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盘首尔梨泰院踩踏事件:一场本可避免的灾难

2022-11-15曹然郑立颖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41期
关键词:斯蒂尔商圈救援

曹然 郑立颖

10月30日,首尔市龙山区梨泰院洞一带,踩踏事故现场一片凌亂。图/澎湃影像

鞋子、衣服、提包、手机、信用卡……寻常生活物品铺满了韩国首都首尔市的一座大型体育馆,有些被撕扯得残破不堪,有些带着斑斑血迹。它们加起来重达1.5吨,由数百名搜救人员自10月29日晚开始陆续捡出来,放在“梨泰院事故遗失物品招领处”。

正是在10月29日晚上,在首尔市著名的梨泰院商圈,一场万圣节狂欢演变为韩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踩踏事件。截至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事件已造成156人遇难,其中包括4名中国公民。结合官方调查进展详细复盘梨泰院事件全过程后,有安全专家指出,韩国总统尹锡悦在10月30日凌晨的表态是准确的:这是一场不应该发生的悲剧,甚至可以说“绝对能够避免”。

11月1日,一位21岁的幸存者一瘸一拐地来到龙山区体育馆,寻找自己遗落在现场的手提包。两天前那个悲情的夜晚,她的下半身被倒下的人群压住动弹不得。求生本能驱使下,她拼命挪动上半身,最终得以脱困,她找到了自己几乎被压碎的小包,上面布满逃生与挣扎的痕迹。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下了它,当时我只想着自己要活下去。”她说。

10月29日晚,中国留学生杨诚和朋友一起出发,前往梨泰院商圈参加万圣节活动。这是一个寻常的选择。2021年,梨泰院的万圣节就吸引了超过8万名游客,杨诚是其中之一。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那次活动办得特别好,只是当时大家都还戴着口罩。

今年4月,随着韩国政府解除社交疏离限制,梨泰院重新成为年轻人打卡消费的热点区域。《韩国经济日报》10月21日发布的统计称,4月以来,这里的线下消费额“每月都在激增”,其中20多岁的消费者是贡献增长的主力。

在梨泰院核心地区的汉密尔顿酒店西侧,一条高低错落的小巷里,黄黄绿绿的灯箱早已打开,迎接三年来第一个“不用戴口罩的万圣节”。宽仅3.2米的巷子被酒店的临时围挡和商家的灯箱杂物占去两侧,显得更加狭窄。这是梨泰院的日常景象,自上世纪70年代汉密尔顿酒店建成以来一直如此。

2002年,韩国政府出台了建筑物和道路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建设限制标准,梨泰院的窄小街巷不能达标。但新规不溯及既往,而这正是梨泰院的独特之处:在首尔“八大商圈”中,这里完整保留了半个世纪前围绕美国驻军兴起的商业老街风貌。有学者指出,在“巷弄商圈”,野蛮生长所带来的“整体性和原真性”是其核心竞争力。

10月29日21时左右,杨诚和朋友们到达梨泰院。那时已是“异常拥挤,被人流推着走,现场骂声不断”。他感觉有些胸闷,决定提前从主街出来,刚走到另一条小巷上,就听到了救护车的声音。

关于悲剧如何发生,众说纷纭。有目击者称,10月29日晚10时左右,有人经过汉密尔顿酒店西侧那条小巷时跌倒,尾随者依次“叠罗汉”,从而酿成事故;亦有社交媒体传闻称“看明星”或“俱乐部分发毒品糖果”导致了灾难。但英国萨福克大学人群科学教授基思·斯蒂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梨泰院的人,太多了。

斯蒂尔拥有三十余年的人群聚集安全管理经验,参与保障了悉尼、北京、伦敦三届奥运会及英联邦运动会、威廉凯特婚礼等重大公共活动的人群聚集安全。在他看来,梨泰院悲剧和最近十余年全球各地发生的踩踏事件没什么区别。官方数据显示,当晚像杨诚一样前往梨泰院的游客超过13万人。在踩踏事故发生的小巷,18平方米中心区域挤下300多人,远远超出了“渐进性人群崩溃”(progressive crowd collapse)的临界值:每平方米4至5人。

