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策略分析

2022-11-16郑保利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1期
关键词:森林草原火灾森林

郑保利

(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呼伦贝尔市支队海拉尔区大队,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0.引言

对于森林草原火灾来说,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不仅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破坏性,而且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波及到较大范围,将会以较快的速度蔓延和扩散。这种自然灾害具有较大的危险程度,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火势的控制和扑灭,会在大范围内造成森林草原资源的破坏,威胁附近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我国重点的森林草原地区,必须要做好防护工作,树立起高度的防火意识,从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森林草原生态的稳定性。

1.加剧森林草原火灾的潜在危险因素

1.1 气候异常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全球范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这种全球气候异常的状态下,导致高温天气、自然灾害等问题频繁出现。而对于我国来说,在应对全球的气温变化较为敏感。近些年我国的地表年均气温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以10年为单位平均升高0.24℃。因此,在这种干旱、高温的气候条件之下,就会使得森林中的大量水分蒸发,降低森林的湿度,让森林变得更加干燥,这也使得其更加具有易燃性,容易产生森林火灾。特别是在秋天和冬天森林的干燥程度更加显著,而且这一阶段较少有降水天气,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起森林草原的防火问题。随着近几年温室气体的持续增多,推进了全球变暖的进程,使得在全球范围内,气温也以持续上升的走向不断推进,因此这也就增加了异常天气出现的概率,比如说高温、干旱、强风等异常天气的影响下都会加大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1]。

1.2 可燃物增加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具有较大的森林草原面积和储蓄量,从整体上看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向。但是,在这种森林草原的背景之下,也会在防火问题上造成更大的压力和负担。这些年,为了落实我国的生态环保的策略规划,加大了对于森林资源的建设,同时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也停止了天然林商业采伐的步伐,这也就造成了大量的可燃物的堆积。在一些地区中,由于可燃物的不断增加,超过国际限定的容易引发火灾的界限范围。而且当前的森林资源普遍不具有较高的质量,以中幼龄大森林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因此,从整体上来看森林不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如果发生火灾问题,将会酿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与损失[2]。

1.3 人为因素

对于森林草原火灾来说,其具体的发生条件包括气候、火源以及可燃物。通过有关调查研究表明,森林草原的火灾具有可预防性,能够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下,进一步控制火源和可燃物之后,再通过对于气象的预测,在火险天气加强防控工作。如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降雨天气,再加上高温、低湿,空气中没有较大的饱和度,这也会使得土壤以及森林中的植被出现干燥的问题,同时在人为、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就会增加火灾发生的概率,出现火灾的概率,还会由于地区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我国来说,火灾的发生概率仅仅占1%,而大部分的火灾都是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比如说吸烟、林间驱蚊等,这些都会间接地引发火灾。

1.4 种植结构不合理

当前,为了解决土地荒漠化的问题,各地政府都大力推进了造林工作的高效开展。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造林工作,存在不合理的种植结构设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树苗已经成长为森林。因此,在这种不合理的种植结构之下,也会加大防火隐患,为了避免水土流失问题的出现,在进行树种种植时,较多选择的是针叶林,具有更大的易燃性。这种单一的树种如果出现森林火灾,将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地蔓延,火灾控制和扑救的难度较大。

2.当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现存问题

2.1 责任制度的不足和缺失

当前,为了进一步落实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在具体的防火结构中进行了应急管理部门的设置。但是相关的法律条规的修订工作有待完善和加强,使得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缺少明确且健全的权责划分。因此,在具体的防火工作中,就会有显著的问题出现。比如说对于防火的重视力度不足,各项措施政策不完善,在进行具体的责任分工时也不够明晰。

2.2 火源管控具有较大难度

近些年,我国推进了多项重点的生态工作项目,比如说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天然林资源保护等,进一步地拓展了森林草原的面积。同时,森林中具有足够的降水量,在这种充沛的雨水条件之下也会更加利于杂草的生长,使得整个森林中具有更多的可燃危险性。而且随着林业旅游的加速发展,在草原中引进旅游项目,带来了更多经济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加大了草原中的人流量,所以也就频繁出现露营烧烤等活动。甚至一些游客还会随意丢烟头,因此在这些违法用火行为频频发生的情况下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另外,近些年在耕地内也不断地增加了对于杂草秸秆的焚烧,这些都会对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我国的传统民俗习惯的影响,在很多节日人们都有上坟烧纸的习惯,这也会大大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3]。

2.3 火灾救火的反应速度慢

由于森林草原都具有较为复杂的地形特点和地貌,而且面积比较广阔,因此在火灾发生以后,从发现到救援至少要经历1h~2h,反应速度难以提升,因此往往就会丧失最佳的火灾救援时间,导致火灾的大面积蔓延和扩散,进一步增加救火的难度。同时,在防火团队中,所设置的工作人员普遍能力水平不高,缺少系统化的人员培训,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从整体上来看,救火的专业性有待提升。

2.4 防火宣传工作落实不到位

对于我国所开展的防火宣传而言,以群众宣传为主,却忽略了对于干部职工所做出的宣传工作。因此,这也就使得一部分干部职工,在面对森林草原的防火问题上,出现意识的缺失,有关知识的掌握也不够扎实。而且对人民群众所做出的防火宣传也不到位,不能够真正提高人民的警惕性,难以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因此,虽然每年都会开展防火宣传工作,但是所实现的效果不佳,并未切实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

