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居家健身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2-11-15邢迪谢玉波
邢迪 谢玉波
(南开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071)
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事业在《全民健身条例》等政策性文件的支持和引导下蓬勃开展。当前,鉴于国际疫情形势和国内常态化防控要求,健身场所尚无法满负荷复工开放,这就使居家健身成为全民健身新的载体和形式:从应一时之急的被动选择逐渐转变为常态化休闲新潮流,成为场馆健身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居家健身特指以家庭室内环境为健身场所,利用自制或购买的健身装备(或徒手)进行锻炼的一种方式。作为全民健身的有机组成部分,居家健身的优势在于对场地要求低,投入成本少,方便实施;而其弊端是大型专业器具使用受限,空气流通度低于户外,群体性健身方式难以实施,对场地要求较高的健身方式无法操作等。我国健身产业发展已逾40年,行业较为成熟。2019—2020年,居家健身成为创投热词,市场持续高速增长,在去年2~3 月疫情中呈爆发态势。据头豹研究院数据,2019年中国居家健身市场规模达281.5亿元,5 年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5%,2021 年预计可达404亿元。居家健身从成熟的健身赛道中脱颖而出,一枝独秀,成为新的赛道机会点。
任何体育运动都需要三大要素:设备要素、空间要素、技能要求。满足这三大要素,就可以开展运动。在此前提之下,通过一定时间段的坚持积累和科学合理的训练指导,体育运动提升成绩或者增强体质的目的就可能实现。就居家健身而言,三大要素的配备是基础性的条件,是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锻炼的物质保障。居家健身经历了从小众细分市场走入大众视野的过程。这一过程伴随三大要素条件的不断成熟,同时也暴露出要素保障中的一些问题[1-2]。
1 居家健身的现状
1.1 传统常规居家健身
市场上一直存在居家健身的需求。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这种需求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办公室文职等人群中,这些人群属于健身总人口中的细分人群。
对于老年人这一细分人群,市场存在两难境遇。一方面,社会健身房对于老年健身存在的较大潜在风险有恐惧心理,例如惧怕老年人在健身房出现意外导致诉讼或医疗等。同时社会健身房也存在服务短板,没有专门的教练从事该项服务,社会健身房的室内专有场地不具备满足老年人健身的保障需求,健身难以开展;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健康基础和身体素质基本情况差异较大,运动技能组成情况千差万别,不易结成固定的健身群体,这影响了此类老年人健身的可持续性。
城市上班族的主要问题在于,固定且有规律的锻炼时间难以保证。特别是对于支付能力强但长期商旅的人士,由于固定的时间、地点等因素无法保证,这个矛盾更加突出。支付能力强且工作环境固定的人士不在乎支付场地费用、教练费用,甚至可以自己购买昂贵的设备,但他们无法保证规律的训练时间和休息时间,甚至有时候饮食方面也很难规律进餐,更难以按照训练量合理匹配营养摄入。以上两大因素导致了中青年部分人群尽管有足够的经济承担能力,但其健身行为却不可持续。
1.2 补充训练型居家健身
熟知体育知识的人群在外界环境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居家进行补充训练,训练目的通常是维持肌肉形态、力量、爆发力、耐力等指标。他们训练得更专业,针对性更强,也拥有比较充分的与自己锻炼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但这部分群体终归是少数,在引领健身风潮方面的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发挥得并不明显,也未能够形成居家健身活动的主流。
1.3 不可抗力带来的居家健身增量
新冠肺炎疫情使健身房大面积闭馆,很多运动场所不再开放,居家健身的需求快速增加,原先在健身房运动的健美人群、练习动感单车的减肥人群、跑步机或游泳的耐力训练人群等拥有多种不同强化需求的人群,以及有训练针对性的健身人群都开始加入居家健身的群体中。因此,如何推动居家健身可持续发展,发展路径有哪些选择,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1.4 可持续性不足