“任何空间环境达到这样的拥挤程度,都有很大概率造成伤亡事件。”斯蒂尔表示,“它不需要很大的力量去造成灾难,几个倒下的人就足够将危险放大到现在这样的致命水平。”156名遇难者,大多在那18平方米的人群中。目击者们说,密集的人群层层叠叠,“好像一个坟堆”。人们逐渐失去意识,或被踩踏,或窒息于拥挤的人群中。

梨泰院的狭窄小巷和高低落差似乎成为“原罪”。然而,斯蒂尔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梨泰院一定是“死亡陷阱”,而是表明这里的人员容量比其他公共空间偏低。关键在于要对人流进行有效监控,从而评估危险。

时间回到10月27日,梨泰院商圈所处的首尔市龙山区政府举行了“万圣节应对紧急对策会议”,但并未提及针对大规模人群聚集的安全管理对策,反倒是疫情防控是关注的重点。不少首尔人还记得,2020年5月,梨泰院夜店发生新冠疫情集体感染事件,市政府被指未对娱乐场所有效监管,导致277人确诊,疫情蔓延全国各地。

10月28日,有市民在社交媒体上称当晚在梨泰院地区有人被推倒,所幸人群停止移动,未造成伤亡。按照韩国内政安全部长官李相民事后的说法,警方就此部署的应对措施是:将29日到现场维持秩序的人员,从2021年时的100人增加到130人。除此之外,再没有更多的措施出台。有官员后来对媒体透露,在此前梨泰院的大型活动中,警方也从不曾对人员进出做过限制,“没有设置过警戒线和单行道”。

但直到此时,灾难还不是必然发生。从10月29日下午6时开始到10时,首尔警方收到了约100起抱怨梨泰院商圈“过度拥挤,呼吸困难,需要疏导”的报警电话。杨诚和朋友进场时,首尔警方正和地铁公司询问是否可以让地铁在梨泰院站过站不停。但和前一天一样,没有措施被真正执行。

斯蒂尔指出,悲剧发生前传出的报警电话充分展现出过度拥挤的特征。如果当时警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事发小巷南侧其实有较宽的道路和地铁站这样的大型公共避难空间,阻止来自南侧的人流进入小巷并通过外部空间疏导人流,从而避免死亡事件发生,在事发前的几小时内依然存在可能。

“在具体情境下,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案,关键是你需要知道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认识到人群激增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斯蒂尔说,“但在灾难发生前,人们往往意识不到他们需要知道这些。”

梨泰院悲剧同样并非“一日之寒”。首尔市公共数据平台并未公布过梨泰院商圈既往的客流量数据,只有韩国学者利用手机基站数据等估算得出,梨泰院核心商圈在疫情前的每日客流量在7万人次左右。“这就好比电流密度超过安全极限时,发生故障的风险很高,但并不意味着故障一定会发生。”斯蒂尔说,“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官方公布具体数据,但如果疫情前梨泰院商圈的人流密度就能达到这么大,那么只能说这里之前没有发生悲剧是概率性的,并不意味着之前这里没有风险。”

10月29日晚10时左右,随着几个人突然倒下,哭喊声淹没了汉密尔顿酒店西侧的小巷。悲剧中心的人群中有韩国的偶像明星、日本的模特、来自多国的游人和留学生、特教学校的老师、热恋中的男女,以及未成年学生。后来,警察在现场捡起了256双鞋。他们还收集到一个撕裂的手提包,露出水电费账单、信用卡收据、化妆品和口罩。

寻常生活在那一刻被终结。斯蒂尔介绍,一旦踩踏事件发生,普通人几乎没有自救的可能。一半以上的人,本能反应会是挣扎着重新站起,这导致倒下与站立、前进与停滞的人们“纠缠”在一起。“随着挤压和窒息,大脑的血液供应被切断,从这时起到完全失去意识,真正的救援时间只有4到6分钟。所以此类踩踏事件的一个共性是:绝大多数受害者死于窒息,而非外伤”。

