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创作中的概述性写法

2022-11-16□李

记者摇篮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闻奖跳动事物

□李 龙

如今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受众的新闻需求发生了悄然变化,“快餐式”新闻应时而生,传统新闻也在向故事化和简明化转变。无论哪种转型,概述性新闻写法的重要性已经日渐突显。在有限篇幅内实现最大的传播效果,更需要采用概述性写法。我们在新闻创作过程也经常会用到概述性写法。不管是流露于表面的新闻事实还是蕴藏其中的哲理,最终要实现报道的深度化、思想化和简明化,都需要对事实和道理进行概述。实际写作过程中,记者要掌握哪些概述性写作的方法呢?

一、事实概述法

一则新闻往往是由一件或几件新闻事件构成的,而每一个新闻事件都有其完整的发展过程,如果对每一件事都事无巨细地娓娓道来,无疑会拉长整个作品的长度。新闻有限的篇幅也不允许记者在叙述中婆婆妈妈、东拉西扯。那么就要对事实进行凝练和概述,在保证真实和保留关键细节的前提下进行概述,既要呈现出事实又要突显重点人物形象,写出感人的细节。

以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关键抉择,必由之路——献给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报道为例,其设计了跨越之路、引领之路、创造之路、共赢之路、复兴之路5个小标题,以“路”为要点,5个概述性标题间接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引领与人民创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40年探索历程与新时代接续奋斗的故事。这种概述既形象贴切又极具条理、富有思想性,带给受众深刻印象和无穷想象。

二、跳动点概述法

所谓跳动点概述法就是要抓住最活跃、最具亮点和新闻闪光点的关键点,它可以是多件新闻事件中的一点,也可以是一个新闻事件中的多个剖面点,通过对一个或几个跳动点的概述性写作,形成一山凸显、一水独流的特有样式,激发受众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兴致和冲动。

以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刘桂珍:四副担子一肩挑》为例,报道在导语中写道:“一个54岁的女人,80斤体重,瘦弱的身板却一肩挑起四副担子:38年村医、29年乡村教师、18年村支书、14年村委会主任。这些工龄加起来足够别人干两辈子,乡亲们说,她扛起的可不只是几副担子,而是小山村的一片天。”作品一开始就抓住了38年村医、29年乡村教师、18年村支书、14年村委会主任这些新闻跳跃点,连接出了一组特殊的画面,它由人到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构建起了强大的新闻现场,表达了鲜明的主题思想,同时也彰显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

这种抓跳动点概述的方法,要从最有活跃度和最有新闻性的跳动点入手,把这些看似断着的一个一个的点,通过新闻逻辑主线串起来,实现“点断情通”“文简意丰”的效果。这些既有具象性又有意象性的概述,在充分表达人物张力的同时也有力彰显了作品的主题。

三、比较概述法

所谓比较概述法就是在实际写作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内容和事件进行概述,从而进一步增强新闻事件的对比度,增强作品的传播效果。任何事物和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存在比较关系。不同的事物有比较,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时间段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存在比较关系。正是因为这些比较关系的存在,通过比较概述法会比照出事件或事物的本质及它的深刻内涵。

常用的比较概述法主要有三种:横向比较法——在不同事物之间进行比较概述。纵向比较法——在同一事物或事件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时间点进行比较概述。容差比较法——在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截取差距极为悬殊的两个点进行比较性概述。

四、共性概述法

新闻作品不是杂货铺,它需要的是能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精品。这就需要记者把许多共性的事实从平面的层次提升到概述性的交互式立体层次上来,杜绝“缠脚布”式和“白开水”式的作品。以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见字如面”23年》为例,作品中有这样概述性写法:

“亲爱的,这两天武威温度下降得厉害,你的毛衣毛裤我洗好放在卧室的第一个衣柜里了。记得穿上,保重!”

“全忠,女儿说什么时候咱们一家三口能坐在一起吃上你做的臊子面?”

23年,经历了传呼机、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不同的通信工具,但是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比不上“见字如面”的纯情与质朴。以上这段概述性的写法,作者并没有一一罗列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故事,而是概述写出。这些概述性和意象性的语言看似摸不到的虚无东西,但却是一颗颗实实在在催人泪下的真子弹。这种抓共性的概述性写法常常会起到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传播效果。

五、突出标记点概述法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新闻人物或事件中的突出点、特有点,以这种独有的标记点为圆心,以整个新闻逻辑主线为半径进行概述,突出新闻作品的整体面,形成作品主题的同心圆。

首先,新闻概述所呈现出的事实,本质上是经过筛选、提纯和重组的事实,这就需要在实际写作中不能对新闻事实进行扭曲和变形,既要保证事实的原汁原味,又要保证它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其次,要保证概述的形象生动。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新闻作品要以事显“象”明“理”,这也要求新闻中的概述要生动具体。写作中应尽量多用鲜活的动词。

最后,概述要简明扼要。既简单又要抓住重点,形象地说就好比风干肉,虽说块头小了,但营养成分并没有丢失。创作中,记者要抓住最具代表性的事实,运用强有力的语言进行概述。

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走近科学家》中就有这样概述性的描写:“有路,要走;没有路,靠双腿走出路。”一句话简明扼要概述了谢永宏克服风湿病魔收集湿地资料的事实。

六、结语

概述法在新闻写作中十分常见,这也需要记者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只要得其善法、用之妙处,定能写出主题精练、富有内涵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新闻奖跳动事物
跳动的音符
跳动的声音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奇妙事物用心看
河北省第二十五届人大新闻奖获奖篇目
打造稳定跳动的“心脏”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