,切合当前消费潮流,荞麦产品文化不断丰富。除了通过产品本身的特性吸引消费者外,威宁荞麦产品还通过产品文化塑造,将产地、特性等不同层面展现给消费者。

1.6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荞麦产业发展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在政策及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荞麦作为贵州省特色粮食产业中的重要板块,省市县各层面均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在省级层面,不断提高荞麦产业的相对地位,每年均下达相关扶持资金,对荞麦等贵州省优质特色粮食产业发展项目进行专项支持。在市县一级,除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层面战略部署外,还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在威宁县政府工作报告中,荞麦产业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2 贵州省威宁县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点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及政策扶持下,威宁县荞麦产业取得一定程度发展。但据调研所得,威宁县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难点问题。

2.1 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集群效应不明显

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难点问题,便是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未能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受限于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现状,威宁县未能形成聚焦于荞麦产业及其产品开发的特色产业集群。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虽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但因产业规模较小,尚未形成以威宁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荞麦产业专业集群,集群效应和规模效应尚未得以显现。

2.2 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推广难度大

贵州省威宁县的荞麦种植,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山区,地势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种植区域分散且地块狭小,地形复杂多变。受种植规模、地理条件及经济等因素限制,无法实现大规模集中化种植。播种方式以传统方式种植为主,多采取撒播和牛耕的方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人工作业[14]。荞麦标准化种植实验项目取得一定成效,但因荞麦单位产量较低,收获量和经济收益相对低于其他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加上农村土地流转困难,荞麦种植地块分散,现代山地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推广难度大[15]。

2.3 产业链和价值链较短

威宁县荞麦产业主要围绕种植和粗加工展开,荞麦产业链和价值链均较短,参与各方利益难以得到满足。首先,威宁县荞麦产业主要围绕种植和粗加工展开,产业链条较短。其次,介于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实际,威宁县荞麦产业价值链条也较短。再次,利润空间有限且未能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荞麦种植环节所创造的价值有限,后端加工和产品开发乏力,导致威宁县荞麦产业价值链较短且利益分配不合理。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加工企业利益空间也较小,从长远来看将给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16]。

2.4 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需进一步加强

威宁县荞麦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存在短板,长期来看将影响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品牌影响力有限。威宁荞麦及其制品,在贵州及周边区域市场上享有盛誉,但“威宁荞麦”未能成为“贵州刺梨”这样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地域品牌[17]。其次,是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引领,需要打造在特定区域较为知名的品牌,以知名品牌为引领带动威宁县荞麦产业的发展。再次,威宁县荞麦产品市场拓展面临着其他难题。

2.5 科学研究和要素投入不足

基础科学研究存在短板,加上要素投入不足,导致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首先,是种质资源调查和新品种开发存在短板。已培育出“黔苦5号”“黔苦7号”等新品种,但整体上通过审定的新品种较少。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和推广栽培的速度跟不上荞麦产业发展步伐,制约荞麦产业发展后劲[18]。其次,是对威宁荞麦营养特征和开发利用相关研究存在短板。无论是基础性研究还是技术推广上,多停留在初级加工方面,导致荞麦精深加工整体利用率不到10%[19]。第三,要素投入不足。在针对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的调研中发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不足,是现阶段重要制约因素。

2.6 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瓶颈

县域经济和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是关切贵州省围绕“四新”抓“四化”的重要支撑。有研究表明,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村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影响,产业融合度提高空间溢出效应明显[20]。然而据对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的相关调研显示,威宁县荞麦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度低。现阶段主要聚焦在一产(种植)和二产初级产品加工阶段,围绕荞麦所开展的科学研究、仓储运输、商贸流通、产品开发、创意设计、观光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等,均存在较大的短板。

3 贵州省威宁县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针对贵州省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存在的诸多短板,可从几个方面着力,推进贵州省威宁县荞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1 扩大荞麦产业规模,打造威宁荞麦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集群能够推动产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是“产业振兴的重要助推器”[21]。贵州省威宁县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走集群化发展之路。一是在省级层面,应制定荞麦等特色粮食作物集群化发展规划,围绕威宁等重点荞麦产区推动全省荞麦产业空间集聚。二是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围绕荞麦产业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和布局资源,推动形成以威宁为核心的荞麦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扩大荞麦种植规模,夯实产业集群发展根基。要推动荞麦产业集群的形成,还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3.2 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威宁县荞麦产业迈上新台阶

