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393” 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

2022-11-15刘美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文稿红色

刘美健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 3001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也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旨在强调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近年来,教研组依据课程思政相关政策,通过深入挖掘基础课程知识技能点与思政要素有效融合,创建了“1核3段2层”计算机基础课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探索了公共基础计算机课课程思政“393”教学模式,拓宽了课程多维考核评价方式。

一、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教学理念内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根据专业不同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开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将价值观引导于传授必备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及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培养之中。教学理念的理论依托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思政课改革创新思想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课程育人思想相统一,课程思政的理念依据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导向,构建以课程思政育人为核心,抓住课前新闻播报、课中“案、训、报”九环节、课后素质拓展三阶段”的“1核3段2层”计算机课程思政育人机制,准确把握思政元素融入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双层”切入点即计算机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对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即“线上的基础+线下的拓展”相结合,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和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激发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教研组从调研对象中抽取了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学生数据,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具有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对于计算机新知识、新操作保持了较高的热情,善于动手操作,求知欲比较强;善于使用手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但会出现自信心不足、学习自控能力不足,表现出一定的畏难情绪”;针对调研数据教研组制定了教学实施策略,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设计教学,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开展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式探究、分工协作;并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不断地接触各种关于信息的问题,不断地对信息价值进行判断,在一系列推断、检验师生有效互动与交流中获得问题解决办法。通过“新闻播报”“案例教学”“技能训练”“拓展学习”“成果汇报”“素质活动”“实践展示”七个途径,采取“面对面、键对键、点对点”多维互动形式,拓宽课程多维考核评价形式,思政元素融入考核方案,培养学生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同时,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深切领会到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道理,坚定理想信念,并转化为“发奋读书、增强本领、报效祖国”的自觉行动。

二、“393”教学模式整体架构

实施中以问题为导向,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实施了“393”“教”与“学”实践活动,即第一个“3”为课前知识储备环节,通过新闻播报、教师下发任务清单、学生分组搜集素材三项任务实施,引导学生关注行业最新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并重温历史、睹物追思、传承革命精神。第二个“9”为课中环节,课中第一个“3”环节为案例教学环节,通过课程导入、案例教学、重难点讲解三项任务实施,依托教师提供的“脚手架”,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奋斗”作为担当,用“勤奋”书写时代答卷。课中第二个“3”环节为技能训练环节,通过合作探究、教师针对性指导、各小组完成设计作品三项任务实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究,提升实操水平,培育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传承爱岗敬业的民族自强精神。课中第三个“3”环节为课中成果汇报环节,通过学生各组作品展示、依据评价标准的师生互评、课堂小结(含下课前师生共担“一课一语”)三项任务实施,使学生增强了有效地管理学习行为,具体实践使得问题创新性得到解决,从而完成模块学习任务并将成果分享,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勤勉努力才能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第三个“3”为课后拓展提升环节,通过拓展学习、实践展示、素质活动三项任务通过“道、拍、演”方式实施,其中“道”:即讲党史人物、党史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感;“拍”:即记录党史辉煌,加深对党的历史认识;“演”即展现各个时期英雄人物,领会坚定不移跟党走的道理。探索了职业“技能+素养”双融实践育人的突破;拓宽了计算机课程多维考核评价方式。

图1 计算机课程思政“393”教学模式整体架构

三、“393”教学模式应用实践

(一)课程思政要素的挖掘与有效融入

聚焦“立德树人”,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育人的载体和方法,深入挖掘课程知识技能点的思政内涵及映射点,充分发挥“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横纵贯通空间衔接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课程学习与素质养成有效融合,计算机教学模块对应的思政元素融入见表1。

表1 计算机教学模块与思政元素融入对应表

(二)教学实施及效果

依据教学任务,下达任务清单,明确任务目标,进行任务分析、任务分解,提出有效的学习步骤,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演示文稿综合知识训练解决实际模块任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融入专题思政要素。

1.教学实施

(1)确定教学任务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项目5演示文稿制作应用为例。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于传授必备的演示文稿应用知识及掌握演示文稿软件操作能力培养之中,以“追寻红色足迹之旅 弘扬红色文化民族精神”为主题,结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业岗位,进行“红色”旅游线路的策划设计及“红色地”的讲解。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训练知识目标

掌握演示文稿中图、文插入与处理。

掌握演示文稿中主题、背景的设置。

掌握艺术字声音、视频、图形等内容的插入与处理。

掌握演示文稿中插入主题及动画、切换的设置。

掌握演示文稿中幻灯片放映、超链接设置与处理。

2)能力目标

通过运用演示文稿的美化设置与处理功能进行“红色”旅游线路的策划设计。

3)素质目标

通过课前的“新闻播报”,把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融入课堂,引导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通过下课前的“一课一语”及寓意解释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通过“红色”旅游线路的策划,使学生寻找历史留下的印记,激荡爱国情怀,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技能训练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提升实操能力和水平,培育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4],传承爱岗敬业、民族自强精神。

