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策略:将“语文要素”转化为“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2022-11-16侯国林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汪泉小学
侯国林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汪泉小学)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关于学生的阅读编排,体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理念。其编排的主要特色是“双线组元(即人文话题和语文要素)”“三位一体(即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其中,语文要素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文要素正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内核,其他与之相关的都可以视作是其延伸。因此在语文教学时,如果能够抓住语文要素去实施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达成预设的目标。当然这也不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好教学策略。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其中让学生进行阅读是基础之基础,相应的,在阅读教学时,要有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本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整体、系统的解读,以将教材中的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要将语文要素转化为核心素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日常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为语文要素向核心素养的转化提供一个有效的空间。这个空间应当围绕听说读写来进行。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获取信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选择有效的阅读策略,就可以促进语文要素向核心素养的转化。
一、整体性策略,让学生的阅读主题化
统编教材是以单元为载体编排教材的,每个单元中的篇目都存在着关联。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不仅要基于整体的篇章进行阅读,而且要基于单元教材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只关注知识点而忽视面的阅读格局。通过整体性的语文阅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的阅读主题化、层次化、结构化、整体化。
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一个神话单元,教学这一单元的篇章时,教师要站在整体性的文体视角,从神话的语文要素入手进行解读,包括字面的理解、篇章结构的理解等。要让学生主动地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对神话文本进行解读,从而把握神话文本的主要内容。从多篇神话文本的解读中把握神话这一文体的特色,即“神话中神奇的想象”“神话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等。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一篇神话时,笔者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关键词,如“混沌”“拿起斧头”“分开天地”“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中”“天和地终于形成了”等等。通过这样关键词的提炼、检索,学生能够认识到盘古开天地的主要过程、前因后果等,并能用简洁的话语概括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通过主要内容的了解,引导学生把握神的形象,领略神话永恒的魅力,激活学生飞腾的幻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由此及彼的阅读,将神话单元的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解读。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介一些经典性的神话文本,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感受、体验神话文本的意蕴。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方式尤其适合整体性阅读。通过一组文章,学生能深入了解一个人文话题,能深刻把握一种文体。相对于传统的单篇教学来说,整体性策略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在这个视野里,一组多个文本同时出现,文本与文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发现这些文本的区别与联系,然后从中寻找到相通的地方,这个相通的地方与文本的主题往往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在整体性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主题,从而反过来促进学生对多组文本的共同、深入理解。同时,整体性阅读策略的运用,还意味着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多要素,学生对这些要素的理解与把握,可以在整体阅读的视角之下有所侧重,从而让学生的整个阅读显得错落有致,这样自然也利于所阅读文本主题的体现。总体来说,通过整体性阅读,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进而获取更多的阅读方法。在整体性阅读中,学生依据文章特点,灵活选用不同方法,对文本进行主动解读。
二、推论性策略,让学生的阅读有序化
学生的语文阅读并不是静态的、固化的阅读,而是动态的、推论性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高速运转。所谓“推论性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经验以及文本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推导出新的文本信息的一种阅读策略”。推论性阅读,有助于培育学生的阅读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发现眼光、发现的大脑,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不同学段对于学生的阅读推理性、推论性有着不同的规定,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等理解词句意思,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推论性阅读;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推论词句意思,并且要求学生能体会这些词句在文本中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自身积累等,推论词句意思,辨别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等。通过推论性阅读,能有效地培育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见解的阅读者。比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一个科普性的知识单元,因而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通过推理积极解决。在教学精读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推论,比如当学生看到文题时,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猜想,如“笨重的恐龙怎么会飞向蓝天呢?”“一定是有翅膀的小恐龙演变而成的”等等,他们会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恐龙演化为鸟类的猜想过程。在这里,笔者引导学生紧紧地扣住“飞向蓝天”“恐龙”这一看似矛盾的地方,引发学生质疑、猜想,并通过阅读来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推论、自主探究,实现学生的自主性阅读、自主性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指激发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将自身所学的新旧知识进行融合。推论性策略的运用,本质上是指向学生思维的,因为推论的过程必然意味着学生首先要占有丰富的资料,要激活自己已有的经验,只有做到这一点,推论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开始推论的时候,学生会充分运用自身的思维,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会让学生的阅读不断深入。这个深入过程不同于一般的随机深入,而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之下,学生沿着预设的路径逐步推论,如此不仅课文的主题会逐步呈现,学生所经历的也就是一个逐步深入的阅读过程;同时推论也发展与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也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有意义的推论,能助推学生提炼文本信息,引发学生积极地猜想、驱动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有意义的推论,让学生把握策略要点,掌握学习的关键,从而有条不紊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三、关联性策略,让学生的阅读结构化