2.5 基础设备不完善

在一些地区的财政预算中,并没有将森林草原的防护资金纳入其中,因此只能够依靠林草部门进行设备和资金的提供,使森林草原的防火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所配备的各种防火设备也不具有较高的先进性,在数量上还存在不足也会使得整体上的救火能力低下[4]。

3.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有效策略

3.1 建立领导责任制度

为了进一步健全森林草原防火系统,就要进行领导责任制度的确立,从领导层面出发,加大对于森林草原防火问题的重视力度,并且能够将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按照区域进行领导的划分和安排,落实领导责任制度。同时还要对不同领导所属的管辖范围,进行明确划分,让领导根据自身的管辖区域进行科学防火策略的制定,设计出高效、合理的防护方案。再由领导进行责任分配,让每一块森林区域都有一个负责人进行监管,维护森林资源的安全,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不会受到侵犯。一般来说,在林区的交界地属于防火工作较为薄弱的地区,同时在这些地段也较常出现火灾问题。因此就要确立联保工作制度,在联防区内进行防火协议书的签订,保证联防作用的有效落实。同时还要定期组织有关的会议,进行一个较为完善且严密的防范网的构建,万一出现火灾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开展联动营救,避免责任的互相推脱。

3.2 促进森林草原防火信息的统一建设

要进行森林草原防火制度以及内容的确立,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并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统筹。通过网络机房能够构建一个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的森林草原防火管理。以平台为媒介,能够实现数据共享,之后将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充分结合起来,让森林草原具有更高的防火水平。同时还要从智能化的角度,进行火灾综合管理体制的确立,促进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强化管理能力,能够对火灾进行科学的治理,大大减少由于火灾所带来的损失,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的后续影响,从而达到对森林草原中的动植物以及生态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5]。

3.3 坚持防范为主

必须强化对于森林草原防火的宣传和引导,能够从全民的范围内增强人们对于防火的认识,积极地组织防火宣传教育,向人民群众进行森林防火策略、火灾扑救方法以及避险操作的科普,能够让群众在面对火情时,具有更加熟练的应用技能。特别是对于一些节日,比如说春节、清明节,必须要能够确保宣传工作落实到位,将其宣传效果发挥出来。有关的林场单位要能够做好广播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于一些火灾频发的危险阶段要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宣传效果。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森林防火令的发布,避免出现宣传死角,逐渐地促进人们养成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增强人们的防护认识。另外,也可以在宣传资料内运用一些反面的案例,对人们提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通过这些现实中的案例,人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一旦发生草原森林火灾所带来的巨大破坏以及严重的后果,这样就能够通过活生生的真实悲剧,不断地警示和教育人们能够对于森林火灾抱有严肃警惕的心理来对待。其次,还要进一步强化对于火源的管理,从根源上将可能会引发火灾的因素扼杀在摇篮里。在防火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火源管理,必须要对于野外明火的使用做到明令禁止。并且在各大节日和活动中也不能出现用火的行为,特别是对于一些危险的地带,比如说森林的边缘,更加要避免危险物品的燃放,对于进入草原和森林的人群加强搜查。例如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节日,比如说清明节,要对于进入林区的车辆加大搜查力度,避免人们将危险的火源带入森林草原中。在日常的防护工作中,也要进一步做好巡山护林的工作,积极地进行隐患的排查,并对于重点区域以及重要的时期,也要增加人员的设置,确保所开展的巡查工作,能够实现全面严格,不留一处死角。

3.4 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1)要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对于这一系统来说,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并且能够进一步搜索、显示、分离空间数据,并实现数据的表达和储存。近些年,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促进了GIS技术的发展,通过这项技术联合火灾管理,也能够进一步确定火灾位置。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预测扑救的会场,进行救火路径的分析,这样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各项救火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这一系统还能够对于阻火隔离带的设置提供有效的信息。并且通过GIS技术能够对火灾的归属地进行迅速确定,做好定位工作。同时还能对火灾的势头进行分析和预测,这样就能够为各项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和展现出来。

(2)充分利用通信技术。在当前对于森林草原防火通信系统而言,分为2种类型即无线和有线,有线系统虽然具有较高的质量,但同时也具有高昂的成本,而且限制性因素较多。如果出现电离干扰,那么难以实现有效的传播,就要以微信为传播渠道,这也会大大增加具体的传播成本。而对于无线通讯来说,成本较为低廉,而且所传送的数据具有较高的质量。同时,抗干扰性较强,所以在当前的森林防火中,更多地应用了无线通讯传播,能够利用数字超短波建网,在卫星通信作为辅助,进一步提高对信息的传播效率,确立起一个更高效率的检测以及预防机制,从而让扑救通道更加顺利、通畅,确保元数据信息能够得到顺利传递。

4.结语

如果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将会造成恶劣后果和严重危害,所开展的处理以及救援工作都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森林草原火灾的重视力度,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策略,进一步降低火灾出现的概率,从而维护森林草原的生态安全。

猜你喜欢

森林草原火灾森林
雷思维调研祁连山生态保护和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提高森林草原火灾治理能力四川“三州”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获批准通过
吉林省启用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科技创新系统
山西省启动“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
哈Q森林
哈Q森林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哈Q森林
哈Q森林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