4)教学重、难点

依据“追寻红色足迹之旅 弘扬红色文化民族精神”主题内容,运用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内容设计及制作同一对象的多动画设计、音频和视频的添加等幻灯片的综合应用完成“红色”旅游线路的策划设计及“红色地”的讲解模块任务。

(3)教学实施

教学中采取了启发式讲授法、示范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学生采取合作式探究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且分工协作,依据评价标准(含作品主题设计思想、使用的技术美化、讲解水平)完成小组成品设计,小组代表进行成果汇报,并将作品上传平台,各组互评。

2.教学效果

地桃花(Urena lobata L.)为锦葵科(Malvaceae)梵天花属(Urena L.)植物[10],是一种多年生亚灌木状的直立草本,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地桃花分布。目前,对其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用价值等研究较多[11-14]。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地桃花和紫茎泽兰可以共生,并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地桃花提取物除草活性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为全面了解地桃花提取物的除草活性,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地桃花提取物对10种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为这一植物源除草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多维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综合成绩既考核学生的“线下学习情况+线下软件测试+线上视频学习+线上作业”情况,又考核学生“线下软件考试系统综合考核+线上客观选择题考试”及素质拓展活动情况。

考核评价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并依据考核标准采取多元多维度评价方式。

拓宽考核评价形式,将素质拓展思政要素通过“主题、设计、讲解”要求融入考核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于“技能+信息素养”双融实践育人之中。

(2)实施成效

1)使学生们坚定了理想信念,并转化为“发奋读书、增强本领”的自觉行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学们在学习演示文稿应用知识及掌握演示文稿软件操作能力中,以“追寻红色足迹之旅 弘扬红色文化民族精神”为主题,结合本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业岗位,进行“红色”旅游线路的策划设计及“红色地”的讲解。通过小组查找资料、组织素材、小组汇报等学习实践活动,重温革命历史,深刻理解了伟人们为革命付出一切的大无畏奉献牺牲的精神,真切感受革命前辈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转化为发奋读书、增强本领的自觉行动。

2)通过“线上+线下”实时检测系统显示,学习目标已经达成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线上的评价、笔记、纠错功能,能及时关注同学们学习情况;“线上互动”环节的“问答”功能,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决问题;线上的视频学习、作业和考试完成情况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线下的实操系统实时检测并及时反馈学生单元训练掌握情况。通过对线上及线下知识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全班同学成绩都已达标,学生已基本掌握相关知识点,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

3)通过任务驱动训练,促进了学生能力目标的达成

教师下达任务清单,将知识训练点巧妙的融合在任务中。学生通过设计、制作“红色”旅游路线,掌握任务中蕴含的知识点,并熟练运用知识训练点解决任务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通过对各小组任务汇报进行考核,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借助幻灯片去展现所选红色旅游路线内容,能够熟练运用幻灯片相关技巧完成一份路线策划,能够清晰的阐述本组幻灯片选题、制作思路及具体步骤。

(三)特色创新与反思改进

1.特色创新

(1)探索了“信息技术+红色之旅”教学新生态

教学中将演示文稿知识点的“经”与红色线路设计中“红色元素”的“纬”形成的网络进行呈现,促使学生演示文稿知识的学习与素质养成有效融合;通过“新闻播报”“案例教学”“技能训练”“成果展示”“素质拓展活动”等多种途径,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创设了“信息技术+红色之旅”教学新生态,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爱国爱家、民族精神、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从而转化为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动力。

(2)拓宽了学生课程学习多维考核评价方式

多维考核评价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延伸到素质拓展活动,关注学生爱国(爱家)、人生励志、爱岗敬业、民族精神、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主题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利用学过的应用软件设计作品,师生间多维互动。每个学生都有“出彩”展示的机会,在潜移默化的各种素质活动中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了民族奋斗精神。

2.反思与改进

(1)反思

学生在进行红色之旅设计时,所运用的演示文稿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水平还有待加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红色之旅设计形式单一,没有考虑疫情常态防控。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红色地”的讲解上,缺乏红色文化深入。

(2)改进

教师从课前的知识储备阶段,到课中的案例教学、技能训练及成果汇报三阶段,再到课后的拓展提升阶段,要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将演示文稿所涉及到的各知识点设计成“卡片式”,脉络清晰便于记忆,并鼓励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为持续抓好疫情常态防控,依据“追寻红色足迹之旅 弘扬红色文化民族精神”主题内容,红色之旅设计形式应多样化,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成视频,沿用“云游”形式;进行“红色地”的讲解上还需深挖红色文化,可分成“开天辟地、峥嵘岁月、抗战烽火、建国伟业、歌唱祖国、走进新时代、伟大复兴中国梦”等阶段,让昔日的革命摇篮成为今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红色文化民族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进的持久精神力量[5]。

四、结语

经过四年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393”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实践,构建的“1核3段2层”计算机基础课课程思政育人机制,探索了“信息技术+思政要素”教学新生态,实现了“显性教学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总结凝练了可推广的实施路径做法,并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文稿红色
文稿规范
文稿规范
红色是什么
本刊文稿中参考文献的要求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