所谓“关联性策略”是指“学生在阅读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联系自我的阅读经验等而展开的一种阅读方式”。在关联性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联系生活、图画、上下文和已有经验展开阅读、展开想象,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要义等。通过关联性阅读,引导学生攻克难懂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从而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例,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我不能失信》这一课,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让学生产生一种移情性的理解,触发学生真切的生活化感受。比如在探讨宋庆龄守信时,引导学生反躬自问:宋庆龄一直等到全家人从伯伯家吃完午饭回来,仍然没有等来小珍。如果你是此时的宋庆龄,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守信或者失信的事?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宋庆龄说过的话,从而引导学生更加认同宋庆龄信守诺言的可贵品质。再以联系上下文为例,教学《剃头大师》这一篇课文,笔者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这样一句关键的话语——为什么说“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学生会主动从文中去寻找语句、证据,如文中的“随便处置”“无所谓”等关键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小沙是个极好相处的顾客,了解到小沙宽厚、包容的品质,并且学生对文章的主题——“剃头大师”的真正含义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关联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关联性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联性阅读,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相互研讨。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来说,在关联性策略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就显得不再孤立,学生阅读过程中思维的触角就可以向多个方向延伸。延伸意味着关联,关联意味着结构,结构意味着学生的阅读更加有序,更加立体。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阅读形态,学生在结构化的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呈现出高度结构化、关联化的特征,常说的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就体现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特点,整合相关知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逐渐领悟到关联阅读的本质特点、应用规律等,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习得关联阅读的策略,由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四、监控性策略:让学生的阅读反思化
语文阅读不仅包括学生对语文教材内容的认知,更包括学生对语文教材、对语文阅读过程等的元认知。监控性策略是指“学生根据阅读目的、任务等对文本进行主动的信息提取、筛选、区分的过程”。在监控性阅读中,学生会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如哪些内容需要精读,哪些内容可以略读,学生的阅读带有明显的目的性、选择性等。监控阅读是一种自我认知、自我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高阶的、综合性的阅读。
在监控性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规划任务、调控过程、评估阅读,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状态、认知水平等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调整,以便让学生的阅读指向学生语文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比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宇宙中,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的存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探寻文本的中心句——“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进而能调动自我的元认知技能,从而主动地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去主动地查询资料,并在课文中做好批注。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展开积极、主动地交流,教师通过比较,能够发现各个小组汇报中的不足与优点,从而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由此根据调整后的计划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再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度介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阅读。在监控性阅读中,学生能主动地破解“困惑”,主动地突破“瓶颈”,进而能在文本阅读中做到关联前后、全面思考。
实施监控性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更要求学生能自主管理阅读,这类似于一种元认知策略。监控性策略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自我监控,如果在监控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然后想方设法地去强化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那么学生的阅读重心也就从文本转向了阅读本身,可以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阅读是学生输入信息最重要的方式,阅读能力越强,也就意味着学生的信息输入量越大,输入的效率越高。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对自我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技巧等,从而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当学生学会阅读时,就是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与阅读策略之时。
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段、学情和文本特点引导学生阅读,对学生积极助读,从而促进学生通过阅读积极习得,不断丰富阅读策略教学的育人价值。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必须依赖于具体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策略是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教学理论学习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教学策略保证了他们与文本之间的有机交流,保证了他们将文本中的营养转化为自身成长所需要的营养。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策略是将教材中“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