在耕地面积一定的前提下,集约化经营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增产增收和农产品供给的增加[22]。威宁县荞麦产业要取得高质量发展,集约化经营是必由之路。一是应进一步发展荞麦专业合作社,打造涵盖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的荞麦专业合作社,从而降低荞麦种植、加工、销售主体的市场风险。二是继续推进威宁县“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23],加快威宁县荞麦产业现代化步伐和集约化经营。三是由政府和农投公司等平台公司为主,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推行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四是创新发展模式,紧紧围绕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参与主体,推动威宁县荞麦产业兴农富民之路迈上新台阶。

3.3 推进威宁荞麦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耦合发展

在现代农业尤其是精细农业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耦合发展是关键的一环[24]。一是着力延伸威宁县荞麦产业链。在产业链前端,可加强良种繁育,确保产业链条完整和荞麦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在产业链后端,走荞麦加工精细化之路,不断提升荞麦产品附加值。二是提升威宁县荞麦产业价值链。在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链条中,聚焦价值创造关键环节,多渠道多方式促进价值创造和价值转化,提升威宁县荞麦产业价值链。三是着力完善利益链。准确把握种植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及其行为模式,照顾好各参与主体的利益,推进利益链和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

3.4 加大威宁荞麦产品市场拓展力度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品牌化和市场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选择[25]。以龙头企业和地域品牌为引领,走品牌化发展的市场营销之路,是威宁县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持续着力打造“威宁荞麦”区域品牌,将“威宁荞麦”地域品牌,打造成与“景德镇陶瓷”“仁怀市酱香型白酒”这样全国知名、区域内占据绝对优势的强势地域品牌。二是挖掘威宁荞麦独特价值和品质特征,通过科学研究、宣传推广、产品塑造、品牌打造等系列运作,创新威宁荞麦产品体系。三是对威宁荞麦产品进行重新定义,提升产品附加值。四是走整合营销传播之路,真正实现在营销中传播、在传播中营销的整合营销之路,从而实现威宁荞麦产品品牌化发展的市场之路[26]。五是借助“黔货出山”整体战略,推动威宁县荞麦产品国内外市场拓展。

3.5 加大要素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强威宁荞麦产业发展动能

以土地和水资源等为代表的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农业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技术进步之间的不同组合是推动农业进步的重要力量[27]。就威宁县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而言,应进一步加大土地投入力度和投入方式,促进威宁县荞麦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劳动力素质提升上下功夫,不断提高荞麦产业链条各环节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作用。

3.6 以“荞麦+”推动威宁荞麦三产融合发展

三产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贵州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样本[28]。威宁县荞麦产业要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还应该走三产融合的发展新路。紧紧围绕荞麦产业发展这一核心,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链接好一、二、三产业,不断推进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在全域推动荞麦+旅游发展模式,促进荞麦+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荞麦产品+创意设计发展;推动荞麦+互联网营销服务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打造荞麦爆款产品。

4 结语

综上所述,贵州省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威宁县拥有较好的荞麦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其自然地理环境与荞麦生长种植所需条件若合符节。经过多年的发展,威宁县荞麦产业具备一定程度的发展基础,荞麦产品体系已初具雏形,形成“威宁荞麦”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域品牌,在市场上渐次得到消费者的喜爱,省市县各级政府对荞麦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威宁县荞麦产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导致集群效应不明显,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推广难度大,产业链和价值链较短,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需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要素投入不足,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瓶颈,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克服的问题。只有真正解决现阶段发展所面临的难点问题,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县域产业特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区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威宁荞麦贵州省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红山荞麦看木森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变黑的荞麦
荞麦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威宁自治县委离退局组织观看《石门乡精神》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盘县老年门球队在协作赛上获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