有科普文章提到,发觉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拥来时,应该马上避到一旁,不要奔跑,以免摔倒。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但有目击者指出,当有人试图从就近的夜店逃生时,老板见死不救,拒绝开门。

在中心之外的狂欢人群则尚未意识到和死亡的距离。一位目击者回忆道,她仍被身后的人流不断推搡,直至进入事发的小巷。她被多次绊倒,脚下不断踩过“不明的物体和他人的脚”。和朋友手拉手,他们逃出生天。

灾难发生后不到1小时,梨泰院开启了交通管制和人员管制,800多名救援人员先后赶赴现场,但被热闹的人群阻隔。一些游客以为突然增多的警察和消防员是万圣节装扮的一部分,在救援人员附近继续唱歌狂欢。杨诚的朋友告诉他,现场有很多人在大喊求助,但非常混乱,想把人拉出来“至少要十多分钟”。

送医急救的过程也并不顺利。超过80名伤员被转运到顺天乡大学首尔医院救治。这座医院固然距离事发地仅1公里,最为便捷,但急诊床位仅有20张。一些医卫界人士质疑,如果救援组织机构能够实时查看和共享医疗机构状况,或在现场急救中心进行有效分类,伤员本可以被安排的更加分散,其中的重伤员能得到更及时和充分的抢救。

最终,梨泰院踩踏事件成为韩国建国以来的第二大公共灾难,遇难人数仅次于2014年4月“世越号”沉船事故。造成300余人遇难的“世越号”沉船事故发生后,多个政府部门被爆出监管不力、延误救援、互相推卸责任、发布虚假消息等一系列问题,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亦成众矢之的。如今,梨泰院事件再次引发韩国民众对公共治理的担忧。在此背景下,韩国内政安全部长官李相民早些时候称梨泰院悲剧“不是增加警员就可以预防或避免的”,舆论哗然,该言论随即遭到韩国总统室驳斥。

斯蒂尔认为,就同类事件而言,韩国救援人员的反应已经算是迅速而专业,未能迅速清场则可能是事出有因,比如救援人员需要公众帮助转移“比救援人员总数还多的伤员”。

“我们(救援人员)总是希望公众会回应我们的需要。让公众参与可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如果这样做能加快救援的速度,也有其合理性。”斯蒂尔说,“真正令人绝望的是,虽然救援来得很快,但一切都太晚了。当第一批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时,大量的死亡已经出现了。”

从悲剧发生的第二天开始,近500名韩国政府官员、警察、国家法医院专家和搜证人员云集梨泰院商圈。截至11月1日,调查本部已问询数十位目击证人,并查看了超过50份现场监控录像。但由于目击者陈述不一,目前尚无法确认人群在汉密尔顿酒店旁的小巷聚集的原因。截至当地时间11月1日18时,对于场所管理者、“推搡他人”的市民以及阻止逃难人群进酒吧的安保等相关责任方,调查都在进行,但还没有确认刑事指控的具体案例。

韩国媒体注意到,梨泰院踩踏事件的调查工作和以往不同。在1993年的西海渡轮沉没事件、1995年的三丰百货倒塌事件和2014年“世越号”沉船事故中,半独立于政府的检察官在第一时间介入并主导调查,初步结论往往在一个月内就会得出。但这一次,调查本部由检察官出身的韩国总统尹锡悦直接下令组建,由警察部门等政府人员组成。

曾任青瓦台国政运营室局长的韩中友城协会主席权起植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类城市安全事故的调查通常不由总统室出面,“但这次事故非常重大,所以会由总统室主导调查,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世越号”沉船事故发生后,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并未第一时间坐镇指挥救援和调查,引发舆论广泛批评。而现任总统尹锡悦自今年5月就职以来,因经济低迷和半岛局势紧张,支持率持续走低,已低于韩国民主化以来历届总统的首年支持度。

从事发当夜开始,或许吸取了前人教训的尹锡悦即坐镇总统室,连续召开紧急协调会议,亲自部署向梨泰院派遣医疗力量和协调床位。在10月30日凌晨的緊急讲话中,他还向公众保证彻查事故原因,争取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并指示行政安全部等有关部门对各地庆典等活动实施紧急检查,强调“即使是没有组织者的团体活动也要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韩国各地的万圣节活动,亦被紧急叫停。