综合几类居家健身群体在各方面条件当中体现出的优劣势,可以发现可持续性不足是这种健身方式亟待破解的问题。可持续性可以从个体和群体两方面来考虑,对于个体而言,可持续性来自于不断的自我激励,进而形成规律训练的过程;对于社会群体层面而言,当增量人群大于等于退出居家健身的人群,或者全民都已经养成了健身习惯,但选择居家健身作为一种常规运动的补充方式时,都可以视为居家健身具有可持续性。调查显示,居家健身的主要受众,要么难以形成有效的锻炼互助群体和稳固的经验交流机制,要么在饮食保障、技能组成、场馆设备、时间精力等方面无法保障周全。因此,从设备需求、空间构成和技能要求三大基本要素入手,综合对居家健身现状暴露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从而找出解决可持续性困境的方案,就显得尤为必要[3-4]。
2 居家健身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路径选择
2.1 居家健身问题的分析框架
居家健身可以从设备需求、空间构成和技能要求这三大要素的不同,构建不同的发展路径。
而居家健身的可持续性,从体育运动的设备要求、空间要求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来看,从数学逻辑上就可以分为8 种情形,但由于家庭健身导致的空间需求和设备需求限制,要忽略高设备需求和高空间需求两类。特别是空间要求会被严格限制,因此,整个分析框架会形成4种情形(见表1)。
表1 居家健身问题分析表
不同的训练模式和投入,相互之间并不排斥,例如,如果某人家里有哑铃、固定自行车和瑜伽垫,锻炼者可以在一周之内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不同的训练模式会形成不同的训练方向。从三大要素的角度分析发现,居家健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2.2 设备专业度不足
针对健身房等大空间设计的健身设备较多,设计形态充分,市面上供给的健身设备基本都是面向健身房这种平均占地面积为2m2的设备设计的,如某些动感单车,基座设计较大,不适合家用;有一些家用设备有安装工程需求,如双杠臂屈伸的家庭设备,模仿单杠的引体向上设备等是需要做一些工程固定的。
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训练,荷兰和日本在考虑老年人运动的这一需求方面相对领先,老年人有进行体能、体质训练的专有设备,中国在这方面供给还很不充分。
另外,对于有慢性病的患者的运动处方,需要大量的身体数据监测,以防止运动损伤或运动过量带来的并发症,但市场供给的设备基本都是以心率监测为主的手环,还缺少能够直接联系到医院乃至主治医生的专有设备,也缺乏有针对性测量运动血压、血糖、血脂、耗氧量等数据变化的居家小型设备,还缺少相关营养学措施,如对食品糖度、盐度测量的小型设备。因此,居家健身的专业设备供给不足是一个核心问题。
2.3 家庭空间规划考虑不充分
家庭总空间还不能完全满足居家锻炼的需求,2019 年,中国人均居住面积为40m2,厨房、厕所等生活必需的功能设施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可供居家体育健身的平均空间所剩无几。如果考虑到空置房、不同购买主体购买房屋面积的差异,能够用于锻炼的中位数空间可能会比按照40m2人均居住面积计算出来的可用面积更小。
家庭装修装饰过程中,装修设计公司很少考虑居家健身的需求,因此,客厅、书房等功能性空间不仅没有考虑居家健身的需求,甚至设计中缺乏改造的灵活性。例如,房屋装修使用吊灯降低了可供跳跃的空间、客厅的设计不考虑2m2左右的近似正方形的运动空间等,甚至有些家庭的装修设计无法放下一个1m×1.5m的瑜伽垫。
居家空间的设计除了总面积要求和空间设计考虑,还需要考虑运动安全,很多儿童房装修过程中考虑过安全问题,儿童期是从能够走路开始到上小学之间的5 年时间,而成人的居家健身的锻炼安全需求可能有10 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需求。特别是退休后健康的老年人,是否考虑居家运动的安全性,是一个介于一般居家健身和养老公寓之间的一种安全模式选择,这方面的研究和设计还不多见,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2.4 运动知识不够丰富
尽管市面上已经有了《囚徒健身》《一平米健身》这类小空间健身的书籍,但其内容有很多大力量肌肉群训练、高强度跳跃等训练内容。再有就是瑜伽等运动难度较高的书籍或网络信息内容,适合中青年人进行训练,无法满足老年人的训练要求。
老年人健身需要考虑每个老年人个体差异较大的情形,通常还会和慢性病护理、慢性病运动处方等领域相关联。因此,老年人对居家健身的需求很高,但知识供给一直无法满足需求。
市面上针对孕妇的备孕、产后健身的相关知识也相对匮乏,孕妇的健身分为备孕和康复两大部分,通常孕妇的康复是居家健身的主要需求,一方面,方便照顾子女;另一方面,家庭环境相对安全整洁。这类需求主要是知识需求,需要有专门的指导,包括营养指导,在补充锻炼方面需要更多的是有训练习惯,现在能够提供相关信息的主要是专业孕产医院提供的运动处方。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多孕妇放弃了去医院开运动处方,而公开信息中又很难获得相关知识。
2.5 网络建设不足
“互联网+”是能够形成居家健身社群化并使之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好的方式方法。但居家健身缺乏网络建设环境,这种环境并不是指硬件环境,4G 网络乃至5G 网络的传输速度足够满足居家健身的数据传输要求。
“互联网+”能够在家庭模拟不同的场景,提高居家健身的趣味性,也可以将居家锻炼的人和人链接起来,形成比赛、数据比较等长期数据,甚至可以学习电子游戏的一些做法,形成联赛机制。比如,国外有一些动感单车训练场所能够将现实的骑行道路与健身者的骑行速度连接起来,通过投影或3D眼镜的方式,模拟骑行;甚至可以将不同地点的骑行者链接起来,形成比赛的特有感觉。通过骑行速度控制固定自行车前端的风扇转速和抗阻设定,模拟风阻。而这些都是互联网和物联网共同作用的结果[5-6]。
3 居家健身可持续性发展路径建议
3.1 政府出台居家健身安全规范标准
设备供给是一个需求产生的过程,政府出台相关的标准可以为设备供应商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同时政府掌握更多的大数据,能够更准确地提供相关数据。如政府需要根据户外锻炼的一些设施,设定一些通用的健身标准。例如,要求无工程的引体向上杆的强度系数和安装后的压力系数达到一定的要求,以防止居家锻炼有意外发生。固定自行车飞轮的重量和训练强度之间的指导关系,也需要相应部门依据数据给出规范,避免因商家手中的数据不充分而带来不必要的运动伤害。例如,某些设备制造公司使用台湾的数据制造固定自行车的飞轮,而台湾的数据是基于台湾同胞的运动基础,同时台湾一直使用全钢的飞轮设计,而某些国产品牌则灌入混凝土提高重量,导致飞轮不够均匀,从而带来训练过程的不科学。
3.2 样板房推荐户型中有居家健身的考虑
可以呼吁房地产商在推出楼盘或设计公司在提供家居设计的时候,考虑居家健身的一些需求,主要是空间设计、健身安全设计等。在审美上也可以考虑设计一些指导意见,在家庭动线设计上,浴室和健身空间、健身空间和洗涤等都是可以充分考虑的细节。比如,电源位的设计要方便小电视的安装,以便运动时可以对着电视训练;健身房与洗澡间动线更近,并且洗衣机设计在这个动线之间,都是有充分设计感,也能够满足需求的一些安排[7-8]。
3.3 建设公益居家健身知识库
政府、公益组织以及一些与体育健身相关的营利性组织应免费向社会提供居家健身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呈现形式包括文字、图画、音频、视频等,特别是针对老年人、学生等特定群体。对于一些特殊需求人群,如孕妇等,可以要求医院、妇联提供相关免费信息作为其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社会交往本身的信息也是知识库信息的一部分,如比赛成绩、个人最佳成绩(PB)、比赛设备参数等等,都是知识库的一部分,这种建立标杆和成绩的行为,可以激励已经从事锻炼的个体不断挑战自己,刺激刚加入居家健身领域的个体通过锻炼挑战成绩,让自己的名字进入高等级排行,这也是电子游戏行业长盛不衰的秘诀。居家健身应该借鉴各种行业的优秀经验,补充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9]。
4 结语
促进居家健身活动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制定并落实居家健身的相关标准,特别是安全标准,通过安全标准确认厂商责任边界,提高设备供给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其次,要积极向房地产领域引入大健康产业理念,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居家健身需求,提供多样化健身组合功能空间,采用更灵活的设计方案,在需要改造健身相关功能区域时降低工程难度,提高试用率。最后,积极建设知识库,居家健身最重要的就是相关知识,在设备投入低、空间小的环境下,如何建设知识库,是居家健身健康发展的充分条件。只有这样,居家健身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