斯蒂尔曾参与全球诸多人群聚集安全事件的司法调查工作。在他看来,尹锡悦想拿出令公众满意的调查结果并不容易。斯蒂尔介绍,在死伤确认和现场清理完成后,调查人员会对事发空间的面积、历史、人群动态、当地基础设施和交通系统等进行分析,目的是界定该区域安全容纳的人流量上限是多少。“对踩踏事件调查的总逻辑是:找到临界值,找到失控的‘点’,最后找到责任方”。

在梨泰院踩踏事件中,最难界定的是责任方:“梨泰院商圈”是一个松散的街巷概念,而当晚的万圣节活动并无统一组织者。2011年造成60人遇难的首尔牛眠山滑坡事件发生后,首尔地方法院曾判决牛眠山所在的首尔市瑞草区政府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为“如果及时发布滑坡警告和疏散广播,灾难本可避免”。

梨泰院的情形比牛眠山事件更复杂。一方面,地方政府、警方、地铁公司、沿街商铺乃至市民个体,都是最终触发灾难的“一环”,很难将某一方与156人遇难建立直接因果关系。另一方面,斯蒂尔指出,地方具体立法的缺失,可能导致最关键的责任方逃脱法律制裁。目前,首尔地方法院已经表示,鉴于梨泰院事件的复杂性,“无法预测(调查、检控、判决)結果”。

对国际社会而言,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梨泰院的悲剧并非孤例。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踩踏事故发生在1990年的麦加,1426名朝觐者因踩踏或窒息遇难。2022年10月1日,印尼一场足球比赛酿成足球史上最严重的踩踏悲剧之一,造成132人死亡,583人受伤。因而,梨泰院事件已是一个月内全球发生的第二起严重踩踏事故。

回顾最近十余年发生的严重踩踏事件,发生地除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2010年7月24日,德国Love Parade音乐节期间,一处人群拥挤的斜坡发生踩踏事件,造成20余人遇难、600多人受伤。2017年6月欧冠联赛决赛期间,意大利都灵市中心发生人群恐慌引发的踩踏事件,3人遇难,上千人受伤。2021年11月5日,美国休斯敦“天文世界”音乐节踩踏事件造成10人遇难、300余人受伤,当时的现场救援亦备受诟病,踩踏事件发生40分钟后演出才宣告停止。

斯蒂尔坦言,进行人群风险培训、建设人群安全监测体系,实践中并不困难,但人们在灾难发生前往往意识不到“拥挤”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他常常被人问到:既然过度拥挤导致死亡事件是小概率的,为什么要花费大力气去预防?

梨泰院的另一个教训是对“人”的培训。许多目击者对媒体表示,人群推搡加剧了事故现场的拥挤,而当有人试图从附近的夜店逃生时,夜店的经营者见死不救,拒绝开门。

斯蒂尔指出,针对运动场等特定环境,一些国家发布过指导民众如何识别危险信号和逃生的文件,但目前很少有国家对夜间经济、市场人流中的人群安全发布指导文件。韩国政府教育部10月31日已表示,将尽快推动防范同类事件的学校补充安全教育。梨泰院踩踏事件中,已确认有6名中学生和3名中小学教师遇难。

斯蒂尔还建议,对普通人而言,能做的就是:如果感到过于拥挤,就应该迅速远离人群。很多时候,如果你面前的人群已经很拥挤,但同时看起来又没什么伤害性。这时要谨记:人群聚集风险是概率性的,但一旦灾难发生,几乎不会有自救的办法。

“在梨泰院等踩踏事件中,我们总看到这样的幸存者声音:‘我本想进去,但太挤了,我进不去。’他们很幸运,因为他们最终没有挤进去。” 斯蒂尔说。

猜你喜欢

斯蒂尔商圈救援
紧急救援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持水枪抢劫判终身监禁坐了40年牢终于要释放
3D打印大救援
永远的富翁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商圈商业的秘密:创新
斯蒂尔:忠于自己的梦
救援行动
商圈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